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程十发-轶事

  他出生于中国景物明媚、文风颇盛的一个江南小城松江,家里三代人都是一悬壶济世的中医师,尤其到了父亲一代,更是雅好书画艺术,家里的墙上壁间,经常挂满各种艺术作品,由于这样的家庭优雅气氛,使得年少的程十发很早就喜欢上美术。 可是,他的艺术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8岁那年,他靠一批亲友的协助,才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他聪慧早熟,从小就对绘画的墨守成规无法接受,他的看法和做法,在当时很引起学院派保守人士...

程十发-艺术的飞跃

  1949年后,程十发来到天马山下,感受那里的土地改革运动,回到松江之后,便创作了第一幅年画《反黑田》。不久,《反黑田》印刷出版了,引起了当时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吕蒙同志的关注,他看出程十发的热情、敏感与才气,便安排其加入了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年画的绘制工作。从此,程十发成了国家干部,开始了他美术创作的新天地。他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野猪林》,由于是新手上路,画出来的人物往往采用中景,每个人都...

程十发-最后的岁月

  进入90年代后,程十发渐渐老去,曾经的辉煌与磨难,都如过眼云烟。老友的逐渐凋零,使得他更寂寞了。70岁过后,程十发更多地苦闷于成功之后的无奈:他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再一次变法,以取得更高成就。可惜的是,晚年的他时常受到心、肺等疾病的困扰,再加上俗事的冗杂,无论从身体出发还是其他原因,都很难能像以前那样钻研艺术了。这令他十分苦恼。此外,坊间大量充斥的假画也让他苦闷不已。尽管他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面对...

杨仁恺先生主要贡献

  杨仁恺先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一生贡献给中国的文博事业,贡献居功至伟,堪称标柄一代宗师。   杨老追寻回的国宝每一件背后都记载着祖国多磨难的历史,记录文化流传中千年沧桑,每件背后都有讲不完的传奇与故事   1、上世纪50-60年代,发现与鉴定失踪800多年的北宋张择端的旷世巨制《清明上河图》、在碎纸堆中拼凑出北宋米芾《行书苕溪诗》等37件国宝,追回鉴定千年历史国宝《簪花仕女图》、《虢...

杨老与《清明上河图》传奇

  杨仁恺掉到东北文化部后,先是协助东北图书馆整理补缀《四库全书》。5个月后,他开始清理由东北银行转来的一批文物。   历朝历代,清明上河图都占据极高地位,称为中华第一神品。这天,杨仁恺从库房拿出一长卷,慢慢展开,5米多长的绢本上,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风俗画。杨仁恺的眼睛为之一亮,急切地寻找款识与题跋,可惜,这幅题为《清明上河图》的巨作上没有作者署名,但是画后只有金代张著的题跋,明确作者为张...

杨仁恺与《苕溪诗》等37件国宝传奇--碎纸片中缀识国宝

  派到东北文化部工作以后,由于工作关系,杨仁恺经常到北京硫璃场,每次进京,荣宝斋是他必去之地。1963年的一个夏日,杨仁恺午睡时被人唤醒。一个外地青年,拿来一些碎纸片,去过很多地方,无人能辨识,也无人敢买。说好像是清宫的书画,请杨先生前去鉴定。   正在荣宝斋里间午间休息的杨仁恺一听书画二字,睡意全消,马上来到荣宝斋门市部。这位青年由于屡次碰壁,只要一千余元。杨仁恺翻看那些碎纸片这包碎纸片,果...

杨仁恺先生拯救与考证的国宝目录(部分)

  北宋张择端的旷世巨制《清明上河图》   (历代宫廷将赝品定为真品,而末代皇帝溥仪携走的也为赝品,而将真品丢弃于杂乱库房,经先生发现考证确定为真迹)   北宋米芾《行书苕溪诗》等37件国宝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宋人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五代董源《夏景口待渡图》   南宋人绘《女史箴图》   怀素《论书贴》、   张过庭《千字文五卷》   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

国失瑰宝——怀念杨仁恺先生

  93岁的文物鉴定大师杨仁恺先生驾鹤西去了。   我与杨老相识相交24年,常在促膝相谈时感受到他的亲切、和善与慈祥,睿智、幽默与严谨。听到他忽然辞世的消息,我顿感怅然、痛惜,不仅因个人失去一位值得敬仰的忘年至交,更为国失瑰宝而叹惋。   记得2005年辽宁省博物馆新馆揭幕庆典时,辽博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将《清明上河图》借回展览,杨老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展品后,我指着络绎不绝涌进展场的人们对他说:这么...

任继愈-学术主张

  任继愈先生把总结中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他最初相信儒家。解放以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古代哲学的工作中,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位。由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是大学哲学系的基本教材。四十年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工作者。七十年代后期,他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七...

