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傅其芳-聘请入队

  国家体委初创时期,急需大批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而当时用人是十分重视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的,许多体育人才就因为这个问题而找不到用武之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却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力排众议,大胆地选用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充实到新中国的体育队伍中来。   有一次,贺龙在一个会议上要求大家为发展体育运动举贤荐能。会后,有人向贺龙推荐说:上海有个人才,国民党里一个有军衔的...

傅其芳-含冤去世

  1968年,正值文革疯狂时期,从香港回到大陆报效祖国的3名乒乓高手--傅其芳、姜永宁、容国团被诬为特务嫌疑,遭受迫害后含冤死去。傅其芳自杀于1968年4月,姜永宁自杀于1968年5月,容国团自杀于1968年6月。他们不约而同选择的方式都是自杀,而当时被逼无奈自杀还要落下自绝于人民的罪名。   傅其芳、姜永宁、容国团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毅然从香港回大陆的。其中傅其芳曾经担任中国乒乓球男队教练,率队...

傅其芳-相关奖项

  运动员时期   1954年,在布达佩斯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获男子单打冠军,并与王传耀合作获得双打第三名。   1957年3月,在斯德哥尔摩第2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作为主力队员,在团体分组赛中获全胜,从而帮助了中国男队最终获得团体第三名。   教练员时期   多特蒙德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指导容国团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   1961年,北京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

熊十力——哲学观点

  熊十力主要的哲学观点是:体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质不二、天人不二。他所谓体是心体、性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熊氏认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他高扬了仁心本体刚健...

熊十力——治学精神

  我们看近现代主流学术,乃是形成了一种社群运作规程的科学活动。其本质上是科学性的、社会化的。虽然学术观点尽可以不必相同,但总有共同的纪律,共同的仪式,共同的关切点,共同的信念,甚至共同的刊物阵地、学会组织或师友网络,带领、推动大家做学问,你来我往地解决问题,开展学术,形成大致相同的理路与处理问题的方法,形成知识阶层存在的社会科层化、有序化与自律化机制。   再者,学术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旦...

熊十力——著作

  《与友人论张江陵》(熊十力,撰)   《新唯识论 : 语体文本》(熊十力,著) (中华书局 1944)   《十力语要初续》(熊十力,撰) (东升印务局 1949)   《明心篇》(熊十力著) (龙门联合书局 1959)   《乾坤衍》(熊十力造) (中国科学院复印] 1961)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现代篇》(熊十力著/唐君毅著/殷海光著) (牧童出版社 1978)   《体用...

友人追忆熊十力

  一九一九年我任北京大学讲席时,忽接得熊先生从天津南开中学寄来一明信片,略云:你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究元决疑论》一文,我见到了,其中骂我的话却不错;希望有机会晤面仔细谈谈。不久,各学校放暑假,先生到京,借居广济寺内,遂得把握快谈此便是彼此结交端始。   事情的缘起,是民国初年梁任公先生主编的《庸言》杂志某期,刊出熊先生写的札记内有指斥佛家的话。他说佛家谈空,使人流荡失守,而我在《究元决疑论...

开国上将-李聚奎

李聚奎(1904年12月31日-1995年6月25日),原名李新喜,中国湖南安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之一。 李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工兵营,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李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任红五军十三师七团排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李调往红三军,历任大队长、支队长、纵队长等职,10月任红九师27团团长。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整编后,李任红一军团红一师师长,参...

李聚奎: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开国上将

1934年2月,李聚奎指挥红1师第1团(团长杨得志),冒雨疾奔福建建宁西北的三甲嶂,先敌抢占制高点,苦战一昼夜,以1个团顶住了敌3个师(陈诚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猛烈进攻,使阵地岿然不动。战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为总政治部的《红星报》撰写了《把第1团顽强作战的精神发扬光大起来》的社论,号召学习红1团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李聚奎被中央军委点将,由后卫变...

将圣”李聚奎

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新生的共和国是一个将星闪烁的国家。说起李聚奎上将,现健在的老将军们都说:此人堪属将圣!           他曾救过彭德怀一命/林彪问他怎样当好红一师师长,他说:红一师师长就是红军的第一师长!        李聚奎将军是参加平江起义的2000多名官兵中,最后一位谢世的老人。他曾救过彭德怀一命。     那是平江起义之后,国民党军队对起义部队...

顾圣婴-主要经历

  1937年,顾圣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之家,她的父亲顾高地50年代因历史原因被捕,文革后平反出狱;母亲秦慎仪是原上海大同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的高材生,父母只有她和弟弟顾握奇两个孩子,一家人住在上海一处优雅的别墅里。童年的顾圣婴无疑是幸福的,才5岁,顾圣婴就入读开设有钢琴课的上海中西小学,先后师从邱贞蔼、杨嘉仁、李嘉禄教授学琴,同时她还向马革顺学音乐理论,向沈知白学音乐史,文学则受惠于傅雷这个小姑娘...

