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从艺经历

幼入文丞相小学读书。1921年8月,初小三年级时,经邻居沈月泉推荐,辍学入 昆剧传习所。师承吴义生,工老生,兼副末。   他唱、念、做规格严谨、具老辈风范。主戏不多,饰演过主角或较重要的角色有《琵琶记扫松》中张广才、《连环记议剑、小宴》中王光、《牧羊记小逼、望乡》中苏武、《十五贯见都》中周忱,《长生殿酒楼》与《满床贷卸甲、封王》中郭子仪等。尤以《浣纱记寄子》中主演伍子骨,一曲[胜如花]演...

人物简介

传茗精于笛,腔满调实,托腔贴切,为传字辈中吹笛高手。   1937年夏,经俞振飞推荐,曾一度赴京出任程砚秋的秋声社主笛。他为人谦和,从不以名角自居,与师兄弟们关系良好。即使在新乐府内部矛盾激化之时,及后来仙霓社最困难的岁月,始终随班坚持演出。   1942年初仙霓社报散后,长期在上海为曲友们授曲、教戏,并一度出任上海戏剧学校、中华国剧学校昆剧教师,为京剧正字辈、松字辈学生们授戏。...

昆曲来做媒——张元和与顾传玠的情缘

昆曲不仅丰富了张元和少女时代的学习生活,而且还成了张元和恋爱婚姻的月下老人。1929年,张元和与二妹张允和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大学里爱好昆曲的女同学自发组织了一个昆曲组,请光华大学的童伯章教授教她们昆曲,童教授教的是《牡丹亭拾画叫画》,女孩子们都被剧中柳梦梅爱慕杜丽娘的痴情所感动,都想看看舞台上的《拾画叫画》是什么样子。那时候,上海大世界正在上演《牡丹亭》,戏中人柳梦梅由昆剧传习所的名小生顾传玠...

心系昆曲

1949年夫妇双双去往台湾。1965年,顾传玠因肝病逝世,1972年张元和移居美国。   她在国外创办曲社,致力于弘扬昆曲,继续培养昆曲人才,并常与曲友一起登台义演,他们的曲社经常受到美国各大学的邀请,深受欢迎。在80多岁的高龄时还客串出演了电影《喜福会》。   与她的女儿女婿生活在美国纽约安享晚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她虽身处异乡,仍忘不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她在国外创办曲社,致力于...

张元和作品

苏州成立中国昆曲博物馆之际,张元和女士亲笔签名赠送的昆曲身段谱《张元和饰演昆剧〈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身段影集》,身段谱封面印有张元和女士年轻时清秀美丽的倩影,内有张元和演示杜丽娘《游园》身段摄影三十多帧。这些身段摄影是1982年张元和应美国阿利桑那州的曲友刘邦瑞女士之邀,在她授课的大学展演《牡丹亭》时,由刘邦瑞女士精心拍摄的。张元和幼年曾得到昆剧传习所主教旦行名师尤彩云的亲授,她表演的杜丽娘端庄...

思念父母

悬崖坚实生盘根 凌空飞渡攀鸟瞰 朝迎日出晚送霞 雪雨风霜仍从容 历尽沧桑历千年 松针青绿傲冰寒 红梅花开送暗香 幽清淡雅留人间

个人作品

平时常贴演的剧目有:《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战蒲关》、《三娘教子》、《御碑亭》、《虹霓关》等。1945年以前曾与谭富英合拍了京剧艺术片《四郎探母》,后因嗓音失润而脱离舞台。1950年曾应邀在梁花侬主办的西北艺校任教,1953年又调入中国戏曲学校,担任程派戏的教学工作。1957年病故,年仅46岁。

活动年表

1933年5月,农历癸酉年:程砚秋二次重组鸣和社   程砚秋第二次重组鸣和社,盖因1932年1月1日砚秋赴欧洲考察戏曲音乐,旅欧游学逾一年又六个月,返北平后即着手重组。除恢复1930年原班外,先后邀请赵桐栅、李多奎、俞振飞(1934年9月)、钟喜久、钟鸣岐、陈丽芳(1935年1月),又以刘盛莲易赵桐栅(1935年3月),以琴师周长华、任志林易穆铁芬,以鼓师白登云易杭子和(1934年9月)...

深深的怀念

近代演出

1940年,农历庚辰年:余叔岩在国乐公司灌录唱片   余叔岩在国乐公司灌录唱片两张,计有《沙桥饯别》一张,《伐东吴》、《打侄上坟》共一张,由王瑞芝京胡,白登云司鼓。吃弦竟比长城公司所录各片高出一个调门。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次录音。   1945年8月15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初八日:程砚秋宣布结束三闭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程砚秋亦兴奋地宣布结束三闭主义,从此实行...

艺术经历(一)

钟鸣岐八岁学艺,工武生、文武老生。师父教徒及其严苛,再加上他天资聪慧,勤学苦练。十五岁时,以上演《挑滑车》一剧,颇受赞誉,初露头角。满师出科后,经丁永利传授,使其技艺大增。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钟鸣岐的艺术黄金时期。1933年,以马连良先生为主的扶风社和以周信芳先生为主的移风社两班在天津春合大戏院联合演出。年仅十九岁的钟鸣岐也参加了这次在戏剧界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演...

