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十周年祭!

整整十年,我艰难的和孩子熬过这3653天,细数这逝去的日日夜夜,心中的伤痛丝毫未减,每每此刻都是将伤疤再次揭开,蓄满了泪水和伤心,趁着夜深人静再慢慢忍痛缝补起来,如此反复了十年,依旧是撕裂般的疼痛。都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方法,可是在我这里时间为何是无效的?这刻骨铭心的痛永远也散不去了,深刻记得你的骨灰被葬下去的那一刻,我撕心裂肺的喊着你,我知道我的心被一起埋葬了。。。。这十年的每年7月30号,我都将...

我的挚爱我的知己

老屈当我23号看到郑州5号线罹难名单里你的名字的时候我无法相信无法接受,我翻看你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你发的朋友圈,确定你这趟地铁上,确定罹难的是你,但我仍不相信,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你,为什么上天如此不公!我忘不掉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们相识在郑州张福记餐厅,当天餐厅很冷清,顾客不多,但我们聊的开心融洽,尽管已是初冬的郑州已有寒意,但我们彼此都是暖暖的,从你的眼神和言谈里我感觉到了你的温度,心底...

我决心这辈子不再嫁,一心一意的在婆家侍奉公婆......

我决心这辈子不再嫁,一心一意的在婆家侍奉公婆......发布时间:2021-05-07 16:15:45 发布人:Jackson老公车祸去世,公婆劝我再嫁,婚礼上收到一封短信我取消婚礼  我与老公是大学同学,我们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相恋了。从我们相恋到我们结婚之间,一共经历了五年的时间,因为最初几年我的父母并不同意我嫁到山里,当然,更多的还是因为老公的家庭条件特别差,父母担心我嫁过去之后过不惯农村...

四川泸州市抗日女兵贺乃夫逝世,享年101岁

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抗日女兵贺乃夫于2021年7月27日下午去世,享年101岁。  老兵档案  贺乃夫,1920年9月27日生于江苏丹阳县城宗巷55号。1937年11月至1939年11月参加了倪山抗日游击队、丹阳县抗日自卫总队,后改编成新四军1支队丹阳游击队。因战斗失败与部队失联,1943年春随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三飞机制造厂少校的父亲贺书年迁成都沙河堡,并参军编入航空委员会第3飞机制造厂医务室任准...

马国权同志逝世

讣 告马国权同志逝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七、八、九届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马国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7月28日19时40分在银川逝世,享年79岁。马国权同志,男,回族,1942年6月出生,宁夏吴忠人,1960年6月参加工作,1961年9月至1962年7月在西北民族学院学习,曾先后在宁夏日报社、宁夏政治学校、宁夏民族公学工作...

伟大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去世

【伟大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去世】,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一生为学术贡献,希望一路走好。

悲痛!贵州人何国勇在河南参加救援时不幸触电身亡

7月26日凌晨1点15分,参与河南新乡救援的贵州籍救援人员何国勇,在抽排辉龙花园20号楼地下室积水时不幸触电,经抢救无效后去世。39岁的何国勇是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人。其幼年丧父,在家中排行老四,由母亲一手带大。据家属透露,7月24日何国勇随车队从温州出发,连续行驶20多个小时后,25日约晚上8点到达新乡,随后便立即开始救援工作。26日凌晨1点,既定的工作计划已经完成,准备收队休息。离开的...

饶让生

  饶让生(1954~1995),茶阳镇阁庵村人,大埔县青溪供销社驻茶阳街门市负责人。  1995年9月6日,让生和长治供销社职工曾令聪一起前往潮汕地区催收货款。次日,让生、令聪从潮州搭乘顺达快艇返茶阳,12时快艇行至潮州龟湖河段,艇上18个乘客中突然冒出3个歹徒,其中一个持枪歹徒站在驾驶员江荣清背后,将枪口对准江的头部,大声喝道:“快快驾艇靠岸,不然就打死你!”江荣清无奈只好把艇驶靠河岸。艇靠岸...

饶璜湘

 饶璜湘(1917~1992),原名饶俭生,茶阳镇学前街人。  民国24年(1935)秋,璜湘毕业于大埔中学,同年7月到日本留学,参加左翼文化团体,从事革命活动。民国26年8月回国,在广州参加“留东同学抗敌后援会”,10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参加八路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陕甘宁边区荥阳青年训练班连长、政治指导员,中共广东东江特委青年部长、宣传部长、副特派员,广东人民抗...

饶八英

 饶八英(1900—1976),女,茶阳镇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3岁卖给西河黄堂村溪南埔的张华昌作童养媳,20岁正式与张华昌成婚。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华昌离家到南洋谋生,至1973年病逝于印度尼西亚。  民国25年(1936),饶彰风等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教师到西河溪南小学教书,办了妇女夜校。饶八英在夜校里开始接受新思想。民国27年,由李碧山(又名李班,越南人,后任越南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郭素平介...

