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董存瑞参加的历次战斗

1948年8月,董存瑞参加怀来县大队。9月就参加了攻打龙关的战斗。枪不多,枪都在龙关城里保存着。董存瑞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次攻打的对象是伪警察,伪警察过去对老百姓那种蛮横行为,使他十分痛恨。参军一个多月了,可是自己还没有枪,这次就带了几颗手榴弹跟大伙去打敌人。打下龙关,上级就发给他一支伪造的旧式步枪,他高兴极了,经常摆弄和擦洗。   10月,攻打赤城。当时,他在九班里当战士,看到二十二团在战斗...

董存瑞:在革命熔炉里锤炼

抗日战争胜利后,董存瑞所在的三区区小队被编入龙延怀县大队。县大队首先解放了沙城。9月,又打下了龙关,然后被编入冀热军区第九旅。董存瑞成为二十四团二营六连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部队奉命离开家乡东进,,个别战士思想动摇了,董存瑞的一个同乡开了小差,董存瑞和排长到南山堡去找他。村里的伙伴们听说董存瑞回来了,都纷纷跑来看望他。排长让董存瑞回家看看。来到家门口,他猛地推开门,蹦到了妈妈跟前。妈妈突然见到了朝...

董存瑞:把生命融入大地

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怀来县人。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在我军攻打隆化城战斗中,董存瑞深入敌人碉堡下,舍身托举炸药包,为战友炸开了前进道路。   当笼罩在中国上空黑压压的乌云就要被凌利的罡风驱散,当漫漫长夜的噩梦就要被黎明的曙光取代,一支为着全民族求解放的武装力量在踏着军号开进的时候,却被一簇负隅顽抗的敌人的炮火挡住了去路,地堡里的机枪如吐着芯子的毒蛇,...

陈光—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4日夜,陈光率领红二师渡过于都河,踏上长征路。长征之初,陈光带领红二师担任突前前卫的任务,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经过浴血拼杀,终于来到了贵州。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向遵义进发,红二师四团被选作前卫。陈光被军委首长亲自点将,带领耿飚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的四团抢渡乌江天险。随后,他折回师部,指挥六团、四团,分...

我们的战友董存瑞

我们是董存瑞同志生前的营、连领导,在1948年5月25日隆化战斗中,目睹了英雄的最后壮举。50多年来,董存瑞同志的音容笑貌,他在训练和战斗中矫健的身影,以及他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时时萦绕在我们的心里。   三次大功与四枚奖章   董存瑞同志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入党。...

陈光—接替林彪出任115师代师长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3个师,即115、120、129,而以115师实力最强,有1万5千余人,由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合编而成。115师成立之初,师长为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实际上是政委角色),政训处主任罗荣桓。下辖343、344两个旅。徐海东任344旅旅长,陈光则担任343旅旅长。 9月,115师出师即胜,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记解放军著名传奇战将陈光将军

陈光为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按其功绩与资料,应授予大将军衔。但陈征战一生,劳苦功高,得到的却是悲剧的结局。以至自今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机敏过人骁勇善战,在红军时期就已名震全军的红军主力红一军团红二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代师长。在解放军开国将帅中,聂荣臻、罗荣桓、徐海东、黄克诚、杨勇、杨得志、梁兴初3名元帅、2名大将、400多名将军曾来自同一个传奇之师,即八路军第115师。115师的前身是红...

董存瑞:在抗日烽火中成长

董存瑞,原察哈尔省(今属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人。父亲董全忠是个纯朴厚道的庄稼人,耕种着村南面的几亩山坡地。董家老小终年累月地苦干,才勉强糊口度日。生有三个女儿的董全忠夫妇盼望着有个儿子,继承董家烟火。   1929年10月15日(农历九月十三日)董存瑞出生了。由于他排行老四,父母就叫他四蛋子。董存瑞虽被全家视为宝贝,但由于家境贫寒,不能上学念书,从七岁起就随父亲和姐姐们下地干活。春天间苗、...

汤恩伯-战争生涯

抗日时期 抗日战争初期,汤恩伯为第二十军团军团长,参加战役包括南口血战、鲁南会战,与及台儿庄会战。1937年7月抗战军兴,汤恩伯即奉命率第13军开南口布防。南口为西北关钥,1926年刘汝明与奉军血战之处,在战略地位上非常重要。第13军在怀来、南口与居庸关一线与日军血战10日,直到张垣被日军突破,才不得不突围。南口血战在抗战史上威名显赫。第13军是这一场战役的主力,伤亡12600人,占全军人数...