艺术经历(二)

1946年初,钟鸣岐与李多奎、裘盛戎、杨荣环、李鸣盛等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同台献艺,他演出的《恶虎村》、《战冀州》,以技巧繁多、功力纯熟、动作精炼、收放自如,赢得场内观众阵阵掌声,使观者大饱眼福。   他塑造的舞台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演出《白帝城》一剧,钟鸣岐在剧中饰演赵云,凡他演来,均使全剧极为增色。   1959年,钟鸣岐先生调到河...

一位真正的学者离去了 悼念蔡定剑教授

晚上看到两条新闻令版主震惊,一条是连战的儿子连胜文在为陈盛源助选时遭到贴身枪击,还好后续报道说无生命危险; 竞选场合连胜文遭枪击 另一条是蔡定剑教授英年早逝,令人痛惜。虽然仅听过蔡教授一次讲座,但读过许多他写的书和文章,对他的很多观点深表赞同。 蔡定剑长期从事于中国宪法、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的研究,有中国人大制度研究第一人之称。今年1月出版的《民主是一种...

给天堂中的爷爷

亲爱的爷爷: 说句很惭愧的话,我对您的印象仅仅只是停留在墙上那幅您的遗像,像中的您总是微笑着看着我。我知道我的名字是您起的,妈妈总是对我说,爷爷是她见过的最和蔼的人,也是最疼爱我的人,可惜当您上路的时候,我还是只是会呀呀学语的喊您嘎嘎,现在我的孩子正躺在婴儿车里呀呀学语,家人都说他长得像您,于是我面对着他在脑海中努力地捡拾着对您印象的碎片。 想起余光中的那首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首次演出

1922年10月,农历壬戌年:程艳秋首次赴上海演出   程艳秋首次赴上海演出,演于亦舞台,同行有罗瘿公、荣蝶仙、吴富琴、李多奎、侯喜瑞等。   在上海,程艳秋在罗瘿公陪同下拜访了康有为、陈散原、袁伯夔、周梅泉、樊樊山、陈叔通、金仲荪、吴昌硕等前辈。   后因上海警察找余叔岩麻烦,小报也散布流言蜚语,余叔岩只身返回北京,使得头牌空缺。于是程艳秋改挂头牌,特邀王又宸助演。 ...

活动年表

1931年8月,农历辛未年:程艳秋首演《春闺梦》   程艳秋于北京中和园首演《春闺梦》。程艳秋饰张氏,俞振飞饰王恢,哈宝山饰曹襄,吴富琴饰李氏,文亮臣饰刘氏,苏连汉饰赵克妈,曹二庚饰李信,李四广饰孙氏,侯喜瑞饰公孙瓒,慈少泉饰丫鬟。   1935年,农历乙亥年,下半年:谭富英组扶椿社   谭富英自组班社,取名扶椿社。二牌旦角为王幼卿,三牌武生为周瑞安,硬里子老生哈宝山,铜...

代表剧目和扮演角色

他的雉尾生和武小生戏师法杨隆寿、姚增禄,他演的《临江会》、《群英会》之周瑜,揣摩人物细致入微。《雅观楼》之李存孝、《岳家庄》之岳云、《探庄》之石秀、《八大锤》之陆文龙,均有独到之处,长靠戏《九龙山》之杨再兴、《借赵云》之赵云,气宇轩昂极见功力。尤其《十三妹》之安骥,把一个书呆子刻画得惟妙惟肖,与王瑶卿合演此剧珠联璧合,并联 袂合灌此剧唱片三张,剧中之其它角色,亦由此二位兼演,留传世上堪称精品。曾...

经历简介

1927年12月始,先后转入新乐府、仙霓社昆班,随班辗转演出于沪、苏及杭、嘉、湖一带。1939年,经苏州名曲家刘检斋介绍,至上海风社教唱昆曲多年。1943年返回苏州后,在曲友姚显宇开设的苏州加油站工作,兼为苏州九九曲社社长金桂芳(工老旦)拍曲授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失业在家,以摆香烟摊、卖黄豆芽为生。1951年8月,应邀赴汉口中南文工团任舞蹈教师。不久,又去广东省粤剧团任教,后曾向著名演员红线女等...

从艺经历

1929年参加苏州幔亭女子曲社,常与业余昆曲家、著名女小生王佩珍合演生、旦戏。七七事变后,随光福指导所撤退至四川,任职于乐山蚕种场。1945年始,任四川丝业公司蚕桑技术员期间,又成为重庆曲社的活跃分子,曾与俞振飞合作演出《断桥》(俞饰许仙、许饰白素贞),获行家好评。1958年返回苏州,先后在江苏省苏昆剧团、江苏省戏曲学校任昆剧教师,并曾应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俞振飞邀请,专程赴沪为该校录制昆旦音带教...

任职情况

民国6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任中华职业学校校董会主席。民国7年当选上海总商会会董,2年后连任。民国9年,发起组织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被推为理事长。同年又被聘为北京政府农商部名誉实业顾问,次年,集股在上海办中华劝工银行。民国10~14年,担任公共租界工部局顾问。民国11年秋由上海总商会推派,北京政府农商部任命其为首席代表,出席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太平洋商务会议。民国12年,辞去厚生纱厂总经...
  共13469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