饶怡生

饶怡生(1887~1967),原名思添,又名艺农,字惜华,号惜花庐主,三河镇汇城村人。他初赴任星洲启发学校校长。清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民国2年(1913)讨袁失败,李协和、龚振鹏、冯开桂、梁春伯、钟秀南、张俞人、邹鲁等人逃往南洋,俱困于新加坡。怡生竭力奔走,筹款接济。  民国4年,袁世凯自称洪宪皇帝,时同盟会会员非常愤慨,邀怡生回国追随孙中山参加讨袁,因题黄花岗烈士碑诗,怡生得到邹鲁器...

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

别了,司徒雷登(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

司徒雷登携傅泾波一行8人离开中国返美

司徒雷登,因为毛泽东的一篇雄文《别了,司徒雷登》而名闻天下。1949年他以美国驻华大使的身份离开大陆,也象征着美国与中共的关系开始陷入僵局。那么,毛泽东当年为什么一定要赶走司徒雷登,进而与美国政府交恶呢?图片源自网络建国前后中美交恶始末1、国共内战末期美国想拿承认新中国做文章,维护其在华利益并阻止中苏结盟1948年底,随着国军节节败退,国民政府丧失大陆统治权几成定局,美国政府判断蒋介石政权“至多是...

司徒雷登没有如愿地安葬在燕大校园未名湖畔的妻子身旁

司徒雷登(左二)1949年八、九月间,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了对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胜利,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此时毛泽东连写了5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就是其中一篇。【别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当时美国驻中国大使。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里所说的,“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按这个经历,他应该是中...

1919年,司徒雷登成为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安贤园是杭州市的一座公墓,位于半山镇。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安贤园“文星苑”。墓碑上简单写着“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字样。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约翰是位牧师,1869年来到杭州传教,直到1913年去世。他的母亲玛丽来华后,曾创办女子学校。夫妇二人和司徒雷登的一个弟弟都葬在杭州九里松墓地。1876年6月,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耶稣堂弄。杭州耶稣堂弄里的的那幢两层...

罗助铎

 罗助铎(1907~1984),又名思潮,大东镇家荣村人。早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骑科,毕业后参加北伐,任陆军少尉排长。北伐胜利后,任中尉连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助铎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等多次战役,升任上尉营长。民国28年(1939)率所部调西康省(民国28年由四川、西藏部分地方组建而成,至1955年撤销)西昌地区屯垦。期间,助铎不畏艰苦,身先士卒,擢升为陆军第四师二十三团副团长、团长。此后,部...

罗博平

 罗博平(1905~1993),字远山,湖察镇龙岗村人。他幼读育智小学,及长入湖山官学,学习3年毕业,名列前茅。民国10年(1921),他远赴厦门,投考集美高师教育系,学习5年毕业,时值北伐军兴,遂投笔从戎。  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开始,博平随第十五军团司令罗卓英作战于吴淞宝山罗店前线。旋奉罗卓英命回乡办虎山公学并首任校长,他日夜加紧建校工程,计移坟地3000余穴,并一面施工一面开学...

罗士高

罗士高(1905~1995),枫朗镇坎下村八斗背人。他少年时期在家乡读书,后随家迁往浙江居住,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民国15年(1926),进入北京大学政治系学习。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宣传委员,曾两次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北大毕业后,由冯玉祥推荐到河南汉阳专署丁树本部工作,担任丁部总政治部主任。  民国27~33年,士高历任解放区冀南六县专署秘书主任、冀鲁豫边区行政公署秘书长、民政...

罗启贤

罗启贤(1904~1974),又名伯良,湖寮镇龙岗村人。他少年时期在家乡读书,民国10年(1921)考入广东省甲种工业高等学校,在校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任青年团广州地委教育宣传委员。民国1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委员,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秘书长和《工人之路》副刊。  民国16年秋,启贤任中共汕头地委秘书,受命到闽西迎接“八一”南昌起义军,在上杭县城向周恩来等领导人...

罗扬才

罗扬才(1904—1927),别号席欧,枫朗镇坎下村人。幼时上日新小学。父罗伯均去世后,过嗣漳州小商罗杏举叔父为子,就读漳州第二师范。民国10年(1921)春转入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民国12年任学生自治会干事,与同乡学友刘端生、罗明等组织《福建青年协进社》,出版《星火周刊》。次年夏,参与 校方压制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在厦门压迫和-中国人民的罪行及反对军阀枪杀学生”的斗争,举行-。民国14年春,升入厦...
  共13472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