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祸起诬陷

此时,张献忠逃到兴山、归州一带,在山中潜伏下来,陕西、湖北的军队都聚集在夔州,只要将领们齐心协力在深山老林中搜捕,这一千多残寇就可以被全部歼灭。可是,崇俭离开后不久,人龙的队伍也从开县哗变西归,湖北的部队在土地岭战败,四川从此大乱起来。杨嗣昌于是说崇俭撤兵太早,导致贼兵猖獗。崇祯起初因为崇俭没有管好自己部下的军队就已经不高兴,这时就下令把他撤官,让丁启睿去接替他;同时,又怀疑他是借病推托,派巡案...

沉冤得雪

福王在位时,给事中李清说:崇俭没有丧失过一座城池或一支部队,却因为他人巧言卸责被判处死刑。群臣背地里都知道他的冤屈,却没有人敢出来诉说,对此我很是痛心。崇俭的冤屈才得到昭雪。

夏云瑚-个人简历

夏云瑚,1903年出生,中国著名电影事业家。   1929年,夏云瑚在渝蓉两地经商,以豪爽、重义气,声誉江湖,各影院老板都愿意与他合作,并公举为上江影业公司负责人。并在上海结识了左翼电影工作者阳翰笙、蔡楚生等人。在放映《列宁在十月》一片中,将一幅巨形列宁油画挂在戏院门口,使放映空前成功。帮助、鼓舞了人民抗日的斗志。在重庆他因无偿帮助进步话剧团演出话剧,因此他身无分文,毫无怨言,借债来维持...

夏云瑚-简介

夏云瑚(1903-1968)重庆巴县人。1922年毕业于广益书院商科。1936年,在重庆经营国泰大戏院,任经理。不久又联络成都、重庆电影院业,组成长江影业公司,任副经理。抗战爆发后,带领上海一批进步电影戏剧界人士组成上海影人剧团到重庆,并在国泰大戏院演出《芦沟桥之战》、《沈阳之夜》、《放下你的鞭子》等话剧50余场。后上海影人剧团改为职业剧团后,由其主持对内对外事务。同期,与人合办了重庆亚洲影片公司...

康生-相关事件

革命人生 统一战线的提出   1933年10月,王明、康生联名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写信,说明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步骤,强烈要求建立统一战线,把物件扩展到愿意抗日的除了国民党以外的所有党派团体,提出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具体纲领,推进中华民族反日运动,组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这个纲领后来经过宋庆龄等1779人联合签名公开发表,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王明和康生当年一起提出建立统一战线,但他们日...

康生-历史评价

康生是中共早期党员,从20年代末中央特科时期起,就一直是中共秘密战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党的情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央文革小组顾问、中央组织宣传组组长、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时,直接参与林彪、江青等人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他们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煽动打、砸、抢,煽动武斗,迫害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以及广大知识分子,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

康生-生平纪实

康生原名张宗可,字少卿,曾用名张裕先、张叔平、张耘、赵容;山东诸城(今属胶南)大台村人,1975年12月16日卒于北京;   1898年生于山东诸城,出身于富裕之家;幼年在其家设学馆读书。   1914年去青岛礼贤学校学习。   1917年中学毕业回家。   1917年秋天,因遭土匪抢劫,举家迁往诸城,入诸城教师讲习所学习,   1918年结业后,在诸城高...

康生-个人家庭

1915年,在康生17岁时,在父亲安排下,康生与胶南市的地主陈玉桢之女陈宜结婚,并诞下女儿张玉瑛,儿子张子石;后续娶曹轶欧(曾任康生办公室主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起被撤销职务,但未被开除党籍,1989年逝世;儿子张子石曾任浙江省杭州市市委书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被隔离审查并被开除党籍,在山东隐居直至去世。

你是最可爱的人

你是最可爱的人 向你学习 敬礼

康生-人物生平

出身   康生(1898一1975年12月16日),1898年生于山东胶县(现青岛胶南市)富裕的地主家庭。其家族为名门望族,祖父张鸿仪曾为贡生,13岁时因与群党在村里殴斗,因而遭父亲禁闭。后来因在友人协助下到青岛礼贤中学学习。1917年,因家中受土匪抢劫,其兄因而遇害,后举家迁往诸城,1920年,到诸城教师讲习所学习,后赴诸城县立高等小学讲授。 革命道路   1924年,康生赴上海大学学习...

