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唐稚松-人生历程

1925年8月7日(农历),唐稚松先生出生于湖南长沙。因生父唐子诚贫病早逝,自幼过继给寡伯母朱纯轩为子。其祖父唐成之,以藏中医书闻名湖南,是清末民初在长沙最早创办新型学校的人士之一。 1940-1944年,唐稚松先后在湖南长沙著名的明德中学初中部和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学习,1945-1950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及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学习。在学期间,他文理各科成绩均很突出,尤以诗词受重于师长。 ...

唐稚松-人物评价

唐稚松先生治学严谨,极力维护科学的尊严,对学术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计算机理论和软件方面的人才,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经常教导学生,作为科研人员,首先应具备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知,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投机取巧。 唐稚松先生热爱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了一生。在他访问斯坦福大学将近结束时,曾有美国记者问他,以他所具备的条件,为什么不争取留在美国?他...

唐稚松-名人教诲

唐稚松院士寄语毕业生:尊德行而道问学 中科院中科院软件研究所200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前夕,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唐稚松研究员,在寓所接受了软件所团委和研究生会的采访,并寄语毕业生:善于把握人生的发展机会。如今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唐稚松院士,还念念不忘即将毕业的科学院学生。得知要向毕业生谈一点人生体会,他即刻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自己原先在人民大学当老师,后来国家出台了科学...

唐敖庆-建设和发展吉林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唐敖庆到长春支援东北高等教育事业,与物理化学家蔡镏生、无机化学家关实之、有机化学家陶慰孙通力合作,率领来自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金陵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校的7名中年教师和11名应届毕业生,开创了东北人民大学(后改名为吉林大学)化学系,经过30多年的艰苦工作,已使吉林大学化学系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并于1978年在该系...

唐敖庆-理论化学开拓者

唐敖庆是中国量子化学的主要开拓者,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及时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新动向,开拓新课题,为赶超国际学术先进水平,取得一系列的卓越成就,在分子设计和合成新材料方面已经或即将产生其深远的影响。50年代初美国著名量子化学家皮泽早期揭示了乙烷分子中CC单键的阻障内旋转效应。唐敖庆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外已有的数据和资料,提出了一个可以计算许多复杂分子内旋转的能量变化规律的公式,即势能函数公式。利...

唐敖庆-独特教学风格

唐敖庆历来主张高等学校的教师,应该既从事教学又搞科学研究,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因为这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搞教学的教师知识面要宽,但不搞科研,教学就达不到应有的深度,教学质量也不能提高;搞科研的教师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要有深度,但不搞教学就无法开拓知识面,科研水平也很难提高。 他一贯重视教学工作,并身体力行,即使进入老年之后,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继续进行开拓性的教学工作。师生...

唐敖庆-科技组织领导者

1982年唐敖庆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后,非常重视学会工作,主张化学会要继承和发扬化学界老前辈、老理事长的优良传统,团结全国化学界,为发展祖国的化学事业而共同奋斗。他自己身体力行,为维护学术界的团结,树立优良的学风和会风,为提高我国化学学术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在中国化学会领导体制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与其他三位理事长卢嘉锡、严东生、钱人元教授联合倡议,设立执行理事长制度,每人...

唐敖庆-主要论著

1、唐敖庆.分子内旋转问题.化学学报,1954,20(1):46. 2、唐敖庆,孙家钟.范德华引力问题(I)对称陀螺分子的范德华引力.科学记录,1957,新辑1(4):219. 3、唐敖庆,沈家骢.活性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与动力学问题.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学术会议会刊.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163. 4、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唐敖庆,孙家钟,江元生等).配位势场理论的研究(I)正八...

英勇善战 战功显赫━━王树声

王树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905年生,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他身遇...

吉大原校长唐敖庆院士辞世

化学大师唐敖庆走了 吉林大学名誉校长、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我国杰出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15日11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昨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以及吉林大学网站,先后发布了这则消息。 唐敖庆,这个名字在中国化学界无人不晓,在世界化学领域也声名远播。他在中国建立了理论化学学科,并被称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先生...

