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俊老学长的一天
李士俊老学长的一天
核心提示:惊闻李士俊老学长去世。十月北京校友大会上他还上台发言,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怎么就走了呐?我与老学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有过一次接触。当时印象很深,写了一篇日记。照录于下。一页日记——2008年1月11日 星...
惊闻李士俊老学长去世。十月北京校友大会上他还上台发言,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怎么就走了呐?
我与老学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有过一次接触。当时印象很深,写了一篇日记。照录于下。
一页日记——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今天接待了《中国报导》社原副总编辑李士俊,他也是济南一中毕业的老学长。他将中国的名著翻译成世界语,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今天送来的是他翻译的巴金的著作《寒夜》等,以及他用世界语写的著作。国际世界语协会下属国际世界语研究院是国际世界语界最高的学术机构,全世界有四十五个院士,中国有两个,他是其中之一。每届任期九年,他已连任三届,这届任期到2010年。
他已是85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但他不仅亲自把书送到文学馆,还矍铄健谈。谈到世界语与中国作家时,他举出翻译或写作过的有巴金、周作人、叶君健等;学过的就更多了,鲁迅、蔡元培、张天翼、姚雪垠等等
我们也自然谈起了母校——济南一中。抗日时期济南一中撤往大后方的这段往事我知之不详,没想到他是经历者。他打开了回忆的闸门,在我们面前展开的不仅是济南一中在烽火连天颠沛流离之中坚持教学的一段宝贵历史,还展开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风情画卷。他的讲述吸引了我们室宋主任,也凑过来听,还一边听一边画出了路线图:济南―泰安―徐州―郑州―许昌―赊旗―勋阳―汉中―宁羌―广元―梓潼―罗江。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历史人人皆知,而中学也撤往大后方就不大有人知道。
中午留他在馆里吃工作餐,边吃边聊。他深情回忆了恩师——济南一中李广田老师,以及李的女儿,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岫。李岫是研究茅盾的,曾任过茅盾故居馆长的宋主任与李岫相熟,彼此间又多了不少话题。
谈话持续到下午,没午休的我感到困倦阵阵袭来。同事小张给他添了几次水,她一边递送水一边看着我直乐儿。我心里暗暗叫苦,知道已经愈来愈掩饰不住疲惫之态,周围的人已经看出来了。
四点钟左右他告辞,赶过来的宋主任亲自坚持要送他到大门口。我赶紧表示“那我就不送了”。我一把推开侧门进了后院,让冬日清冷的空气清醒一下昏昏沉沉的头脑。我这58岁的竟然被他85岁的“侃晕了”。多年来我接待来访者已有上百位了吧,此前好像还没被谁“侃晕”过。转了一圈儿回来,透过落地的大玻璃窗,我看见他和宋主任站在前厅还在聊呐!他上午10点左右到文学馆,算来已有5、6个小时。这老爷子,我真服了他了!
这是特别场合里的一次接触,他搞了一辈子世界语,那天是把自己的心血结晶存放于文学的殿堂,如同辛勤劳作的农民把稻米扛进谷仓。
这是特别场合里的一次接触,我有幸面对面听他几乎讲述了一生。他丰富的经历,清晰地表达,尤其是超乎这个年龄段的充沛精力,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也许是他常年超强度工作练就的独家功夫。
他的人生很长,有很多的日日夜夜,我记下了他的一天,作为对他的纪念。
魂兮远飏,在世界语的天国里,与师长切磋学问,给学生解疑答惑,倘佯在文学的百花园里,您不会寂寞孤单。
魂兮归来,我还愿聆听,聆听您对母校一往情深的诉说,聆听您风雨人生的快意畅谈。
作者:赵金凤 来源:济南一中京津校友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