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孙成英:中华门外集体屠杀见证人

  一九三七年,我十六岁,当时我家住在铁心桥王家凹村。日本人进我村时,我同家里人上山避难去了。日本人走后我们回到村里,看到王有仁的父亲王根(当时约六十岁)死在自家门前,身上有刀口,混身是血。王道云的母亲王茂(当时约四十岁),也死了,肚子被刺了两刀,头上还有弹孔,身边的两岁女儿也死了。

滕代远-人物年表

1924年10月 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10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 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湘东特委书记、湘鄂赣边特委书记   1928年7月 任军党代表兼第十三师党代表   1928年12月 红四军副党代表   1930年6月 红三军团政治委员   1933年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武装动员部部长 ...

徐正陶:日军在未入南京前就开始大屠杀

一九三七年,日本军队进攻南京,在未入南京以前,在我们这个村附近,也进行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遇难的有二万多人。   那时,日本兵把驻扎在这里的中国军队和附近村民二万多人,集中刀现宁芜公路和古雄车站至梅山工程指挥部铁路专线交界处的地方(本村人称为唐家冲)进行集体大屠杀。在驱赶过程中,好多中国军人和无辜百姓被日本兵用东洋刀像劈西瓜一样劈死。集中以后,日本兵在山包上架起机关枪,向洼地里的二万人疯...

滕代远-获得荣誉

曾两次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二等红星奖章。   他虽然长期担任解放军高级领导,但并未被授衔。在1955年1月29日,由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长罗荣桓署名,向中央军委呈报的《关于地方负责干部的军衔评定和授予问题的请示》中,建议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的军衔,采取三种方式办理:滕代远当时在此报告中属于按可评军衔但不授军衔的第二种方式办理。这些人出现的先后...

陆玉华:邻居全家被日军活活烧死

一九三七年,我家住中山陵。家里有八口人,父亲陆松林,六十二岁,母亲陆朱氏,四十九岁;大哥陆同兴,大婶尚美华;二哥陆顺宝,大弟陆顺项,小弟陆少武和我。   日军侵占南京前,因为形势紧张,家人分散避难。我随大哥、大婶到淮安县避难。母亲待着大弟、小弟到沈举人巷难民区避难。父亲舍不得家,留在家中看守。   日军进城时,从中山陵经过,我父亲在家门口,被日军抓去枪杀了。母亲在难民区,听说父亲被杀,便和舅...

滕代远-教子之道

滕代远有5个儿子,长子滕久翔、二子滕久光、三子滕久明、四子滕久耕、五子滕久昕,除长子外其他4个儿子先后参军。   一次, 大儿子久翔央求向滕代远给自己在北京找个工作,滕代远沉思后对儿子说,按父子情分,应该在北京为你找个事做,但共产党的干部,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没有以职权谋私利的权力,滕代远还反复叮嘱儿子:家里有什么困难,要自己想办法克服,不要打我的牌子给国家添麻烦,久翔不住地点头允...

历史评价

寇遐生活俭朴,性格直爽,重气节。他同情共产党,不满蒋介石的黑暗统治,拒绝竞选国大代表,因引受到国民党特务监视。1949年5月,曾被国民党裹胁到汉中、兰州,经过多方努力,解放后才返回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寇遐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抗美援朝运动中,他晌应党的号召,出卖墨迹,损献国家,颇得社会称赞。   由其女为他处理完成并且出版《寇遐遗墨》。

美国友人捐赠反映南京大屠杀珍贵动态画面

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左)将摄影机交给纪念馆馆长朱成山 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在纪念馆陈列的父亲头像前驻足 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左)在问候当年纪录片中拍摄的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   新华网南京10月2日电(徐机玲丁邦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60多年前拍摄日军在南京屠城血证的摄影机,今天由他的儿子大卫马吉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朱成山馆长在...

侵华日军士兵东史郎的战时日记

侵华日军第16师团士兵东史郎保存的战时日记。

《纽约时报》记者发自南京的首篇报道

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记者蒂德丁发自南京的首篇报道。   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记者蒂德丁先生发自南京的首篇报道。1985年4月、1988年6月,德丁先生曾两次访问南京,并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德国外交官记录日军罪行的报告

1938年德国驻华使馆外交官罗森给本国外交部的一份报告记录了南京大屠杀。 1938年德国驻华使馆外交官罗森给本国外交部的一份报告记录了南京大屠杀。   1938年1月15日,德国驻华使馆外交官罗森给本国外交部递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他记录了日军杀戮洗劫后的南京的惨状。(原件藏于德国档案馆波茨坦分馆)   在这份档案中,用灰色标出的段落指出:在郊区小港口下关,大约还...

