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开国上将-陈明仁

陈明仁(1903年4月7日-1974年5月21日),湖南醴陵人,中国著名将领、军事家。 1924年夏入广州军政部讲武学校学习,11月19日转入黄埔军校,为其第一期毕业生,毕业后任排长,两次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作战勇敢,奋勇先登惠州,一年之内即晋升为中校营长。1927年又晋升为上校,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上校团长。1930年升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八旅少将旅长,参加了中原大战,击溃了石友三的主力。1...

张文秋-养生之道

  张文秋是毛泽东主席的双儿女亲家(女儿刘思齐、邵华分别嫁给毛岸英、毛岸青)。   老人的身体很健康,除了耳朵有点背外,没什么大毛病。她吃的是一般的家常饭,不爱吃什么补品,但很注意睡眠,睡眠质量很高,每天要午睡两个小时,晚9时喝点酸奶然后就寝,生活很规律。解放前她为革命两度入狱,坐牢8年,老虎凳、竹签、辣椒水都没能使她屈服。在新疆坐监时,腿被打坏了,现在坐轮椅。   老人家有不少养生之道,...

张文秋-相关作品

  影视:《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   编剧:薛寿先、龙泰岭及于海峰;导演:张今标 ;   主要演员:古月、普超英及郑晓宁 ;剧情:影片以独特的角度展示了老一代革命者对儿女婚事的恢恢大度和缕缕情丝,以及他们对待事业、工作、生活和爱情的人生态度。张文秋在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失去丈夫、战友的痛苦和磨难,她两次入狱惨遭折磨,但她始终对理想忠贞不渝。就是这样一位坚定的母亲,带大和培养了三个孩子。毛岸英在...

张文秋-人物评述

  邵华将军痛悼母亲张文秋   2002年7月11日晚9时,毛泽东主席的亲家、革命家张文秋老人因病离开人世。近日,笔者作为邵华将军的朋友,前去悼念。将军含泪回忆了张文秋老人平凡的生活片段,为了纪念这位有传奇经历的老人,邵华特整理下文:   我的妈妈张文秋今年100岁,在一个世纪的漫漫征程中,妈妈历经坎坷,她的两位丈夫、两个兄弟和一个女婿都为中国革命献身,妈妈传奇式的一生,以及与开国领袖毛主...

忆张文秋老人

  忆张文秋老人   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革命老人张文秋,因病于7月11日21时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张文秋出生于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谢家湾,早年投身革命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她先后失去两个丈夫,又曾两次入狱,在敌牢里度过了10年苦难岁月。她历尽艰辛养育了刘思齐、邵华和张少林3个女儿,为革命事业输送了宝贵人才。其中,刘思齐、邵华分...

王崇伦-评价

  1954年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让更多的青年工人在先进人物的带动下前进》的社论。 1954年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发扬王崇伦的工作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社论。1954年2月14日,《工人日报》发表了题为《学习王崇伦的先进榜样》的社论。   同年,团中央专门组织了一次首都青年工人与王崇伦会面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帮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人人都可以做一个先进工作...

王崇伦-荣誉

  1955年,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工具车间。翌年,王崇伦被提任为该车间生产副主任。同年,中国科学院辽宁省分院聘任王崇伦为特别研究员。   1956年,王崇伦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   1959年4月,王崇伦当选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王崇伦出席全国群英会,再度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王崇伦-鞠躬尽瘁

  为了使职工技协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一全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王崇伦相继多次组织有关方面对我国的职工技协工作的产生、发展、经验与教训进行研讨,并提出了改进新形势下技协工作的措施。由此,全国大中型企业的技协陆续开展了有偿服务工作。这一举措的实施,为职工技协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王崇伦长时期的超负荷工作,损伤了他原本强健的体魄。1985年5月,王崇伦突然半身麻木,言谈吐字不清,被身边工作的...

王崇伦-为民造福

  1977年9月至1978年5月,王崇伦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在学习期间,王崇伦系统地受到了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更加坚实。1978年,王崇伦提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离开了他眷恋的火热的鞍钢。王崇伦的家安顿在全总干校。那时全国各地尚未有驻京办事机构,王崇伦和他的家人对出差到京的各地人员,凡遇有困难相求的一概热情相助,人们亲切地戏称王崇伦的家是义务接待站。   1980年8月,王崇伦任...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塑像在鞍钢落成

  新华网沈阳11月20日电(记者陈光明、王炳坤)建国初期,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崇伦推进技术革新的故事,曾经家喻户晓。20日上午,鞍钢集团公司举行仪式王崇伦塑像揭幕仪式,纪念这位老劳模。   王崇伦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全国劳动模范。1953年,鞍钢在大力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矿山生产一线告急,大批凿岩机因缺少备件卡动器而被迫停止作业,试制卡动器的特殊任务落在鞍钢机械总厂。年轻的高级技工、革新能手...

