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爸爸

爸爸我很想你啊?你知道吗?你为什么离开我 呢?你知道你给我什么压力吗?我真的很想你啊?好想让你叫我啊?爸爸我最爱的爸爸你在哪里啊?爸爸,我很想你啊?爸爸我的好爸爸,

记忆中的幺叔——邓明辉

点击进入公墓,随着一阵阵哀乐声看到幺叔的遗像,您的侄女我忍不住泪水往下流 对幺叔的记忆是在1986年9月。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我父亲背井离乡在贵州工作和生活,并延续了下一代的我们,不幸的是我父亲于1986年9月也是患肺癌在成都去世,当时母亲和哥哥陪同父亲在成都,并将父亲的骨灰运回赤水,父亲的病情虽然大家早已有了准备,但是得知噩耗,我们全家还是悲痛万分、放声痛哭并发了电报告诉爷和叔叔们。而幺叔是代...

给爸爸

为我最爱的妈妈敬个礼……

很久很久没有写过日志了,今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的内心实在是无法释怀自己的过错,也无法释怀我对最爱的妈妈的思念,我好想好想你呀可是为什么你们都那么早的离开了我们呢。 以前总觉得我们还年轻,要努力创造好条件再来孝敬你们,可还没等我们把条件创造好时你们就都已经离开了我们,当你离开我时,我才明白,孝敬你们是不需要什么条件的,有的时候一句话,一声问候,过节时我们多陪在你身边就是最好的孝敬时可我明白的...

给爸爸

宝宝,一路走好

虽然阿姨不认识你,但是看到你的照片就知道你是个乖乖宝宝。在天堂一定要开心!在那里不会有披着狼皮的天使。你好好的去吧,一定要保佑你爸爸妈妈早日为你讨回一个公道!你放心,我们都会支持他们的!!

随想

妈妈,你离开我已经第13天了,在这13天里,我一想起您我就泪流满面,妈妈,一想起我再也看不见您了,再也看不见您那和蔼可亲的笑容的,再也感受不到您那伟大的母爱了,我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了,真是让我心痛不已呀,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刻苦铬心的痛了,让人不能忘啊,妈妈在您的眼中别人都是那么的好,好像在您的世界里没有坏人,妈妈是您的人太好才把人都衬托得那么的坏,妈妈您太善良了,您哪怕为自已着想一点都不会受到伤害呀

少年时期

哈代在童年时代就显示出数学的机敏,在克兰利中学接受早期教育时,表现出在数论方面的早慧与多方面的才能.13岁时,他获得奖学金进入当时以数学家摇篮而著称的温切斯特(Winches-ter)学院学习.1896年又获入学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继续深造,他的数学生涯从此与剑桥紧密联系起来.哈代很早就养成喜欢自由提问和探索的习惯,在剑桥开始学习时,他对于机械的授课模式不满,后来幸运地被允许转听应用数学家A...

投入研究

哈代在大学学习期间成绩优异.1898年,他参加了剑桥的数学荣誉学位考试,这是剑桥大学的传统之一,始于18世纪.哈代成为一等及格者,这主要得益于他平时在迅速解题方面的有效训练,但对传统极具反抗精神的哈代认为这种考试是没有意义的.1900年,他被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随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数学研究中,第二年与J.H.金斯(Jeans)共同获得了史密斯奖金.1906年他成为三一学院的讲师,直到1919年...

人物评价

哈代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分析学家,他的数学贡献涉及解析数论、调和分析、函数论等方面.他一生著述颇丰,计有8部专业书籍和大约350篇论文,包括独著或合作的,全部在《伦敦数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1950)中列出,论文选从1966年开始在牛津出版了7卷,由伦敦数学会的成员校订,并附有注释.   作为一位知名数学家,哈代...

人物影响

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自白》[3]中表达了他对数学的看法.这本书在西方数学界有一定的影响,经常被引用,但其中的某些观点也是有争议的.对于数学是否有其自身的存在状态,哈代写道:我认为数学实体是在我们之外而存在的,我们的作用就是去发现它、观察它,那些被夸张地描绘成我们的创造物的定理,不过是我们观察的记录而已.对于数学美,哈代认为:数学的美可能很难定义,但它的确是一种真实的美,最好的数学既是美的,同时又...

