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名将许光达二三事

吕宗纯   生活中许多往事,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淡忘。惟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   1964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麾下的大将,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轻车简从,来到哈一机厂进行四清蹲点。 ...

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我和我的导师张维达教授

我在经济学院学习已经7年了,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到恩师的博士生,再到恩师病重期间守护在他的身旁,最后到把恩师的骨灰安放在革命公墓,我经历了对恩师的仰慕,再到面对面的与他进行交流,到最后体会到恩师用自己的生命向我诠释的人生意义。恩师与我结下的这一世之缘让我这个后辈既受宠若惊,又深感责任重大,心中想到的只有珍惜、感恩和未来的责任。 学士记忆 从2001年9月入学,踏入经济学院的课堂,恩师对我...

钟契夫教授

题记:一个真正的大师必须是一个智者,善于学习,敏于思考;一个真正的大师必须是一个仁者,仁者爱人,惠于众生;一个真正的大师必须是一个勇者,仁者必有勇,实践出真知。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播种与希望的季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走进了经济学教授钟契夫先生的家。映入眼帘的是满墙满柜的书,一副难得糊涂的字画显示出了主人的率真、坚韧、豁达 立身精进校园中 咬定治学不放松 谈及自己的经历...

严谨治学的楷模,我的良师益友——沉痛悼念钟契夫教授

胡乃武 (2008.2.2) 我与钟契夫教授相识与共事已有半个世纪了,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去世,使我深感悲痛。去年夏天,我得知他生病住院,当即赶往北医三院去看望他。他告诉我说:我没有多大毛病。半个月前,他的博士生告诉我说:钟老师的血色素太低,又住院了,经过几天的治疗,他精神很好,很快就会出院。1月28日上午,当得知他去世的噩耗时,我感到很突然,万万没有想到他走得这样快,我与他暑假在医院的那...

悼念我的老师——钟契夫

得到钟契夫老师逝世的消息,我非常悲痛。钟老师是我人生和学问的恩师。他走得太突然了,万万没想到。 我与周志文同志是钟老师1999年入学的博士,是好友2002年入学的博士杨万东同志于1月28日下午告诉我的。他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钟老师于今日凌晨五时去世了。当时,我听到这个不幸时愣了好一阵子。为什么钟老师就走得那么快呢?走得那么突然呢?我几乎不能相信这是真的。过了一会儿,我给钟师母打电话,证...

马洪主要学术成就回顾

马洪同志(1920.5-2007.10)逝世周年祭 马洪,1920年5月出生于山西定襄。原名牛仁权,曾用名牛黄、牛中黄。 1938年到延安,先后在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后改名中央研究院)学习和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洪从延安被派往东北地区工作。建国以后马洪先后任东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东北局委员、副秘书长,后调到中央,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高饶事件时被认为是高岗的五虎上将之一,下放北...

风云人物----马洪(经济学家)

1938年,当年仅18岁马洪从山西老家投奔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他恐怕不会想到,他当时读的那本《资本论》已将他的一生与经济画上了等号。 经济学界头号元老 学界曾主张将中国经济学家分为四代,第一代包括卓炯、顾准、孙冶方和薛暮桥;第二代有吴敬琏、马洪、刘国光和厉以宁等;第三代以樊纲、周其仁、林毅夫、张维迎等人为代表,而上个世纪末开始活跃的经济学者属于第四代。 随着第一代经济学家的硕果仅...

授予马洪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颁奖辞

颁奖辞: 马洪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在老一辈经济学家中,他是为数不多的进行跨学科研究并取得全面成就的学者。他是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决策咨询工作的一位卓越的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马洪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国市场取向改革,1984年9月他上书中央,建议把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提法写进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1988...

大师治学——怀念马洪

马洪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他了解国情、民情,同时又勤奋、严谨、科学、求实。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努力探索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我国特有的种种经济问题,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马洪去世一周年之际,缅怀他的最好方式是学习他的学风和治学经验。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优良作风。在革命年代,马洪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的长期调查研究,奠定了他独特学风的根基...

高鸿业-获奖情况

(1)1987年《评萨缪尔森经济学》十篇系列论文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1988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 (3)1988年西方经济学教学指导思想改革(与人合作)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成果奖。 (4)1991年《现代西方经济学》(与人合作)获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5)1993年被吸收为国际性的经济学荣誉学会成员,获北京市十佳教师、人民教师称号。...

