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亲植桃李千树发———纪念金仲华同志诞辰100周年

  今年4月1日,是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同志诞辰100周年。此时此刻,对我们这些在他亲自培育下成长的国际问题工作者来说,更是思绪萦怀,仰慕殊深。   金仲华同志一生正直,追求真理,博学多才,笔耕不辍,为我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作为《世界知识》的发起人和主编,就以文笔犀利的政论启迪人民、揭露敌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了大...

陈梦家-个人成就

  诗人陈梦家   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   陈梦家自幼喜读古诗,尤其是唐诗,并长期在教会学校学习,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非常浓厚的宗教气氛中度过的,在他的世界观与艺术个性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16岁开始写诗。其诗先学徐志摩,后学闻一多。   1929年10月,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名发表...

陈梦家-风格

  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在抒情诗上。在创作中,他首先著力的是塑造特具个性的抒情形象,深受徐志摩飘逸潇洒诗风的影响,但更写出了自己的纤柔、婉丽以及那淡淡的哀愁。这种超然于现实和时代之外的浅吟低唱,很能代表后期新月诗人的共同特色。   综观陈梦家的诗作,可以体味到一个飘逸的虔诚的青年诗人的总体形象。阅陈梦家的诗,处处感受到一种纯练而质朴的美。陈梦家的诗意境和风格虽淡如轻烟,却不陷于一看兴尽的境地(希隽:...

陈梦家-论文著作

  著作书目   《梦家诗集》 (新月,1931年)   《不开花的春》 (中篇小说)1931,良友   《铁马集》 (诗集)1934,开明   《在前线》、(诗集)1932,北京晨报社   《梦家诗存》、(诗集)1936,时代   《新月诗选》(选编)1931,新月   《武威汉简》 (文物出版社,1964年)   《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 (1936)   《西周年代考》 ...

陈梦家-作品欣赏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藐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铁马的歌   天晴,又阴,   轻的像浮云,   隐逸在山林:   丁宁,丁宁, ...

闻捷-爱情

  1970年3月7日,上海作协全部进入五七干校劳动。此时的戴厚英正因为和丈夫长期两地分居、感情不和而离了婚。青梅竹马的情感破裂使戴厚英非常痛苦,而经审查被解放了的闻捷虽然还在住牛棚,但由于他人高马大体力好做了连队下属的生产队长,他的上司恰恰是戴厚英。两人一个养猪一个种菜,一起负责每天生产劳动的安排。在往返于干校和田间的长堤上,两个人谈文学谈诗歌谈生活谈未来,谈得十分投机,渐渐地彼此之间发生了感情...

闻捷-诗人之死

  50年代后期,随着政治斗争愈演愈烈,闻捷的诗歌也变得更为耸动。一九五九年后诗人所发表的作品内容如何,由其标题已可见一斑,如《我们遍插红旗》、《复仇的火焰》、〈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等。因为这些诗作,闻捷被誉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与此同时,闻捷因为个性使然,逐步卷入权力斗争。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闻捷因为与上海文化沙皇张春桥素有嫌隙,沦为第一批被整肃的对象。一九六八年,闻捷被下放「牛棚」,接受隔...

闻捷-写作特色

  闻捷善于抓住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情趣的画面,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的叙述、热烈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构成了他清新高雅、含蓄幽默的艺术风格。《天山牧歌》因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青年人的美好爱情和愉快的劳动生活,而广为人们称道,闻捷的诗也因此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在《天山牧歌》中最受好评的是两组爱情诗,《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   闻捷借助少数民族的生活景象,把爱情写得真挚, ...

中国新文学史专家刘绶松

  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文学史是高教部委托出版的高校现代文学史教材。在绪论里,他阐发了研究现代文学的三大任务和目的:第一,叙述五四以来先驱者使用文艺武器与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实况;第二,把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史实和经验加以正确的叙述和总结;第三,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不过,在当时政治文化的主导下,他强调...

饶毓泰-光谱研究

  饶毓泰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康普顿教授研究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的激发电压远小于汞的电离电势以及电弧的维持电压又远小于激发电压这一现象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理论与实验相一致的明确结论。在20世纪20年代初,气体导电在国际上属于前沿性研究领域,他的研究工作对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9年到1932年间,他在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文物理实验室,研究Rb和Cs原子光谱线的倒斯塔克效...

