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怀念家父李克农

追悼会礼成之后,大姐李宁捧着父亲的骨灰盒,缓步走出灵堂,李治和我在两旁护送。周恩来总理等与会领导同志随后送行,直到我们在中山公园路边登上汽车,领导们才挥手告别。习仲勋、萧华、彭绍辉、刘志坚、吴德峰,及一部分父亲的生前友好,一直将父亲骨灰盒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大家再次鞠躬行礼,才宣告结束。   父亲逝世后,我们了解他的工作性质特殊,保密要求严格,所以先请他的秘书,把办公室和宿舍中凡是与工作有关...

刘亚楼与中国空军

   1949年1月间,中共中央决定在1949年及1950年,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6、7月间,中央军委决定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确定由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担任空军司员。1949年7月11日,中央军委召见刘亚楼, 向他谈了建立空军的设想。10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1949年11月11日,中央军委致电各军区、各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

赖传珠传略

赖传珠,别名赖鹏英,江西省赣县大埠乡赖村人。1910年4月3日(清宣统二年二月廿四日)生于一个农家,父亲赖家芳是个裁衣工人。赖传珠六岁入私塾,后入新式小学读书。1924年考入在赣州城的赣南中学读书。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赣州,革命形势高涨,赖传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加入青年干社,帮助总工会进行组织宣传,11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寒假时回乡参加农民运动,组织农民自卫军,领导农民抗租抗息。1927年...

开国上将赖传珠:打响赣南武装运动第一枪

赖传珠,1910年4月出生于赣县大埠乡赖村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陕甘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副部长、代部长,新四军参谋长,曾参加过中央苏区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和辽沈、平津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27年8月底,赖传珠奉命回到家乡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他秘密发动群众,准备武装暴动。1928年2月18日赖传珠率领近千名农民赤卫军和赣...

赵尔陆传略

赵尔陆,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解村乡北三泉村人。1905年6月4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初二日)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祖父是前清举人,父亲是前清秀才。赵尔陆少年时家境已逐渐没落,全家只供应他一人读书,到他县中学毕业时,父母均已去世,家庭生活更加窘迫,亲戚朋友主张他去当学徒,赵尔陆立志继续求学,乃借钱出走太原,以优异成绩被太原进山中学录取就读,赵尔陆到校外教小学生赚得一点微薄收入以维持学业。1926年,...

赵尔陆:首任军工部长的跌宕人生

共和国首任军工部长赵尔陆,早在庐山会议上即遭到来自左的批判, 文革中更是雪上加霜。这位在战场上永不言败的开国上将,最后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猝然倒下 被定性为彭黄漏网分子   赵尔陆,1905年6月出生,山西崞县(今原平县)人。1926年加入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1927年到武汉,经董必武介绍加入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   不久,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

赵尔陆:首任军工部长的跌宕人生

共和国首任军工部长赵尔陆,早在庐山会议上即遭到来自左的批判, 文革中更是雪上加霜。这位在战场上永不言败的开国上将,最后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猝然倒下 被定性为彭黄漏网分子   赵尔陆,1905年6月出生,山西崞县(今原平县)人。1926年加入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1927年到武汉,经董必武介绍加入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   不久,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

名将赵尔陆之死

1967年2月2日凌晨,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我来说,却是个难以抹去记忆的日子。因为那个时刻给我带来了沉痛和惋惜,萦绕着我整整37年。   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的常务副主任、中共中央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赵尔陆上将,突然去世在他的办公室里,当时只有62岁。   赵尔陆出生于1905年,1927年春夏之交,他从山西老家奔赴武汉,后经董必武指引到了南昌。这年6月,由林伯渠分配他到国民革命军第20教导...

从红军将领到文革干将:谢富治的人生浮沉

谢富治 谢富治是一个特殊人物。他青年时代投身革命,有红色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地方和中央高官,也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此人思想极左,在文化大革命中干了不少坏事。他虽然早在1972年病死,但仍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 曾为红军将领 谢富治于1909年8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他家世代务农,生活贫寒。小时候,他放过牛,种过地,喂过猪,也时断时续地读过私塾。青年时,谢富治头脑活络...