汤恩伯-汤恩伯轶事

恩伯将军作战时的指挥习惯颇有意思,他在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时,参谋长为宋涛,副参谋长万建藩。宋参谋长每天在汤总部管理大大小小的琐事,总部人员讥之为常务参谋长,万副参谋长平常不大到总部上班,一有战事,宋参谋长留守,万副参谋长则到总部指挥作战。汤恩伯在作战时,喜带参谋一人(带地图),副官一人,短枪卫士七八人,电台一部,乘汽車一辆到前线找个军部住下,随军行动,对前线部队就近用有线电指挥,对总部用无...

桂永清-随枣会战

随枣会战时的形势对中国军队极为有利;日军已成瓮中之鳖,并不时遭到中国军队的围点打援。但是局面的转换是由桂永清,留学德国的少壮派军人,时任国军37军中将军长来完成的。他当时率军驻扎在枣阳以东的咽喉地带,等于是一把钳子锁住了被困日军的喉咙。可是,就在中国其他方面的军队在为胜利奋力拼杀的时候,桂永清却不声不响地带着他的装备精良的部队遛了,给突围和增援的日军创造了一个绝佳的会师之地,不但使中国军队全歼日...

桂永清-弃守兰封城

1938年初,国民党进口了大批装甲车,蒋介石组建了他的第一个机械化师陆军第200师,师长为杜聿明,邱清泉为副师长,可见邱在蒋介石心目中的位置。桂永清就更不用提了,何应钦将其侄女何相银许配给他为妻,蒋介石特送贺礼500银元;教导总队在南京失守后整编为27军,桂永清继任军长。围歼土肥原之战,蒋介石特令桂永清、邱清泉率部参战,既表明此战的重要,也显示蒋介石对此战的重视,但对薛岳而言,这份厚礼却未必...

黄埔军人之楷模——桂永清

桂永清,江西贵溪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时年32岁。经历龙潭、惠州等以艰苦著称的战役,他积军功年年递升,先后任教导团连长、第一军特务营长、编练团长等职。后作为第一批留德学生,被派赴柏林,学习装甲兵战技战术。 这是一个实干家。在德国,他曾以自己的吃苦耐劳、谦逊诚实,博得教官、同窗一片赞誉。他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以精深著称的德语;作为缺少理工知识训练的人,他更时常在深夜钻研课程。前后两...

日益膨胀的个人野心

1952年11月,高岗奉调进京,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并兼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时人称之为五马进京,一马当先。所谓五马进京,是指地方五位中共中央局书记邓小平、习仲勋、邓子恢、高岗、饶漱石调到党中央工作;所谓一马当先,是指其中的高岗位最高权最重,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管理范围很宽,8个工业部门都由计委负责,一时有经济内阁之称,委员有陈云、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林彪、饶漱石、彭真、薄一波、...

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

这本《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的作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邓中夏。他在1929年写于莫斯科的这本书,是中国工人运动史和工会组织史上最早的一本专著。   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家人深望天资聪颖的他能学优入仕,光宗耀祖,邓中夏却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下渐渐萌生出救国思想。1917年夏,他考入北京大学,积极投身到新旧文化、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运动中。父亲为他的仕途着想...

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邓中夏

邓中夏,1894年10月出生,湖南宜章人。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23年毕业。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曾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为骨干,发起组织...

邓中夏: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

一个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中国人很重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了个人升官发财而活,那么苟且偷生的活,也可以叫做虽生犹死,真比鸿毛还轻。一个人能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有生,比泰山还重。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邓中夏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后狱中所写

邓中夏 浩气永驻雨花台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英才中,有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的现代工人运动开创者,那就是后来牺牲于南京雨花台的邓中夏烈士。如果用一个词句来形容他的一生,那就是燃烧。邓中夏炽热的性格像一团火,映红了党的旗帜,也映红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旗帜。   生平   ■他与毛泽东同为杨昌济的得意门生   ■他是五四运动主要的组织者   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县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其父亲中过举人,...

易秀湘的档案

易秀湘(19051954) 中共七大候补代表。1905年生,江西省赣县人。出身贫苦家庭。从少年时代就给地主做工。1926年受革命影响,参加农民协会工作,担任龙头乡农民自卫军的中队长,率领农民自卫军开展减租减息、废除高利盘剥等斗争。大革命失败后,1929年2月任重建后的 龙头乡农民协会委员长,继续领导全乡人民同国民党新军阀展开各种斗争。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率领乡农民自卫军编入红三...

陈济棠:选择革命

陈济棠出生在一个亦耕亦读的家庭。父亲名谦受又名金益,系清季秀才,在乡间设私塾,教书多年。大哥陈维周,早年在防城东兴做过星相业,笃信阴阳邪道,对陈济棠的影响极大。他6岁开始入私塾读书,8岁丧母。他性孝,待人接物总显出一片忠诚,故颇受人称颂。16岁时应乡试,榜列第3。因感于国家外侮频仍,清室行政腐败不堪,他无心再求仕进,蓄志从戎,曾先在县城习警政,后于1907年入广东陆军小学。次年春,他由陆小教官邓...
  共1347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