天堂的思念

你就这样走了? 过去与现在都不在遥远,然而大家对你的思念永远长存。。。《天堂路》这部书是我专为你们而写。。。

王祖农-荣誉

在微生物学界,王祖农有很高的声望,先后担任过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三届理事,第四届、第五届常务理事兼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微生物学报编委、山东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等。1978~1983年,任第二届山东省科协副主席。1981年国家建立学位制,他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他还热心参加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1953年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曾担任九三学社第六届至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第一届...

王祖农-成就

在自生需氧固氮菌研究方面多有建树 关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机理,曾有过化学和生物两派的长期争论。1949年,王祖农撰写出题为《自生需氧固氮菌(Azotobacter)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的博士论文,1950年先后刊登在法国科学院院报(C.R.Acad.Sci.)和法国农业学报(Ann.Agron.)上。他首次使用电子显微镜等先进技术,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几个方面,用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自生需氧...

王祖农-主要论著

1 Wang T L. Contribution I'etude du r le des Azotobacter dans la formation de I'humus du sol. Ann Agron Paris, 1950: 316-332. 2 Pochon J, Wang T L. Formation des substanees humiques par les Azot...

王树声大将的公仆情

王树声,共和国十位大将之一,1974年与世长辞。凡是见过和熟悉他的人,至今还传颂着他甘做人民好公仆的许多故事。     婉拒配新车   新中国建立后,王树声相继出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军城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二政委、国防部副部长等要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接规定,他除专车外,还可以配一辆生活用车,但王树声大将却一再婉拒给他再配车。他说,国家现在还有很大困难,...

一代名将树丰碑 军科著文纪念王树声大将

军事科学院   王树声同志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工作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卓越领导者。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至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曾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他戎马一生,赤胆忠心,鞠躬尽瘁...

儿子眼中的父亲——王树声大将

父亲有强烈的自责精神,是写检查最多的将军 以单纯的观点看军事,军事是艺术。以政治的观点看军事,军事是政治的最高表现。大的战略方向正确了,小的战役和战斗才会有兵戈也是艺术的感觉。红军十年,王树声运兵沙场,出生入死,有能攻善守、智勇兼备的美誉,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打仗的部队。1973年,毛泽东主持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其中有6位司令员是王树声红军时期的部下。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在生命...

陈火旺——勤奋痴迷使他打下厚实的根基

1953年秋天,陈火旺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 在复旦大学这座知识殿堂里,陈火旺多次聆听了闻名国内外的老教授讲课:微分几何学派的创立者苏步青教授为他们这一届学生讲微分几何;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先生教函数论,著名教育家杨武之教高等代数。老师们知识渊博,诲人不倦,常常把学生们引入数学思维的后花园。数学基础一直较好的陈火旺更是珍惜机遇,自强不息,饥渴而贪馋地吸吮于百花丛中,酿制芬...

陈火旺——动乱年代跳槽的“燧人氏”

十年动乱,乌云漫天。陈火旺回到上海复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早已靠边站,或被批斗,或被关押;教室、实验室全部尘封,校园里高音喇叭鼓噪不休,造反派的大字报铺天盖地。 面对这种状况,满怀报国之志的陈火旺心在颤抖、在流血:世界上科技革命浪潮叠涌,西方发达国家已将计算机科技作为一种战略产业在加速发展、推进。而我国刚刚起步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竟被政治风暴摧折了。天予不取,必受其殃;时至不收,必遭其咎。中...

陈火旺——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软老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慈云桂、周兴铭、陈火旺、陈福接、胡守仁等一批计算机专家的卓越贡献,使国防科大成为国内一流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基地。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决断,把研制每秒运行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的任务下达给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 刚过不惑之年的陈火旺成了亿次巨型计算机攻关主将,被任命为软件系统总负责人。 陈火旺深知责任重大。如果把计算机硬件比作舞台,软件...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