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知名古籍研究学者、原徐州师范学院院长邱鸣皋逝世

从江苏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休干部,原徐州师范学院院长、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教授邱鸣皋同志,于2021年7月30日4时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6岁。公开资料显示,邱鸣皋,1938年生,江苏丰县人,1964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中国古典文学教授,先后任徐州师院中文系主任、副院长、院长,古籍研究所所长,著有《...

王黎夫-中共红色潜伏者,他是国民党全军辎重粮饷的掌管者

王黎夫,1929年在北平求学时期加入中共,从事左联活动。1939年奉命加入国民党,开始了长达十多年卧底的特工生涯,至新中国成立。他在隐蔽战线属于默默无闻,其事迹虽不如今天宣扬的那些业已著名的红色特工那样惊心动魄,同样有着颇多的传奇色彩,“战斗在敌人心脏”这一词是属于褒奖这位老前辈的。王黎夫老前辈1943年,任职于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的王黎夫从恩施(湖北战时省会,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带了200多名...

王黎夫-中共红色潜伏者,他是国民党全军辎重粮饷的掌管者

王黎夫,1929年在北平求学时期加入中共,从事左联活动。1939年奉命加入国民党,开始了长达十多年卧底的特工生涯,至新中国成立。他在隐蔽战线属于默默无闻,其事迹虽不如今天宣扬的那些业已著名的红色特工那样惊心动魄,同样有着颇多的传奇色彩,“战斗在敌人心脏”这一词是属于褒奖这位老前辈的。王黎夫老前辈1943年,任职于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的王黎夫从恩施(湖北战时省会,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带了200多名...

李明光

 李明光(1906—1933)原名李文晴,古野乡鹤山(古西)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  民国14年(1925),他在高陂教书时,即以学校为阵地,宣传国共合作的方针,提倡并参与工农运动。民国1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到罗明在汕头主办的“东江农 动人员养成所”学习。结业后,随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北伐。  民国16年(1927)“四·一二”政变后,他由北伐前线回乡参加中共大埔县委的领导工作。9月16日,...

林桂花

林桂花(1911—1982),女,贫苦农家出身。她出生不久就卖给湖寮长龙乡赤沟坪村一个林姓人家作养女,5岁又被转卖到湖寮古城乡巷口村的贫苦农民蓝目胜作童养媳。婚后,生了三个小孩。丈夫则常年为人打工、作店员,至1949年病死。桂花也因家庭贫苦,终年靠挑担过日子。  民国37年(1948),林桂花参加了夜校的学习。在夜校里,她懂得了一些穷人所以会穷的道理。民国38年春,共产党领导的工作队进了村,她积极...

林自余

林自余(1907~1984),名寅昌,英雅镇水口村松水涧人。他少年就读三河梓里公学,毕业后赴上海求学,民国16年(1927)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商科。时值国民革命军光复沪宁,他即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曾在李宗仁部任团军需主任、师军需处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自余调安徽李品仙部任师军需处长。民国31年,范汉杰在甘肃平凉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电召自余到该军总部任上校经理科长。民国34年,范调升第一战区...

范子英

 范子英(1910—1980),原名范启姚,西河镇下黄砂村人。父亲范梅初,早年到星加坡谋生,境况不佳。子英3岁,母亲辞世,寄养于寡居的伯母家。6岁入学读书,时学时辍,到15岁,即随水客到马来亚的槟城,先在姐夫家落脚,后为人佣工。为求在侨居地能站住脚,他利用工余时间刻苦学习英语和马来语,学习侨居地较多人使用的闽南语和粤语。他生活十分节俭,把积蓄起来的钱寄回家中,清偿在家时欠下的债务,又常念自己饱尝辍...

商玉生病逝于北京海淀医院,享年81岁

当代中国民间公益创新发展的元老级、功勋级人物,原中国科学基金研究会秘书长、原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创始理事长、基金会中心网终身名誉理事长商玉生先生,因病于2020年7月15日20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商玉生先生(1939.9.24-2020.7.15)讣 告当代中国民间公益创新发展的元老级、功勋级人物,原中国科学基金研究会秘书长、原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对刘霖教授的离世,我们深表哀痛

讣 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作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霖同志,因病于2021年7月31日下午14点48分在北京辞世,享年81岁。刘霖教授在担任院长期间,以务实、求真的精神,提出要“遵循艺术教育事业的规律,积极、稳妥、有步骤地采取各项改革措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并努力争取进入国家教委设置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他身体力行做了大量...

