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退休后

程玉菁1974年退休后,登门问艺者仍络绎不绝。其中有教师、有学生,有本市的,也有外埠的。凡来问艺者,均尽其所会倾囊相授,不取分文,只图让王派艺术发扬光大。为了宏扬王派艺术于1986年成立了《王瑶卿艺术研究会》,被推选为会长;1987年,中国戏曲学校为其拍摄了《程玉菁舞台艺术》资料片。包括《悦来店》、《扈家庄》、《战金山擂鼓》和《四郎探母》太后和公主的身段。1990年初,中国戏校40周年校庆时,他...

《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首发式

2005年10月30日上午,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作家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行长篇纪实文学《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首发式既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首发式。   会前,贾庆林亲切会见了参加首发式的白坚同志亲属,在京部分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在致词中指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二十世纪是...

白坚给我们的力量

中新网 北京十月三十日电 (应妮白文亭) 红豆角角烩南瓜,白坚书记和咱说心里话,民歌唱词里的白坚书记就是我们老一辈革命先烈和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作家乔盛花费多年的心血之作《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在此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式。 《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运用翔实的史料,记述了白坚等众多爱国志士投入革 命和战争的感人经历,全书从整体结构和...

白坚-人物荣誉

白坚同志是我们老一辈革命先烈和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在父亲白文焕先生和革命前辈魏野畴、李子洲、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的影响和教育下,他从15岁开始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事过党的地下工作,参与和领导了高、蠡、博暴动;担任过抗日同盟军和抗日根据地的领导职务,出生入死,顽强抗战;作为中共辽宁省委和军区的领导成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又先后担任中央华北事务...

白坚-人物生平

  同年夏入北平辅仁大学学习。   1930年8月因参加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被捕入狱,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在燕京大学以锅炉工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1年初至4月任共青团北平市委西郊区委委员。   1932年2月至5月任中共河北省委驻冀东巡视员。同年任保定共青团特派员兼保定团特委书记。8月参与领导高蠡农民暴动。同年秋调北平任中共西城区委书记。同年底赴长城前线东北军骑兵...

学艺情况

富远幼入富连成社第三科习艺,从教授萧长华、郭春山学小花脸,以《选元戎》之程咬金、《小过年》之煤黑子最为拿手。出科后,得李寿山举荐,搭入尚小云班,默契相投,被倚为股肱,长年合作。在许多尚派戏中担任重要角色,所饰演《汉明妃》的王龙、《金山寺》的法海、《青城十九侠》的郑癫仙、《十粒金丹》的哑巴等都十分生色;并擅演《逍遥津》的华歆、《独木关》的张士贵和《小过年》的煤铺掌柜、《打杠子》的娘家妈等。他表演传...

张滂:怀念先父张子高教授

张子高(1886-1976),名准.字子高。湖北枝江人。1909车通过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第一届留学考试。1915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16年回国后,历任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著名教育家、化学史家。 我的父亲张准,字子高,1886年出生在湖北省枝江县一个沿长江的小镇董市。19世纪80年代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个阶段,腐败的清王朝在内忧外患下步人它的末期。整...

张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阐明我国化学史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例如关于我国什么时期开始用谷物酿酒的问题,他根据考古的发现,龙山文化中某些生产工具的出现和储藏谷物的窖穴普遍扩大,标志着当时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龙山文化中又发现了当时所知的最早的酒器,联系当时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别,粮食可能集中到少数富有者手中,并用于酿酒,所以他认为谷物酿酒应发生在龙山文化晚期。又如我国炼丹术在世界上是...

张子高-传略

张子高,原名张准,字子高,又名张芷皋,1886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北省枝江县董市镇(董市镇现属枝江市)。他少年时就读私塾,曾中秀才。时值废科举、兴学堂的时代,1903年,他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   19世纪末,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民不聊生。中日甲午之战,腐朽的清政府败于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少年张子高目睹民族的苦难,立志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文普通...

从艺历程

幼时从名票巴受山学铜锤花脸,已学就《御果园》、《锁五龙》、《探阴山》、《断后龙袍》等剧,先入斌庆社,习武净。1915年后入富连成科班,初从教授姚增禄、茹莱卿、程继仙、董凤岩等,学二路武生,。并私淑杨小楼,与沈富贵、茹富兰等配戏,如《艳阳楼》之花逢春,《英雄义》之卢俊义,《战冀州》之马岱,最受欢迎。功底深、能戏多,《夜奔》、《蜈蚣岭》、《挑滑车》、《连环套》、《长板坡》等皆能教演,钱富川惟一的遗憾...