顾圣婴-肖邦的石膏手模时时激励着她

  肖邦的石膏手模是由波兰艺术家取自病榻上的肖邦。用肖邦那非凡的手做出来的手模无比优美,它呈一种自然舒展的状态,向每一位观看它的人传送着一种优雅、艺术的气息波兰政府将肖邦的手模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在某些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得最高奖的选手。   顾圣婴带着这件珍贵的礼物回国了,我猜想她一定是将它放在一个很稳妥的、目光随意就能达到的地方这只不会言语的手,以它的存在,在她的琴房氤氲着一种艺术的向上的气...

顾圣婴-钢琴天才覆灭在政治旋涡之中

  像顾圣婴这样一个隐身于艺术象牙之塔的女子,一个心地纯洁如孩童的女子,当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来临时,她如何经受得起无端的冲击呢?!她的父亲在她十多岁时,因为历史原因而被打成反革命投入监狱这件事本身已经使顾圣婴像风中的树叶般惴惴不安了这个被富裕家庭娇养于温室里的花朵,面对这个急剧遽变的社会,简直惊慌失措了,她除了去单位上海交响乐团参加政治学习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惊恐地躲在家里,母亲亦然,弟弟亦然。 ...

严凤英——艺术风格

  在23年的艺术实践中,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   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质朴细腻、塑造过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以及现代戏《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等...

严凤英——艺术道路

  严凤英的艺术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45年春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由于父亲严司明和母亲离异,她在四五岁时,   就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罗家岭。田园风光陶冶着她幼小的心灵,与姑、姐们挖野菜、放牛的同时,她学唱了流传于当地的不少民歌,艺术的种子在心灵中悄然播下。不久,因为抗战爆发,她的父亲严司明也回到家乡,闲居无聊时,教她唱京剧,这使她与戏剧艺术有了接触。在她十来岁时,同族中曾参加...

严凤英——唱腔艺术

  中国戏曲从形成之初始,其艺术表演手段中就有了不可缺少的一项--歌唱,这   是它有别于西方话剧艺术的明显特征。观众步入剧场的心态既是看戏,更是听戏,在相同腔调和其他演员演唱的比照之下,他们审听着眼前演员的演唱是否动人,技巧是否高超,希冀自己被征服。因此,一个戏曲演员,其成就的高低首先就表现在歌唱水平上。严凤英也不例外,她的唱腔,极富艺术魅力,令每个听众都过耳难忘。严凤英的先天嗓音好,沙甜...

严凤英——对黄梅戏的贡献与影响

  严凤英虽然只活了38岁,但她对黄梅戏的发展作了卓越的贡献,影响极为深远。   严凤英从15岁开始登台演出,她天赋的嗓音、艺术领悟力以及向前辈艺人虚心学   习的精神,使她所扮演的舞台形象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主演了50多部大小剧目,塑造了陶金花、七仙女、冯素珍、织女、江姐,以及《春香传》中的春香、《打金枝》中的公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正因为她对...

严凤英——代表剧目

  严凤英的代表剧目有《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蓝桥会》、《柳树井》、《砂子岗》、《红色宣传员》、《刘三姐》、《党的女儿》、《江姐》等。   活动年表   1944年12月,农历甲申年:严凤英首次登台   严凤英应约去练潭镇唱寿戏,首次在张家祠堂登台。   1945年9月,农历乙酉年:严凤英入程积善戏班,拜程积善为师   严凤英随严云高入著名黄梅调艺人程积善...

开国中将杜平

杜平同志是江西省万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科员、科长、大队长、军医处政治委员、团卫生部政治委员、无线电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攻打文家市、长沙、吉安、漳州、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3月起,他先后任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东征和西征作战,胜利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回师陕北和保卫党中央安...

杜平中将回忆抗美援朝

总部被炸后,我们就搬到一个作为防空洞用的一条涵洞里办公。这是一座长约百米、厚约一米的钢骨水泥的建筑,顶部有很厚的积土,杂草丛生,还有残存的铁轨和破烂车厢,两端都有洞口可以出入。彭总和我们就在这个阴凉、黑暗、潮湿、嘈杂的涵洞内用布帘子隔成一间一间的办公和睡觉的地方,完全靠用烛光照明指挥了第二次战役的反击阶段,并一直驻到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 反击阶段开始后,彭总手拿放大镜,在潮湿滴水的涵洞里坐镇指挥...
  共13474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