辛一心-人物生平

求学时期   辛一心,号予彩,1912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父亲辛柏森早年任无锡东林学校校长。辛一心童年时代随父亲去无锡城中读书,家教甚为严格。1926年就读于江苏省立南京中学,1931年毕业,成绩名列第一。江苏省教育厅保送他进中央大学,他自动放弃入学机会,决定报考当时全国录取最严的国立交通大学电机专业。在学期间,每当空余总是喜欢朗读文史名篇。1934年大学毕业时,名列前茅,加上他的...

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逝世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2月16日 1996年12月16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江苏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主编匡亚明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匡亚明是江苏丹阳人。他1926年8月加入共青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党的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1927...

匡亚明-人物生平

1906年3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导十镇匡村一个贫苦的塾师家庭。1923年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4年参加革命,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26年考入上海大学就读,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被调离校参加工作。曾先后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中共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及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1927年曾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名义领...

匡亚明-人物事迹

三顾茅庐聘贤才   匡亚明始终认为,办大学要依靠教师,特别是学有所长的教师。 一所大学水平的标志不是看别的,而是看学校拥有教授的数量和学术水平,如果没有可观的教授就不成其为大学。他尊重人才,求贤若渴,推心置腹,真诚地和专家交朋友,被广大知识分子,包括许多知名学者、教授引为知音、良师和益友。他留下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超人的胆略和高尚的人格,这些故事也同样谱写了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健...

匡亚明-人物成就

匡亚明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他长期从事党的宣传、理论、教育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建树卓越。他是吉林大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并两度出任南京大学校长。此间,他冲破旧束缚,延揽名师,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主张。他认为中国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不同的基础和条件发展自己的特色。至于重点的综合大学,...

匡亚明学院

成立   2006年3月, 在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诞辰100周年之际,南京大学决定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School for Intensive i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Arts)命名为匡亚明学院(Kuang Yaming Honors School)。   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是1998年在基础学科教学...

马连良-活动年表

1914年6月27日,农历甲寅年闰五月初五日:1914年6月27日吉祥园演出   1916年2月27日,农历丙辰年正月廿五日:1916年2月27日广和楼演出   1916年7月30日,农历丙辰年七月初一日:1916年7月30日广和楼演出   1917年,农历丁巳年:欧阳予倩、贯大元、马连良联袂赴汉口演出   1917年3月2日,农历丁巳年二月初九日:马连良、李连贞、...

马连良-灭顶之灾

马连良在舞台上塑造的海瑞形象特别成功,除了精湛的表演艺术外,还因为是正直的艺术家。他热爱海瑞,是用赤诚的心来拥抱角色,人们看到的是个活海瑞。可以说《海瑞罢官》是马连良在晚年推出的极具光彩的巅峰之作。   然而,政治斗争风云变幻,谁能料到,这两个海瑞戏竟成为文革首先开刀的对象!心怀叵测的江青早就对《海瑞罢官》虎视眈眈。   1964年下半年,她找北京的评论家批判《海瑞罢官》,人家没...

马连良-桃李芬芳

他善于发现人才,乐于提携后进。无论是谁,只要具有才华,他都给予重视和鼓励,给予其展露才华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京剧团为培养接班人招收学员,作为剧团团长的马连良,亲自挑选新人。   20世纪60年代初他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演出工作之外,还教授在校学生《白蟒台》、《审头刺汤》等戏。   一生收徒很多,南北各地多有马派传人。   较著名者有王和霖、...

马连良-艺术成就

代表剧目:   《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玉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山》、《渭水河》、《状元谱...
  共13472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