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永垂不朽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何如景身边有半瓶农药,疑似自杀?

1月13日到现在,聊城莘县苏村何家小院里,没有一丝生机。13日当天,警方传来消息,走失了20多天的儿子何如景找到了他死在距离学校20余公里的朝城镇谢炉村一处废弃的民房外。   1月15日,何如景的父亲何增社再次来到莘县一中,站在学校门口等待校长出来,向他解释孩子从学校出走的原因。何如景16岁,莘县最南部张寨镇苏村人,2012年夏天考入了莘县一中。在何增社的眼里,儿子是个学习成绩不错、不爱言语的老...

高速交警杜建立连值5天班突发脑溢血壮烈牺牲

昨日,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党委做出决定,在全省高速交警系统开展向杜建立同志学习的活动,激励全省公安高速交警积极投身高速公路安全交通管理。 杜建立,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三支队民警,4月18日凌晨,年仅46岁的他连续在单位值班五天后突发脑溢血,壮烈牺牲。这位身高1.85米、体重近130公斤的中年男人像一座塔轰然倒塌,给他的战友和家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悲伤。这名刚强的高速交警,长年被丹毒症困扰,每次双腿肿...

“盲人老师”冯志远事迹感动中国 10年未见儿子

   盲人老师冯志远事迹感动中国   搜狐网、上海《新闻晨报》与本报进行联动,向冯志远老师在全国的1万多学生发出号召,快来看看我们的好老师,本报开通祝福热线:04318488911。   本报讯(王馨 东亚记者 庄利铭 摄影 王振东)昨日,本报报道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教42载,双目失明仍继续担任老师,全身瘫痪后才回到长春故乡的冯志远老师的感人事迹。 文章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搜狐网、上海...

央视足球评论员陶伟身亡 前日凌晨德甲解说成绝唱

■ 档案 出生:1970年 籍贯:北京 身高:1.76米 体重:67公斤 位置:后卫 简介:陶伟上世纪80年代效力于北京足球队,曾入选国家青年队,后赴塔希提岛踢球。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后,他正式转会四川全兴队,后于1996年在全兴退役。 北京时间8月27日,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死于山东济南倪氏海泰大酒店。济南公安今晨1时发布微博称:目前有关陶伟先生在济南遇害的相关消息,我们正在了解情...

全椒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田胜林同志逝世

全椒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电视台台长田胜林同志因疾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7月10日凌晨逝世。田胜林同志对全椒文化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贡献。在此沉痛悼念!

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20日在昆明逝世

曾经有人说:如果世界上有人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那么吴征镒一定是其中一个。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吴征镒也是其中一个。这是多么崇高的褒奖!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知识的真正学者。 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吴征镒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西九江 出生日期:1...

梁启超细说时务学堂

  关于时务学堂亲历者的回忆文章,目前存世并不多,似乎仅见1961年12月《湖南文史资料》第二辑中刊有唐才质的《湖南时务学堂略志》一文。今翻阅1922年9月3日长沙《大公报》,获得梁启超于9月1日下午5时在第一中学大讲堂原题为《湖南教育界之回顾与前瞻》的讲演记录稿,因梁启超在次日11时须赴湖北武昌中华大学讲演,这篇讲演稿只讲到了回顾一节,即行色匆匆离长而去。据当年报纸记载,梁任公将25年前湖南时务...

弥尔顿与梁启超自由主义报刊思想之比较

   任何新闻思想与新闻传播观念的形成、生存与发展均是特定时期的文化表征,反映与解决的都是涵养自身的特殊文化境遇的现实吁求。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几乎使中西在每一个新闻传播理念与新闻表现手法都打上了各自文化的胎记,在最具文化意蕴的自由主义报刊思想上尤其表现如此。当活跃于17世纪的英国人约翰弥尔顿伴随资本主义革命的高歌猛进,大声布道他的 最富盛名的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伟大请愿 的《论出版自由》时,大洋彼岸的...

心系妻子,婉拒佳人

  28岁时,梁启超应康有为之召,至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事宜,演讲中,美丽大方的何蕙珍为其担任翻译,配合默契。何对梁心生情愫,并向梁表明心意,梁也爱慕何,但考虑到已有妻子便拒绝了她。后来她动员父亲为康、梁保皇之事捐了一笔款,并托人设宴宴请梁。再见之时,她愿意做小妾。梁也有些被打动,但他觉得不能惹妻子李蕙仙伤心,特意去信一封,想要妻子大骂他一顿,令他冷静,没想到妻子竟同意,但梁还是拒绝了何。   据...

陈独秀: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

    爱国!爱国!这种声浪,近年以来几乎吹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社会。就是腐败官僚蛮横军人,口头上也常常挂着爱国的字样,就是卖国党也不敢公然说出不必爱国的话。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重要的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德国和日本...

