四川作家木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45279400
本馆由[ kun ]创建于2020年03月15日

品读孔孚《泉香》 答木斧

发布时间:2022-02-28 18:44:00      发布人: 180*****502

品读孔孚《泉香》

齐鲁晚报 20210316

2020315,诗人木斧先生去世,享年89岁。已逝著名诗人孔孚先生的女儿孔德铮向本报提供了木斧生前为孔孚诗歌所写的赏析之文,文中可见两位诗人惺惺相惜之情。

                                                            ——编者

木斧

泉香
——答木斧


那要去问风
去问杨花

黄莺的舌尖有时告诉我
再就是鹤云的鱼了

孔孚有一双灵眼。
可是谁也看不见。他长相普普通通,同我一样,略略有些发胖。无妨,不伤大雅。任何人都不会觉得我们这号人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孔孚的特殊,是在他的两只眼睛闭上之后,额头上的灵眼便睁开了。他用灵眼来写山水诗。他熟读中国经典诗词,写诗却独开蹊径,从不用典,从不用韵。
我曾经陪同一些诗人游览名胜古迹,发现他们都有一个习惯,随身都带着一个记事本,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记些什么,这叫积累素材1986年我到了山东,孔孚同我游了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又游了济南趵突泉。他什么也没有带,敞开衣襟,甩手甩脚地同我边谈边走。不像是看风景,好像是从那里经过。
特别是游趵突泉,更为仓促。时近黄昏,我们路经马跑泉、漱玉泉、金线泉、柳絮泉,一瞥而过。我是肉眼凡胎,性子又急,看了几下,什么也没看懂,便匆匆结束了这一旅程。
晚上喝酒,兴趣来了。喝完酒自然记不住讲了些什么,讲的一定是大实话,不敬的话,意思多半是对济南泉水印象不深,一无所获。
一年以后,收到孔孚兄寄来一本《当代小说·诗与散文增刊》,上面载有孔孚的《泉香》。两年以后,又收到孔孚兄赠寄的诗集《山水灵音》,收入了这首《泉香》。
因为《泉香》是赠我的,我读了又读。开始读不懂,慢慢地才嚼出味儿。
这诗中的我问”,以及如何言语都隐藏着。其实我并没有问孔孚济南泉水是否有香味,以及香之如何。古有香云”“香雨之说,至于泉香我未之闻也。这里孔孚不过是兴来拉我入诗,有利于写他的泉香罢了。孔孚在他的诗论中明言诗就是造假”,盛暑挥汗如雨,他却可以写出漫天风雪;他根本没有去过黄陵,却可以陪黄陵那棵泪柏一起流泪到地老天荒。时间空间束缚不住孔孚的,一任他安排。只有一个目的:出诗!什么时间空间,他才不管那一套呢!怎么得架子,怎么能出味儿,他就怎么写。
这里,我想到有些搞诗歌研究的,太泥于实。比如杜甫写有一首《望岳》,便认定杜甫没登上过岱顶。这样根据诗之标题和诗之所写的情形来作判断,老实说不可靠。五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研究孔孚,见他写有《黄陵》三首,便断定他去过黄陵,那就会是上当受骗。诗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说谎。太实了,就没有诗了。
孔孚是善于借人名出诗味儿的妙手,他不揖别人,而独拉我木斧入诗,一定有他的想法。我是木头木脑,只能去问孔孚了。
关于孔孚的回答:“那要去问风/去问杨花/黄莺的舌尖有时告诉我/再就是鹤云的鱼了”,那是他在施脱身计。孔孚鬼得很,他才不出面直接道出呢!他若说得清清楚楚,那还有什么味道呢!老实说,那泉之”,他孔孚也难说得清。
孔孚要我去问。春风、夏风、秋风还是冬风呢?他没有说。风之裙裾在泉水上曳过,可能是嗅得到那。那风之衣带,兴许也会染上泉香。春、夏、秋、冬之风们所嗅到的泉之”,也许有所不同。
孔孚还要我去问杨花。我想多是指一团团逐队成球的柳絮。它们在泉边的枝儿上多半是嗅到了!那定会是香得异,情不自禁,扑落到水面上来了。说不定,那杨花会成为香絮?
黄莺的舌尖有时告诉我”,请注意:是黄莺告诉了他孔孚。这里孔孚又弯了一个弯子。既然黄莺告诉你孔孚了,你孔孚就该转而说给我木斧知才是,你不是答木斧?可他仍然不说。只是点明舌尖。请注意舌尖”!那必定是黄莺饮了济南泉水,使得它舌尖也香,那叫出的一串湿润而有光泽的珠子也香。
再就是鹤云的鱼了。愈出愈奇,而且幻。前三象不管怎么样扑朔迷离,总还是实。这里则是扣向上一关,升华而入第三自然”,一种艺术境界。在孔孚家里,我见有著名画家张鹤云的一幅《鱼乐图》:大片空白,仅一尾墨鲤,跃翘自得。那大片虚白之处,想就是济南泉水了。那第三自然”,游于第三自然”,所嗅到的,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按诗中所写,告诉他孔孚了。可他就是不说。我似乎看到孔孚眯细着眼,逗我入诗。
有什么法子?我是欲罢不能,只好听他摆布,进入诗中,去做一番物我体验。看来我还是有点慧根,很容易就物化了。我不仅嗅到济南泉水之”,进而还嗅到一种宇宙之。简直妙不可言。
孔孚写诗是以不说出来为方法,达到说不出来的境界。这里我也学到一点聪明,写他孔孚诗的赏析,也来个不说出来。欲知济南泉水之”,读者诸君你必须也像我一样,入孔孚之诗,来个物化。那你就将会感到奥妙无穷,胜过我之笨嘴拙舌。
读孔孚这首诗,你也得像他一样,关闭生理的感觉器官,启动灵觉。那样,你就能视中见”,声中闻”,”,。这诗全篇妙用通感。用孔孚的话说,灵通。济南泉水之香,正是这样神秘地溢出诗行。
最后说说孔孚诗的淘洗。这诗看似只有四句,实则句上有句,句下有句,句中有句,句外有句。而且不只上下中外四句,多着呢!落纸之前,就被他淘洗掉了。孔孚喜”,这也是他之一癖。有人说孔孚惜墨如金”,也有人说孔孚挥墨如土”,一回事儿。
孔孚和我谈过聂鲁达,说聂鲁达是语言的富翁。赞美之中含有惋惜之意。又说自己是悭吝人”,实则是很自负的。
孔孚善用减法”,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传统之一。孔孚尊重这一传统,把它承袭下来了。我是很喜欢的。
感谢孔孚,在济南泉水快要从我的记忆中消失的时候,他的诗来了,使济南泉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齐鲁晚报  2021316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