任继愈-刊行著作

  一、专著   《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   《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 1956(合著)   《范缜神灭论今释》 1957 (译注)   《墨子》1961 (专著)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   《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1985年又出修订本)   《中国哲学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

任继愈-语录

  1.如果没有社会的培养,就没有个人的成才。我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不能把功劳记在我自己的名下。我四十多岁的时候编《中国哲学史》,当时恰好找到我,如果找到别人,也一样能编出来。如果我就此忘乎所以,以为我就是了不起的哲学家了,这和我的实际情况不符。   2.文化建设,首先要有文化的积累。现在的青年人读古书已经有些吃力了,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后人再做古籍整理,肯定要比我们花费更多工夫。在这方...

任继愈-荣誉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古籍整理 任继愈 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中国道教史》 任继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道藏提要》 任继愈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2008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任继愈获杰出校友奖

温家宝、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冒雨送别任继愈

  中新网7月17日电 17日上午,北京天降大雨,任继愈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向任先生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当天上午,温家宝、李长春、王兆国、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蒋树声、马凯、陈奎元、孙家正、彭佩云、罗豪才等领导人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向任先生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蔡武、欧阳坚、周和平、赵少...

漫画家谢丁玉先生逝世

  湖南省漫画界老前辈谢丁玉先生于2008年7月4日凌晨5时47分因病在长沙逝世,终年73岁.   谢丁玉 1935.7生 别名谢鼎钰,湖南长沙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前湖南省漫画学会会长。1958年从事报纸美编工作,开始发表漫画。1963年到湖南日报社任美术编辑,主任编辑。1980年创办《刺玫瑰》漫画报任主编,主持开办了面向全国的 刺玫瑰漫画函授班 。作品有《怎样把漫画学到手》、《漫画技法与构...

王元化-清华情结

  王元化1920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家庭。一岁时母亲带着他来到父亲任职的清华大学团聚。童年都在清华南院度过,住在南院12号。1920年代清华国学四导师除梁启超外均居此处,其中1号为赵元任,2号为陈寅恪,17号为王国维。1997年,王元化曾应央视《读书时间》节目邀请,重返清华园。在此前,其清华情结已经颇为彰显,他在上海的书房名就是清园,著作多以清园为题,从1993年第一次以《清...

王元化-基督教精神

  1999年1月接受学者李辉采访时,王元化谈及基督教家庭对其影响时说:如果基督教对我有什么影响,那恐怕就是《新约》中的基督教精神吧。直到今天,西方十九世纪文学仍是我最喜爱的读物。解放后,我没有在文章中谈到过苏联的作家和作品,因为引不起我的兴趣。   他与夫人张可皆为莎剧研究专家。黑格尔的《小逻辑》,他精读过四遍,莎翁与黑格尔的经典名著,使1955年王氏在受胡风案牵连被隔离审查后得以度过痛苦...

开国上将韦国清

1949年2月,三野在部署渡江作战时,粟裕副司令员点将要华东局派在济南战役中参与领导策反吴化文部起义成功的社会部情报科长王征明,去参加江阴要塞策反的领导,很快得到同意。王奉命率一批干部及一部电台迅即赶到淮阴。3月,三野首长鉴于第10兵团将从江阴一带渡江,便将对江阴要塞的策反划归第10兵团领导。第10兵团叶飞司令员和韦国清政委赋予江阴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派遣干部的基本任务是:保持30公里防区内控制三至...

王元化-“新启蒙”和“学林”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王元化编辑和出版了《新启蒙》和《学术集林》,前者代表了他在80年代倡导的新启蒙的学术与反思,后者体现了他的学术的思想与思想的学术的治学实践。   1988年10月,《新启蒙》第一册《时代与选择》出版。   原计划是每月出一册,但是由于出版发行方面的种种障碍,实际上每两个月出一册,其他三册分别是《危机与改革》、《论异化概念》、《庐山会议教训》。   《新...

王元化-文学生涯

  王元化早年深受进步文学家,尤其是鲁迅的影响,三十年代就开始了文学生涯。起先从事创作,大部份作品收入小说散文集《脚踪》中。後转向以写作评论文章为主。1939年发表了《鲁迅与尼采》。1941年写了《民族的健康与文学的病态》,遭到反动势力的围攻,在孤岛文艺界引发了一场论战。这一时期的论文结集为《文艺漫谈》(1945)等。解放後,於五十年代初,写了一系列短评,提倡文艺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理想,反对形式...

王元化-学术领域

  《文心雕龙》研究及中国文艺思想研究   《文心雕龙创作论》(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是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文艺理论学界和古典文学研究界影响最大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专著既对《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体系作了严肃精湛的思辨分析,同时又第一次将这部古典名著所包含的思想和观念,上升到与西方文艺理论交流对话的层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由三篇专论组成,提出刘勰前后期思想有较大变化,汉晋学术思想系...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