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吉林十万百姓洒泪送别芮志江烈士

2005年12月2日清晨,吉林省白城市万人空巷,十万群众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自发走上街头,挥泪为英雄送行。   11月28日23时,白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芮志江在抓捕一特大杀人抢车犯罪团伙的战斗中,只身与四名歹徒英勇搏斗,壮烈牺牲,年仅35岁。   35岁,人生最灿烂、最壮美的季节,也是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然而,他却倒下了,倒在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   11月27...

芮志江:用生命捍卫法律

本报记者 赵阳   载着英雄骨灰的车队缓缓行进,数十万群众冒着严寒手擎我们永远怀念您等条幅自发地涌上街头,绵延10余华里。全城出租车司机自发地组织起来,2000多辆出租车肃穆有序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在灵车经过时集体鸣笛向英雄致哀   这是2005年12月2日,吉林省白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芮志江葬礼上的感人一幕。   今年4月17日,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授予芮志江赤胆忠心、英勇无畏的...

好警察芮志江被授“公安部一级英模”荣誉称号

中广网长春4月25日消息(记者毛更伟 通讯员张辉)只身勇斗劫匪壮烈牺牲的好警察芮志江同志,今天(25号)被正式授予公安部一级英模荣誉称号。   2005年11月28日,吉林省白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芮志江在跟踪抓捕杀人抢车案件犯罪嫌疑人时只身与4名持刀歹徒殊死搏斗,身中23刀,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从警10年来,芮志江直接参与侦破大要案件300余起,在侦破的280多起案件...

芮志江:生如夏花的孤胆英雄

人物档案: 芮志江,男,1970年2月11日生,中共党员;1994年7月毕业于吉林省公安专科学校,同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白城市公安局侦查员,派出所副所长,刑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等职务。2005年11月28日23时20分左右,芮志江在跟踪抓捕杀人抢车案件犯罪嫌疑人时,只身勇斗四名持刀歹徒,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孤身追捕劫车歹徒,身中23刀 2005年1...

芮志江:在人生最灿烂时倒下

芮志江,男,1970年2月11日生,中共党员;1994年7月毕业于吉林省公安专科学校,同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白城市公安局侦查员,派出所任副所长,刑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等职务。2005年11月28日23时20分左右,芮志江同志在跟踪抓捕杀人抢车案件犯罪嫌疑人时,为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他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勇斗4名持尖刀歹徒,不幸壮烈牺牲。公安部、省公安厅发了唁电。周永康部...

王凤元同志讣告

王凤元同志讣告 http://www.hzrb.cn  09-11-30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葛蕾   夫君王凤元(离休干部)于2009年11月28日14时42分因病去世,享年85岁。夫君生前遗愿,丧事从简。告别仪式定于12月1日上午10时,(有车在孩儿巷张同泰药店旁8时出发)在杭州殡仪馆6号厅举行。特向亲朋好友告知。并对一直以来关心夫君的各位领导和亲朋好友表示衷心感谢! ...

邓宝珊-北平之钥匙

1948年4月,国民政府召开国大。邓宝珊不是代表,但他特意到南京去了解国民党内对时局的看法。目睹选举中的种种丑剧,邓感到心灰意冷。当于右任征求邓对自己竞选副总统一事的意见时,他说:以现在的情况,于先生的上策是去香港卖字,中策是继续当监察院长,下策是出马竞选。从南京回来,他又养病三原家中。8月,冯钦哉衔命到三原,传达华北剿共总司令傅作义的意见,邀邓以副总司令的名义驻包头,舒彼后顾之忧。8 月17日...

邓宝珊-榆林守卫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2月,邓宝珊作为国民党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出席了在重庆举行的二中全会。会后,他回到三原家中,托词养病,表示不愿再去榆林,以免卷入内战漩涡。由于胡宗南再三催促,他才返回榆林。不久,所部曹又参旅在三边起义,陕北保安副总指挥官胡景铎在横山起义。鉴于榆林的战略地位。胡宗南将整编二十八旅徐保部两个团,于1947年4月空运榆林;同时在榆林军队中安插了众多的特务,对邓进行监视和控制。同年夏,...

邓宝珊-边区司令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将驻甘肃的新一军第一六五师(鲁大昌)和驻榆林的第八十六师(高双成),合编成第二十一军团,任邓宝珊为军团长,驻防榆林,在平绥线西段侧翼抗击日军西侵;同时也有从北面包围陕甘宁边区的意图。邓以抗日目的可达,欣然赴任,自己先带参谋长俞方臬及译电员经西安飞往榆林。其部队以新十一旅、一六五师、新十旅的行军序列向陕北开拔。但在途中,蒋介石突令尚在甘肃的一六五师和新十旅停止前进,分别并给了胡宗...

邓宝珊-主政甘肃

九一八事变后,经于右任斡旋,蒋介石同意邓宝珊复出政坛。1932年1月,淞沪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准备西迁洛阳。邓宝珊与杨虎城等被任命为洛阳的陪都委员。当时,甘肃地方军与入甘的杨虎城陕军孙蔚如部矛盾尖锐。邓是甘肃籍的陕军将领,又通达稳练,故杨虎城力荐他入甘调解,安定局面。2月,国民党中央任命邵力子为甘肃省政府主席,邓宝珊为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主任,主管军事。3月,邵、邓联袂到兰州。这时,甘肃的地方...