彭绍辉传略

彭绍辉,湖南省湘潭县西乡西二区上七都瓦子坪村(现湘潭市韶山区)人。1906年9月6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八日)生于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彭绍辉在舅舅帮助下读了两年多私塾,因家庭贫困只好辍学为地主放牛。彭绍辉十六岁时,父亲因劳累去世,由于房子都典给了地主,一家人只好住在祠堂里。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彭绍辉和哥哥参加了农民运动。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彭绍辉加入农民自卫军攻...

独臂将军彭绍辉传奇

彭绍辉不仅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独臂将军,而且是我军参加过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的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长征开始时,他担任中央红军红十五师(少共国际师)师长,率部掩护主力部队实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彭绍辉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后编为红二方面军)会师后,又调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参谋长。在参加三个方面军长征的过程中,他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独臂率部斩关夺...

刚正将军——上将彭绍辉

全国解放后,彭绍辉调到西北军区工作,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由于过度操劳,他患了高血压症,曾几次晕倒在办公室,苏醒过来后又继续工作。有一天,他连续晕倒五次,每次晕倒后休息片刻还要坚持工作。警卫员一再劝他休息,他硬是不肯。后来在卫生部领导和妻子的再三劝说下,他才休息治疗了一段时间,病情稍有好转,他又继续工作了。   上级考虑到彭绍辉的健康,决定发给他一点营养补助费,可几次派人送去,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林耀基-教学观点

  思维活跃的林耀基说,在他看来,人的身体多数都是吃坏的,小提琴多数都是练坏的。林耀基认为,一个演奏家在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每天用来练琴的时间应该不会太多。他应该做什么呢?我们中国人学西洋乐器,欠缺的不是技巧,而是文化。林耀基说正是因为自己学琴晚,在技巧上,比演奏家们体会更深,因为那些名家们,他们在四五岁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技术其实是最简单的,而如何丰富地运用简单的技...

林耀基-练琴口诀

  林耀基的练琴口诀   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   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求。   内心歌唱预先听,两手动作预先量,   多余动作要去掉,紧张因素要扫清。   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   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求。   东西南北中,四面八方通;   脚踏地球中,顶天立地松;   情爱我心中,箭发自弦中;   祝君更成功,展翅游太空。   换指...

林耀基-生平成就

  自1980年他的学生胡坤在芬兰第四节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实现了中国小提琴在国际赛事中零的突破之后,他的学生开始在各大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其中;薛伟、徐维聆、柴亮、贾宏光、陈允、张堤、谢楠、陈音来、顾文蕾、李传韵、刘扬、陈曦、杨晓宇等一大批小提琴演奏家并先后在芬兰的西贝柳斯、比利时的伊丽莎白、前苏联的柴科夫斯基、英国的梅纽因、美国、法国的弗朗西斯卡、澳大利亚、德国、日本...

开国上将苏振华

苏振华                       开国上将苏振华苏振华(1912-1979) ,原名苏七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 苏振华,1912年6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墩戴家铺一个雇农家庭。 自幼务农。1928年7月平江起义后参加赤卫队。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红...

林耀基:中国小提琴的“挖矿大师”

  林耀基:中国小提琴的挖矿大师   林耀基有一串长长的头衔,然而唯一被他身边的人们反复强调的身份是:一个好老师   本刊记者/杨涵舒 文/李邑兰   3月22日上午,一场沙尘暴刚刚过去,北京的天空蓝得透明。八宝山的空旷使初春的风显得格外凛冽。殡仪厅外,几个年轻的女学生眼眶红肿。这是中央音乐学院林耀基教授的追悼仪式。两首小提琴曲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和马斯奈的《沉思》,取代了传统哀乐,在厅内回...

朱敏——《红樱桃》中的“楚楚”原型

  由叶挺将军之孙叶大鹰执导的影片《红樱桃》,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上映,是少数记录二战欧洲战场中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影片,讲述了中国女孩楚楚在德国法西斯集中营的悲惨遭遇,将人们的视线带回法西斯制造的恐怖年代。该片曾获第16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而女主人公楚楚的原型就是朱敏。   4月18日,叶大鹰在其博客撰文悼念朱敏...

朱敏——谨记父亲教导一生从教

  1953年,朱敏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成之后回国,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在教育系和俄语系任教,并始终遵循父亲朱德的教导: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爹爹对你的期望。   从参加工作之后,朱敏便离开了父亲居住的中南海,住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集体宿舍中;4年之后才搬进教工宿舍楼,一住就是40年。   1986年,年满...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