開通民智鼓吹革命 首創《安徽俗話報》

       20世紀初,安徽的革命誌士開始廣泛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宣傳活動,以期喚起民眾,共同推翻清政府的反動統治。他們開展宣傳鼓動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創辦報刊。陳獨秀主持創辦的《安徽俗話報》,是當時國內銷路最廣,影響最大的俗話(白話)報刊之一,成為傳播革命思想的一個重要陣地。在此前不久,安徽革命誌士,曾開演說會於安慶藏書樓,陳獨秀(當時署名陳仲甫)發起組織愛國會,在1903年5月他與潘晉華兩...

连续工作18天病逝 交警高永鹏的城市奋斗历程

     潮落有声,逝者无痕。37岁的交警高永鹏走了,生命如流星一样,轻轻划过古城上空,凄凉哀婉。   高永鹏的离去,折射出在社会转型期,“由农村到城市”的一群人辛酸而又悲壮的奋斗历程。   在举目无亲的都市里,他们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法成为他们最明显的烙印.......   高永鹏还是撇下和他走过12年风雨的妻子童美红,走了。   在喧...

马文瑞同志生平

马文瑞(1912-2004),米脂县(今子洲县)高家坪乡马家阳湾村人。曾任政协全国第六、七届副主席。马文瑞家里祖辈务农,只是到了他祖父一辈,才在种地之余做点生意。祖父马沼兰是个很能干事的人,他做过地方小区长,处理乡间事务较有办法。家里大门上有一块匾,上面写着公务勤劳四个字,是民国8年(1919年)米脂县知事题赠给他祖父的。祖父在米脂县周家硷镇上开有商店,店名叫公盛源,周围人都叫马家是公盛源家。 ...

胡雪岩:红极一时 圆而通神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晚清混乱的局势中立足脚跟,在商业上红极一时。纵观他的一生,其成功之处可归结在为人处世上,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皆施,懂得如何积累人脉资源,并利用它为自己的商业铺路。   圆而通神+诚信=财源广进   首先,收得民心在,想不赚都难。   胡雪岩认为,如果钱只集存在富人手中,市面就活不起来;况且,过富必遭人妒。贫的越贫,富人越危险,饥民四起的情况下,富人是没有...

公道树起大地丰碑

  在庞玉芹的遗物中,这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女支书在一张信纸上写下了:公生明,廉生威,民不畏其威,而畏其正。我要做一个深受群众爱戴的人,我要做一个廉政奉公的人。这是庞玉芹的信念与追求,也是她一生公道为民、死而后已的真实写照。   公道树起大地丰碑   庞玉芹事迹后续报道   庞玉芹的儿子刘少毅每天要将母亲的画像擦拭一新。   本报记者 母家亮摄   7月4日上午,南刘村的街道一片安静...

胡适的乐观与信心

  留學美國是胡適一生的轉折點。留美期間,他由悲觀轉向樂觀。顯然,他後來對中國未來的充滿信心與他信奉的樂觀主義緊密相連。   留學之前在上海時,胡適思想很悲觀,偶見日出,霜猶未消。便寫了句:日淡霜濃可奈何!後改為霜濃欺日薄。不過,到美國後,他漸漸樂觀起來,有詩為證:   三年之前嘗悲歌:日淡霜濃可奈何!   年來漸知此念非,海枯石爛終有時!   一哀一樂非偶爾,三年進德只此耳。   英國...

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激励斗志,弘扬正气--张龙发

为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激励斗志,弘扬正气,进一步激发政法干警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红河县政法系统组织开展颂英烈、弘正气、寄哀思祭奠公安英烈活动,深情地悼念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张龙发烈士。 在人民警察张龙发烈士的墓前,参加祭奠活动的全体政法系统干警深切缅怀了烈士生前的英勇事迹。以敬献鲜花、花圈,宣读清明悼词和脱帽默哀的方式,来寄托他们对因公牺牲的战友张龙发的哀思、怀念和崇...

忆周子冈

梦泽风情 古泽云梦话源头,故国遗墟楚王城。 秦汉古墓震中外,慈航普渡祖师殿。 女儿港畔伍子胥,粱代古刹泗洲寺。 珍珠坡上文峰塔,银丝鱼面誉世界。 风流人物 楚成王令尹子文,二十四孝首黄香。 清代名秀许兆椿,盖世之杰吴禄贞。 起义首领丁柄权,农民县长朱道平。 抗日烈士赵志诚,巾帼铁骨龚华名。 爱兵模范张新久,梦泽骄子钟以彦。 殷殷公仆周子冈,陆军少将骆正平...

方亚儿:阿姨,我以后就是您的女儿

阿姨,我以后就是您的女儿。   1993年3月6日上午,乍暖还寒,凄冷的风在鄞州区高桥镇高桥村回荡。一队人臂戴黑纱,从远处的坟地默默走进董家,进门后,一位妇女扑到灵桌前放声大哭,颤抖的手抚摸着桌上一位姑娘的遗像,这时,一个女孩急忙俯身去扶,并许下了给她做女儿的诺言。   这个女孩叫方亚儿,7天前,无情的白血病夺走了她的好朋友董雪云的生命。   在此后的日子,方亚儿始终坚守着给董雪云妈妈当女儿...
  共1348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