寻找吴德峰后人 追忆父辈生死之交--追踪

父亲临终前也未见吴伯伯一面http://www.sina.com.cn2010年02月27日 长江商报   ■ 《寻找吴德峰后人 追忆父辈生死之交》追踪   张振寰之子回忆,吴德峰60年前曾派人赴天门寻找父亲   83年前,潜伏在国民政府任公安局长的地下党员吴德峰(后任武汉市首任市长),在挚友张振寰的冒死协助下逃离暗杀虎穴,此后阴差阳错再没见面。如今,张振寰的后人委托本报,希望联系现...

从艺经历

9岁从文春宝练功,10岁从钱富川学武生,11岁拜陈富康为师,在此期间,开始登台演出《石秀探庄》、《武文华》、《战马超》、《挑滑车》等戏。1937年拜李万春为师,参加鸣春社演出。20世纪40年代先后与周信芳、张君秋、吴素秋、毛世来、梁秀娟等合作演出。1949年在北京参加京剧武生会演。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在天津组织青年京剧团,任团长;1952年任北京京剧四团副团长;1960年任辽宁京剧院副院长;...

代表剧目

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白水滩》、《恶虎村》、《四杰村》、《嘉兴府》、《伐子都》、《挑滑车》、《铁龙山》、《古城会》、《走麦城》等,后期还演出了《南海长城》、《六号门》、《沙家浜》等现代戏。

吴德峰-潜伏人生惊心动魄

简述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吴德峰为新生的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吴德峰自己没有想到,他会以市长的身份回家。离开前,他是大革命时期武汉国民政府的公安局长,是中共潜伏在国民政府的大人物。他的谍报人生惊心动魄,充满传奇色彩。 智逃   智逃:再见!我还会回来的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国民临时政府在武汉成立。党组织决定,时任中国共产党武汉地方军事委员会书记(秘密)、...

吴德峰-个人履历

学生时期   1901年至1909年在家乡私塾读书。   1909年2月至1911年10月在湖北官立两等小学堂读书。   1911年11月至1912年12月在湖北省学生军当兵,后当班长。   1913年3月至1914年1月在老家养病、读书。   1914年2月至1918年2月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和董必武有师生之谊,参加并组织发动学潮。   1918...

吴德峰-个人简历

吴德峰,1896年6月21日生,湖北省保康县石磐岭人。原名吴士崇,字德峰,曾用名吴铁铮、铁峰、戚元道。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政协常委。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9月当选为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76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怀念无名英雄——吴德峰同志

怀念无名英雄吴德峰同志 作者:王震;黄火青;肖克;郭述申;袁任远 1981.12.31 人民日报 吴德峰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五周年了。五年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有了振奋人心的进步和发展。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思念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德峰同志,更加缅怀他光辉战斗的一生。 丢弃高官厚禄 为了救国救民 吴德峰同志生于1896年,湖北保康县人,童年在家乡读经书,13岁去武汉求学。1...

人物年表

回国后任驻沪新军统带(团长),后赴湖南参与创办湖南武备学堂,任总教习。   1905年湖南巡抚端方将新军一标炮兵一队扩编为步兵两标,炮兵一营,陈其采任湖南新军第五十标首任统带,不久调任第四十九标统带,期间资助胞兄陈其美赴日留学。   1907年赴南京任陆军第九镇正参谋官,旋进京任军咨府第三厅厅长,掌理全国新军及调度事宜,曾兼任保定陆军速成学校监督。辛亥革命时南下赴上海,后任江苏都...

人物概述 陈其美

1908年奉派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联络会党,并加入青帮为大头目。   1909年夏拟策动浙江起义,因被告密未成。后接办上海天宝栈,作为江浙的革命机关,并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 1911年7月参加谭人凤、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被推为庶务部部长,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10月武昌起义后,发动上海商团、青帮及部分青年与江浙革命党人立即在上...

传奇人生 陈其美

1916年5月8日,陈其美(字英士)在上海被袁世凯的刺客所杀。孙中山扶尸痛哭,悲伤至极,5月20日他在给黄兴的信中说:英士忠于革命主义,任事勇锐,百折不回,为民党不可多得之人。4天后他在给日本友人田中义一的信中也说陈其美君在沪尽瘁国事,虽经几番顿挫,但该君之勇毅精诚,实为我同志所共同赞叹。并亲撰祭文,誉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湖州碧浪湖畔至今还有孙中山亲笔题写的墓碑,以及成仁取义、气壮山河等坊表,...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