饶毓泰-物理教学

  饶毓泰于1922年回国,那时国内大学中设立物理系的学校不多。为了培养物理人才,他毅然在南开大学创办了物理系,并任物理系主任,直至1929年。当时南开大学物理系教师只有他和陈礼2人。陈礼讲授交流电和无线电等课程,其他物理学课程均由饶毓泰亲自讲授,包括普通物理学、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各门课程均采用国外著名的教材。他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引人入胜。讲课能抓住本质,突出重点,基本概念...

饶毓泰: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1891年,在原临川区钟岭街朱饶村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后来成了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他就是饶毓泰。   竭尽全力育英才   饶毓泰自幼天资聪颖。1911年,20岁的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前身)。1912年回到故乡,执教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次年,考取江...

李广田-作品

  《汉园集》(诗集)与何其芳、卞之琳合集,1936,商务   《画廊集》(散文集)1936,商务   《银狐集》(散文集)1936,文生   《雀蓑集》(散文集)1939,文生   《圈外》(散文集)1942,重庆国民图书   《回声》(散文集)1943,桂林春潮社   《欢喜团》(短篇小说集)1943,桂林工作社   《诗的艺术》(诗论)1943,开明   《灌木集》(散文选集...

为爷爷陈士榘献上我写的诗词

隐逸偶书       月朗星稀杨柳垂,       松清竹明鹰隼归.       士榘旭日迎风展,       山河摇撼震霆雷. 我的爷爷陈士榘教育我:男儿者当身洁,志高,守信.有海纳天地之气派,鲸吞四海之气量.

李广田-写作经历

  李广田,曾用笔名曦晨、黎地、洗岑等,山东省邹平县人。1906年10月出生在一户王姓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取名锡爵,不久借给中年无子的舅父,改姓李,名广田。1968年11月,被极左路线迫害致死。   详细如下   他先后出版过八本散文集,以及散见于报刊的不少篇什,计有一二百篇之多。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融会了诗的圆满和小说的严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

云南省文学界纪念李广田、刘澍德诞辰百年

  丹增等出席纪念大会   昨日下午,省作协在昆明召开纪念大会,纪念著名作家李广田、刘澍德诞辰一百周年。   省委副书记丹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参加了纪念大会,并在会前接   见了李广田的女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岫,将前期颁发给李广田的云南文学艺术卓越贡献奖的奖杯和证书交到李岫手中。   李广田、刘澍德均生于1906年,今年适逢诞辰100周年。李广田是著名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

李达-革命人生

  因矛盾尖锐而脱党   1922年11月,李达应毛泽东邀请去湖南担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到了1923年暑期,李达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对国共合作事宜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国共合作既是共产国际的指示,也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际需要,但是怎样合作和采取什么形式合作,无论是共产党方面还是国民党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就共产党来说,当时担任党的书记的陈独秀,他考虑中国革命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因而采取...

李达-个人影响

  他撰写和翻译了大量理论著作,坚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发表《现代社会学》,系统论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1928年到上海创办昆仑书店,出版各种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书籍。1935年发表专著《社会学大纲》,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他还积极配合党的统战工作。在北平任教期间,他多次受党的委托到冯玉祥处讲学,说服冯联共抗日,促进冯同共产党的合...

陈士榘小传

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县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后裔。其祖父陈克山、二祖父陈克水,都是清军行伍中人。陈克山之子陈荣钟,是陈士榘的父亲。陈克水之子陈荣镜,是陈士榘的养父。陈荣钟、陈荣镜均为清新军第16协工兵营管带。1909年4月,陈士榘出生于武汉新军军营黄土坡,其时恰逢祖父陈克山60岁大寿,故小名祖庚。辛亥革命后,陈荣钟任清陆军参谋,陈士榘随父迁居北京,居山老胡同七年,后返武汉随母居。母亲胡氏,无名...

陈士榘:至死不渝的领袖情结

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委陈士榘上将,无论军内军外,不少人都知道,他在几十年极富传奇色彩的战斗生涯中,与毛泽东结下了非同寻常的友谊。毛泽奉非常器重陈士榘,陈士榘则坚定不移地忠于毛泽东、崇拜毛泽东。陈士榘至死不渝的领袖情结,至今仍被传为美谈。 陈士榘1909年出生于湖北荆门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刚刚18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他参...
  共13474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