高鸿业-研究贡献

一、迻译和评论西方经济学的代表性教科书和经典专著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为数众多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是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为数众多的西方经济学专著中是经典专著。应商务印书馆之约,高先生先后翻译了这两部西方经济学名著。 在改革开放初期,萨缪尔森《经济学》中译本的出版,对我国读者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多数读者很难辨别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非...

高鸿业-主要著作

1、《评萨谬尔逊经济学》 (1988年) 2、 《现代西方经济学(上、下)》 (1988年) 3、 《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19941996年) 4、《西方经济学》 (1996年),《现代西方经济学词典》 (1996年) 5、 《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 (2002年) 6、译著有萨缪尔逊《经济学》第十版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7.主持翻译斯蒂格...

高鸿业教授自述

寸草报晖暖心头 我出生于中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高勉之,是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的会员,曾任我原籍(江苏徐州)出版的第一家报纸《醒徐日报》的主编。1925年,他因揭露当时徐州的军阀县长贾月壁贪污救灾款项而被贾杀害。当时,我才4岁。母亲张莲修,小学教员,含辛茹苦把我拉扯成人。我的生活和教育得到了我父亲的挚友滕仰支先生的大力支助。 我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处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特别是在日本...

开国大将徐海东

徐海东 徐海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徐海东,1900年生,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人。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任农民自卫队队长,11月率队参加黄...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

纪事(1949-1959) 1949年 入夏以来,孝感、应城、云梦、应山、黄陂、随县等7县14.2万亩耕地遭受水灾。中共孝感地委、孝感专署以借、换、救济和发放贷款的办法帮助灾民恢复生产。至11月27日,全区共借麦种41万斤,换麦种62万斤,发放救济粮3.5万斤,贷款1.23亿元。 1950年 7月14日 中共孝感地委发出《关于开展城镇民主改革运动的指示》。文件指出:城镇民主改革必须...

汪尧田:我终将看到中国入世那一天

袁祖君 中国等待入世,等了整整15年,而有一位老人,则研究等待了半个多世纪。 这位老人就是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主任汪尧田教授。眼看着中国即将入世,年逾八十的汪教授不无感慨地说:从1947年在美国研究WTO开始,50多年过去了,我也从黑发到灰发,从灰发到白发,一直到现今的无发。可我还是等到了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这一天。 最初,引领我学习经济、研究贸易的,是我的身世。汪老出生在安徽的...

徐海东:出身最苦的大将

1928年,徐海东成为黄陂县委的军事部长兼夏区区委书记。按党组织的指示,他在当地组织农民暴动。因时机不成熟,这次暴动遭到失败。徐海东的家被抄,他的亲属死的死,亡的亡,逃的逃。在沉痛的失败面前,徐海东没有灰心,从一个货郎担那里打听到,在木兰山一带,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他带着几位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来到木兰山。在这里,徐海东遇到了在黄麻起义中结识的鄂东工农革命军第7军的领导人。两支革命力量合并,...

汪尧田:复关“入世”第一学人

2006年5月24日清晨6时18分,著名经济学家汪尧田完成了他89年的人生长跑,驾鹤西去。 或许是因为属马的缘故,汪老一直冲锋在前。不论是抗战后为追寻救国之道,赴美留学;还是回国后为国家献计献策,寻找出路;抑或是改革开放后,为我国恢复加入世贸组织,以六十高龄连续奔走二十几年,他一直怀着知识报国的赤子之心,为富国强民的理想呕心沥血,未曾想到要休息片刻,反而捶胸感慨,我这辈子没做什么事。在奔...

为著名经济学家汪尧田送行

2006年05月30日09:24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蒋心和)昨天下午,数百名来自经济界、理论界、教育界的海内外人士和汪尧田的亲友,在龙华殡仪馆大厅向我国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外贸学院教授汪尧田同志送行。 汪尧田因病于本月 24日清晨 6时 18分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 89岁。 吴仪、陈良宇送了花圈,并以不同方式向汪...

唐稚松-学术成就

唐稚松先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包括图灵奖获得者Pnueli教授在内的众多国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1995年,由斯坦福大学Z.Manna教授提议,国际学术界为庆祝唐稚松先生70寿辰在北京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由World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 唐稚松先生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并著有诗词作品集《桃蹊诗存》(桃蹊是他的笔名)。专著《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上、下册(科学出版社...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