谢富治沉浮录

新中国诞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当无数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与世长辞之后,他们生前不辞辛苦、勤奋工作、鞠躬尽瘁、献身事业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怀念。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一位前半生功勋卓著,但死后却被撤销悼词、开除党籍、骨灰清除出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上将谢富治。 一位红安籍的共和国将军   在中国的版图上,同一个故乡拥有200多位将军的仅有湖北省黄冈市的红安县。因此,红安县有了一...

陈伯钧传略

陈伯钧,原名国懋,字少达,号雅勉,四川省达县河石坝乡河石坝村人。1910年11月26日(清宣统二年十月廿五日)生于一个小康农家。1916年在河石坝小学读书,课余参加家务劳动,放牛砍柴,刻苦用功,自立自强。1922年高小毕业,因家庭困难,自作主张投考在万县的四川省立第四师范。1923年春被第四师范录取。1924年,陈伯钧参加了学校反对国家主义的斗争。1926年被学校开除(因是活跃份子),适逢黄埔军校...

已故将军陈伯钧家人捍卫其名誉权获胜诉

已故将军陈伯钧的妻子和子女以文章侵犯陈伯钧的名誉权为由起诉作者吴东峰。10月9日,记者获悉,(北京)市一中院终审判决认定吴东峰的涉案文章构成名誉侵权,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并登报致歉。   在陈将军去世多年后,他的家人发现互联网上和其他媒体上刊载了有损陈将军名誉的文章,经查是《毛泽东麾下的将星东野名将》一书中对陈伯钧将军在一次遇敌埋伏后的表现进行描述时,让人对陈将军产生了遇敌埋伏畏敌贪生的...

上将杨勇

杨勇湖南省浏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八军政治部宣传大队长、营长、团长、师政委、鲁西军区司令员、延安军事学院高队队长、第二野战军5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後,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

驰骋抗美援朝疆场的上将杨勇

1947年3月16日,第七纵队与归建的兄弟部队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杨勇担任司令员。7月,在鲁西南战场上,第一纵队将郓城之敌包围。敌人是国民党军第55师师部和两个旅,该敌善于阵地防守,在郓城四周布满了地堡群及暗堡射击孔。面对这样一个强劲敌人,杨勇当即命令第20旅在南关向城内实施主要攻击;第1旅在西关向城内进行主要攻击;第2旅在北关向城内实施助攻;第19旅主力调郓城东关,随时准备歼灭东突之敌;...

与蒙哥马利比试枪法:“杨勇上将 上将扬勇”

1958年10月,志愿军全部撤回,杨勇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次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期间,他组织部队开展群众性的练兵活动,获得优异成绩,并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赞扬。 1960年5月26日,在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陪同下,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到中国军营。站在猎猎飘扬的八一军旗前,杨勇以典型的军人姿态和蒙哥马利握手。蒙哥马利说:久仰杨将军,中日一战,你们打胜...

李维汉-人物贡献

李维汉长期主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善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政策,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采纳。其荦荦大者: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李维汉系统地调查了我国国家资本主义问题,提出经过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经过公私合营,对我国资本主义工...

李维汉-人物评价

李维汉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事党政、统战、司法和教育工作,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建国后,对党的建设、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和统战工作,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新闻战士,他晚年担任中国政协副委员,继续为统战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李维汉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数十年如...

李维汉同志的遗产

  新华社记者 邹爱国   1984年8月11日三时零一分,李维汉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没有给子女留下财产,也没有留下遗嘱,留下的是一篇篇革命斗争回忆录。   李维汉同志是我们党建党时期的老党员。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关在监狱里达十年之久。1978年,他重新工作后,感到有做不完的事情,他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是怎样为党工作。在与邓小平同志的长谈中,他向党倾吐了自己...

叶利钦-登上政治舞台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推行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改革,给具有激进思想的叶利钦以扶摇直上的机会,戈氏对叶利钦的青睐,使他很快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87年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即席发言,向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公开的发难,对改革的进程、对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作风。...

叶利钦-政绩

  正当叶利钦准备大刀阔斧地施展总统威力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