博士生导师刘霖同志在北京辞世,享年81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作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霖同志,因病于2021年7月31日下午14点48分在北京辞世,享年81岁。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祖籍河北丰润,1940年8月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北京市第六中学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罗忠熔(作曲)、熊克炎(视唱练耳)、杨儒怀(...

刘霖教授在教学上为人师表、严谨细致、兢兢业业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作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霖同志,因病于2021年7月31日下午14点48分在北京辞世,享年81岁。中央音乐学院刘霖教授治丧委员会介绍,刘霖教授在担任院长期间,以务实、求真的精神,提出要“遵循艺术教育事业的规律,积极、稳妥、有步骤地采取各项改革措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并努力争取进入国家教委设置的‘211工程’重点...

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刘霖教授逝世,享年81岁

据微信公号“中央音乐学院”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作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霖同志,因病于2021年7月31日下午14点48分在北京辞世,享年81岁。中央音乐学院刘霖教授治丧委员会介绍,刘霖教授在担任院长期间,以务实、求真的精神,提出要“遵循艺术教育事业的规律,积极、稳妥、有步骤地采取各项改革措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并努力争取进入...

“商玉生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暨中国公益共同体建设之现状与展望论坛”成功举办

7月31日下午,在中国科学基金研究会原秘书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原秘书长、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创始理事长、基金会中心网终身名誉理事长商玉生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基金会中心网、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举办“商玉生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暨中国公益共同体建设之现状与展望论坛”。活动期间提供线上直播服务,方便未能到现场的嘉宾、各界人士线上参与和...

张天一同志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部机关副局级离休干部张天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7日14时4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离退休干部局                                       2017年5月8日

范剑江

范剑江(1899~1952),幼名应兆,号金刚,三河镇梓里村人。  剑江先后就读梓里公学、汕头市商业专门学校、广州市无线电专门学校、广州市民大学。在广州市民大学商科读书时,其四兄范汉杰在粤军任团长,调剑江任上尉军需。  民国14年(1925),范汉杰任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调剑江任该团少校军需主任。剑江曾参加东征讨伐叛将陈炯明及南路讨伐邓本殷之役,民国15年8月随师北伐参加攻打汀泗桥、贺胜桥...

范凌云

 范凌云(1898—1985),大东乡泮溪村人。出身贫苦,10多岁开始学雕刻,先后在福建省平和、漳州、龙海等地从艺。他心灵手巧,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雕刻师。  民国7年(1918)和民国18年他先后两次去台湾剑潭寺等地从事雕刻(“剑潭寺”传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游览此地,宝剑跌落水潭,后人为纪念此事而建的),为不少大型建筑、名胜古迹、庵堂庙宇、房屋椽角门楼等装饰雕刻了花卉、人像、神像、鱼禽、鸟兽...

房晓文

 房晓文(1911~1992),银江镇车上村人,中共党员。  晓文早年在其兄海文的支持下,就读于南京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民国27年(1938)毕业后在中央畜牧实验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晓文先后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任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细菌研究室主任。他首先发现和确定了内蒙古牧区暴发的羊传染病是羊猝和羊快疫,并及时研制出疫苗。北方发生大面积牛气肿疸病...

房延凌

房延凌(1903~1972),又名苑林,延龄,化名达人,祖籍银江镇坑口村玉尺坑。民国6年(1917),他前往印尼。民国13年,他获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赞助,回国赴上海就读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政法大学,后转入上海大学。民国14年,他秘密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期间,他是上海市虹口区指挥成员之一,常与周恩来、瞿秋白、陆定一、潘汉年等接触。民国16年,延凌被捕,...

人物经历

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曾任中山大学副教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赴苏联留学。1960年回国后,历任华南工学院教授、副教务长。1994年,陈树功因病逝世,享年78岁。轻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制糖组组员,广东省制糖学会名誉理事。他是全国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制糖与天然溶液电磁场处理等研究工作。主要贡献编著《甘蔗制糖工艺学》、《甘蔗糖生产...

陈启育

陈启育(1909~1980),湖寮镇莒村人。民国11年(1922)养正小学毕业后,升入县立大埔中学就读。在埔中学习期间,他加入进步组织新学生社,与连贯等一起进行革命活动。民国15年,他考进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院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上海工人的3次 运动。  民国16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上海大学被封,启育遂转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就读,担任中共中国公学党支部书记、学生会...
  共13472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