邓宝珊-西北军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冯玉祥所部由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邓宝珊任第二集团军第五军军长,奉命出师潼关,策应武汉方面继续北伐。5月下旬到达河南,按原计划与武汉北伐军会合,6月21日,冯玉祥与蒋介石在徐州会谈后,联合发表通电反共。冯还为蒋与汪精卫合作穿针引线。不久,五军所在的南路军指挥岳维峻率部投靠蒋介石,邓宝珊无意投蒋,带领本部撤至驻马店。后因形势所迫,离开部队前往上海暂住,经...

邓宝珊-国民军

1922年4月底,直奉战争爆发。胡景翼奉命率部出潼关,与冯玉祥部协同,于5月在郑州附近大战河南 军阀赵倜军。邓宝珊以前敌总指挥名义,指挥胡部李纪才、弓富魁的两个团攻破敌阵。此后,邓随胡景翼驻军安阳、邢台一带。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密谋共讨曹锟、吴佩孚,邓宝珊为胡联系冯、孙。10月19日,他前往滦平与冯会商,议决了秘密班师回京日期,将部队定名为国民军,冯玉祥后来在...

邓宝珊-靖国军

1916年5月,邓宝珊在陕南镇守使陈树藩部胡景翼团任连长,陈树藩是一个投机野心家,借逐陆反袁的声浪掌握陕西军政大权后,就通电取消了陕西独立,不久又投靠了北洋军阀的新头目段祺瑞。陕西进步力量发动了反段倒陈运动。1917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陕西民党起而响应,次年1月,邓宝珊与董振武协助张义安在陕西三原起义,一举消灭了陈树藩所属曾继贤旅的一个团(团长严锡龙)。这次起义导致了陕西多方反陈力量的联合,...

感恩

我想我没有听错,空姐广播的是Tidy up your emotions.而不是循例的Store your tray table away。 Please tidy up your emotions, well be landing soon.请收拾好你的心情,飞机即将降落。 这是感恩节前夜回我所居城市的最后一个航班。因西北部的暴风雪,航班延误了五个多小时,候机时,航空公司的祖宗八代被有...

邓宝珊-华山聚义

邓宝珊家居短时间后,于1914年前往陕西,与同盟会会员刘蔼如相会于华山。当时,统治陕西的袁世凯的忠实鹰犬陆建章四处布置亲信爪牙追捕、杀害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聚集在陕西的省内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激于大义,相互结纳,来到华山脚下的杨家花园,以听同盟会会员郭希仁讲学为名,组成共学园,密谋举帜反袁,称之为华山聚义。华山聚义后,在护国、护法斗争中聚集起来的武装力量陕军集团,是后来组建国民军(西北军)的重要成...

邓宝珊-伊犁起义

1894年11月10日诞生于甘肃省秦州直隶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其父邓尚贤,原本是一位穷书生,后改习商,家道小康。他童年时读过几年私塾,十三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在哥嫂的抚养下生活。由于家庭经济日现拮据,只好辍学到兰州谋生,在父亲的朋友、回族人士马尊义所办的骏川成水烟厂当学徒,1909年夏,新疆伊犁新军在兰州招募新兵,邓宝珊报名应募。当时,他尚不满十六岁,不够应募年龄,然而身材魁梧,脸上早已显...

邓宝珊-人物简介

邓宝珊(1894-1968) 甘肃天水人,原名邓瑜。国民党的陆军上将,曾任华北剿总副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宝珊受中共中央、毛主席的派遣,回到甘肃工作,先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曾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委员会常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自杀,后被平反昭雪。邓宝珊是民国纵横西北几十年的的智囊人物,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是国军的陆军上将。辛亥革命时,...

天堂话沧桑

物去人非两茫茫, 阴阳相隔不凄凉。 仙鹤一去花落尽, 只到天堂话沧桑。

公历1932.2.21(星期日)

公历1932.2.21(星期日)为农历1932.1.16(正月十六) 关于孙字 孙字未简化之前写作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即儿子的儿子叫做孙,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孙在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孙姓的来源 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由于在先秦时期,孙姓就出现兵家祖孙武,大军事家孙膑,吏者师孙叔敖,先秦时期,中国孙姓出现,不断有华夏...

姓氏多来自父亲,“姓”字为何“女”旁

  姓氏多来自父亲,姓字为何女旁?   怪了,我们的姓绝大多数是从父亲那儿来的,可这个姓字为什么却是女旁呢?不但如此,有人发现,在我们中国,越是古老的姓有女旁的越多,西周青铜器铭文所见的姓,可以明确考订的不到30个,几乎都带女旁,如姬、姜、好、妃、娅、娲、婢、嬉、姒、嬴、妫、姚,这是著名的古代大姓。由此,有人推测,这个女旁,与姓的起源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姓是怎样产生的?在弄清这个问题前...
  共1347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