陆侃如-著作目录

《乐府古辞考》上海 商务印书馆 民国16[1927]   《中国诗史》陆侃如,冯沅君著,上海大江书铺 1933,上海 商务印书馆 民国28[1939],作家出版社 1956   《南戏拾趣》陆侃如,冯沅君著,[燕京大学] 民国25[1936]   《左传真伪考及其他》Bernhard Karlgren著,陆侃如译,上海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记王...

陆侃如-伉俪情深

婚前   1925年,冯沅君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毕业。当时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北洋军阀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反动政府摇摇欲坠。北京各大专学校人心惶惶,名教师受南方一些学校之邀,纷纷南下。冯沅君经女高师中文系主任陈钟凡、胡先(马肃)等人介绍到南京金陵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中文系任教。陆侃如也应邀到上海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复旦大学等校中文系任教。两位颇有才华的古典文...

陆侃如-人物年表

190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生于一爱国士绅家庭。1916年夏,陆侃如考入省立七中(今南通中学,当时为四年制)。   1920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2年,陆侃如考入北京大学。陆侃如的同班同学冯沅君,她是北京女高师毕业生。 志同道合,丰硕成果,把走路潇洒,翩翩然江南公子姿态的才子陆侃如(赵景深语)和娴静高雅,却又大胆,敢言不同的才女冯沅君,紧紧联系在一起。   ...

人物经历(一)

1911年武昌起义后,陕西革命党人决定响应,师受命赴渭北联络。   西安起义成功后,师于10月28日出任渭北劝捐使,偕同渭北民团使焦子静、副使李襄初及井岳秀、常铭卿和陆军小学堂学生董方亭、李藩侯等携带快枪数十枝先到三原,旋即赴富平促富平王向紫山晋省,稳定了渭北一带的社会秩序。此时,井勿幕、胡景翼等亦带千人的武装开往三原,推师兼三原县县长,协调各方。   同年12月,井勿幕、陈树藩...

人物经历(二)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应胡景翼之邀任河南省铸造局局长。后胡率部进军湖北,调师署河南省政。师以省长名义通知各县,所有官员到各地处理公务,不准迎送招待,违者以贪污论处。这一举措,深得民心。他还昭雪了许多冤案,被当地人誉为包公再世。   1927年从北京返陕,曾任陕北镇守使署参议、米脂县县长等职。1930年冬杨虎城主陕后,聘师为省府参议、凤翔烟酒特税局局长等职。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

尚德义:在屠杀现场晕倒死里逃生

尚德义   我1937年往在上海路革新巷1号,那年12月6号上午11时左右,被日本兵抓住。我们两人一组被绑起来,带往长江边上的下关,那里已抓了1000以上的男人,我们的面前,四、五十码远的地方,对着我们架起了10几挺机枪。 4点左右,一个日本军官来了,下令日本兵对我们进行机枪扫射。我在压得晕了过去。不久,我从堆积如山的尸体中爬了出来,这才能够逃回去。

陆侃如-背景资料

1903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初八)出生于江苏海门三阳镇普兴村的一个爱国乡绅家庭。父亲陆措宜,读过师范,精通中医,创办恒基小学,推行新学,办社仓,开诊所,对贫病者施义诊。曾任海门县教育局视学、第二区行政局长,因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托病辞职。措宜先生在群众中威望极高,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成立,被选为海启两县首届国民参政会第一任议长。昔日同窗好友季方常到陆家,名为作客实为联系抗日工作。措宜先生于...

伍正禧:日本兵捅死爷爷奸污表娘

伍正禧   我家原住在周必由巷 15 号,由于日本兵侵犯南京城,搬到难民区对面的新华巷 62 号避难。日军进城后的第二天中午,来了三个日本兵搜寻当兵的,将我二哥伍正保、大表哥云馆、三表哥三云、表叔老王抓走枪杀。过了一天,一个日军闯进我家寻找花姑娘,我祖母没有回答,日军就用刀背打她。日军又问我祖父,他当时睡在床上,因听不懂日本人的话,被日军在胸部和大腿连捅三刀 , 当即死亡。日本兵仍不...

陆侃如-简介

背景   陆侃如(19031978),著名学者。原名侃,字衍庐,笔名小璧。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江苏海门三阳镇普新村(现临江新区普明村),生于一爱国士绅家庭。1920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大学一年级时他便出版了《屈原》,大学毕业时又出版《宋玉》一书。研究院毕业后,他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并在复旦大学、暨南...
  共1347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