人物经历概况

杨巨源又与李好义共商大计。李好义指出杨巨源与安丙商议的计划欠妥,彼出则龊巷,从卫且千人,事必难济,应改在吴曦熟食节(寒食节)祭东园时杀吴曦。于是杨巨源假造圣旨,倒盖合江仓印,这样即使事情败露,也与安丙无关。以后又恐日久事泄,决定提前于二月的最后一天进行。李好义遂约敢勇军士李贵和与李贵关系密切的李彪、张渊、陈立、刘虎、张海等人,以及吴曦的亲卫军黄术、赵亮、吴政等低级军官及军士74人,加上李好义的弟...

人物概述

他是贵阳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是贵阳一中的创始人、北京大学的首倡者。李公不因受人诽谤而悔恨,只是为自己所讲的内容不能被人们理解而感遗憾,乃作联语一则,挂在学堂的墙上,以表心迹。联语云:我犹未免为乡人,甫邀恩命释回,莫补前愆,敢冒藐躬堪表率。师不必贤于弟子,所愿英才崛起,突超先辈,庶几垂老睹文明。师生们读后很感动,认为先生从远处着笔,对地方人才流露出一片真情的期望。李端棻在去世前不久还给流亡日本的梁启...

传教策略

李提摩太来华后,最初在山东、山西等地进行传教活动, 将中下层百姓作为传教对象。李提摩太认为要想拯救占人类人口四分之一的人的灵魂,解放他们那比妇女的裹足更扭曲的心智,必须先拯救他们的肉体。1876 1879年,中国北方十多个省遭受了旱灾,李提摩太亲眼目睹了山东、山西等地的灾荒,灾区百姓的悲惨境遇震撼着这位布道者的灵魂,更加坚定了他拯救百姓肉体的决心。为此,他多方募集资金,积极救助灾民,除向中国各地...

思想影响

李提摩太力图通过向官员和学者们作演讲,使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给他们指出一条利用蕴含在自然中的上帝的力量去为他们的同胞谋福利的路,进而影响他们去修建铁路、开掘矿藏,避免饥荒再度发生,把民众从赤贫之境解救出来。于是,李提摩太开始将传教的重点转向结交权贵,联络士绅。他和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纪泽、庆亲王奕劻、恭亲王奕忻等几乎所有的朝廷大员都保持着接触,李提摩太还曾做过曾纪泽家的英语家庭教师。 ...

参与变法

  李提摩太所经历的晚清社会正是中国天崩地裂的时代,西学东渐之风吹醒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知识界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戊戌变法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李提摩太不仅参与了戊戌变法,而且成为这次运动的精神领袖。1890年7月,应李鸿章之邀,李提摩太担任天津《时报》主笔,上任伊始,李提摩太就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中国必须改革,他还多次发表社论,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1891年,李提摩太出任同文书会督办,将...

维新领袖

维新派人士更是将李提摩太奉为精神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都是《万国公报》的忠实读者,李提摩太的教友苏惠廉称《万国公报》行销量最广,惑力最大,中国维新分子受这报的鼓动者,不在少数。康有为还曾向当时香港《中国邮报》的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公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当时的许多维新人士都与李提摩太有来往,梁启超还曾主动要求,为李提摩太做过一段私人秘书。私下里,李提摩太也以维新派的老...

历史贡献

李提摩太在中国近代外交舞台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经常参加中国和列强间的斡旋活动,还参与了山西教案的协商调停工作;另外,李提摩太还热心于中国教育事业,他创办了山西大学,成为中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可以说,李提摩太在政治、外交、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对中国晚清政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很多方面是积极的影响;但...

孙嘉淦的死

孙嘉淦是谏臣也是能臣,查贪官、平冤狱、整修河道、调和民族矛盾,办过许多出色的事。敢说、能干又遇上了好皇帝,使得他在仕途上创造了奇迹,兴县的老乡说孙嘉淦一生当过兵部、吏部、刑部、工部四部尚书,还当过直隶、湖广两任总督。最后死的时候是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   孙嘉淦的死耐人寻味。对吕梁文化名人深有研究的赵桂溟先生分析说,他这位胆大的老乡竟然是被吓死的。   1750年,登基15年的...

人物概述

孙家鼐(1827.4.7-1909.11.2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清末大臣。安徽寿州人。1851年中举人,八年后成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68年,孙家鼐提督湖北学政,任满之后,奉旨入值上书房授读。十年后,授德宗皇帝读。直至1887年,他和资历较深的同僚翁同龢一起教授年轻的皇帝。在此期间,历任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吏部侍郎等职。1890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两...
  共13472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