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居正-学历与经历

学历 日本法政大学   日本大学本科法律部 经历 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6年11月-1947年)    参议会议员    中华革命党党务部部长    民国杂志经理    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1916年5月-)    中国国民党本部总务部主任(1919年1月-)    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9月17日-1947年)    (国民政府)内务部部长(1922年5月-)    ...

居正-家庭

居正,其子为淡江大学的前校长居浩然,女儿居瀛玖小时送给日本人做养女,后来嫁给台湾籍的张惊声当继室。1951年居正和女婿张惊声联手创办淡江英专,后来居正、张惊声相继去世,居瀛玖接任董事长、居浩然任校长。后淡大校长一职再由外孙张建邦、外曾孙女张家宜接任之。

罗尔德·达尔-作品列表

 1、儿童文学作品   ①儿童故事   1943年:捣乱小精灵(The Gremlins)   1961年:詹姆斯与大仙桃(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1964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1966年:魔法手指(The Magic Finger)   19...

罗尔德·达尔-写作

藉由福雷斯特所激发的灵感,达尔出版了第一本作品 Shot Down Over Libya (后改名为A Piece of Cake),描述关于他在战争时期的历险故事。这篇故事被《星期六晚报》以900元买下,这带领他走向成为作家的道路上。耸动的书名其实与事实并不符合:达尔不是被射伤,而是在缺乏燃料的迫降时撞击地面而受伤。   他的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是《小顽皮》(The Gremlins),内...

罗尔德·达尔-人物生平

罗尔德达尔在1916年9月13日出生于韦尔斯卡地夫的兰达夫,罗尔德的父亲是哈拉尔德达尔(Harald Dahl),母亲是苏菲玛德莲达尔(Sofie Magdalene Dahl),都是挪威人。达尔一家在1880年代由挪威迁往卡地夫。罗尔德是因一个当时挪威的民族英雄北极探险家罗尔德亚孟森而得名的。他在家中跟他的父母及姊妹说的是挪威语。达尔和他的姊妹在卡地夫挪威水手的教会施洗及命名,那里是他们父母上...

郁达夫胞兄郁华遭汉奸暗杀始末

  郁华,著名左翼文学家郁达夫之兄,抗战以来在上海租界内第一个遭汪伪汉奸特务机构76号杀害的中国高级司法人员。   郁华任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租界内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期间,曾多次营救进步人士,诸如田汉、阳翰笙、廖承志等。   《民主与法制时报》 特约撰稿 陈夏红   鹳山双烈亭,位于浙江富阳县富春江畔的鹳山上,长眠于此的是著名左翼文学家郁达夫及其兄郁华。   郁达夫因其文名远播...

郁华-个人履历

  郁华(18841939 ),字曼陀,又字庆云,小名莲生,浙江富阳县富阳镇满洲弄(今达夫弄)人。父早丧,靠寡母摆摊和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自幼聪慧好学,十六岁参加杭州府道试,得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1905年考取浙江省首批官费留学日本,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师范科,法政大学法科,获法学士学位。1910年学成回国,在北京外交部工作,1912年考取法官,任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兼司法储才馆及朝阳大学刑法教授...

曹文斌同志逝世

本报11月24日讯(记者 蒙志军)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国家商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食品局局长,省商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副省长级),省政府原特邀顾问、党组成员曹文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22日4时6分在长沙逝世,享年74岁。   曹文斌同志逝世后,毛致用、华国锋同志分别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并送花圈。中央国家机关、部队和外省部分省部军级领导同志分别发来唁电、唁...

曹文斌-工作经历

1958年6月至1971年12月任华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委常委、代县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他认真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加强对私有经济的改造和集体经济的管理,按照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原则,坚决打击投机倒把,掌握稳定市场秩序、发展经济的主动权,坚持以工业为主导,抓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努力发展工交业为农业服务,不断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全县基本建设。   1...

林则徐墓

墓穴描述   林则徐墓, 在福州市省军区内,郊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57度,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   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为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正中的供案桌上立长方形石碑牌,上镌楷书56字,写法属传统形式...

林则徐-轶事典故

轶事典故 名字的来由   则,学习、效法。   徐,指的是福建巡抚徐嗣曾。   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 林则徐改诗   林则徐的女婿沈...

林则徐纪念场所

林则徐祠堂   福州林则徐广场   林则徐故居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纽约林则徐铜像   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林则徐读书处)   虎门林则徐纪念碑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铜象   林则徐墓   蛇口林则徐铜像   林则徐不辞辛苦参与抗英防务(蜡像)

“林则徐星”

 2000年9月20日,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15周年之际,坐落在林则徐出生地福州市左营司的林则徐星纪念碑 揭幕,寓意着林则徐星从这里升起。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谁发现了小行星,谁就拥有命名权。陈建生院士领导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成员、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

林则徐-著作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

林则徐-教育

 尽管林则徐家境寒苦,但是林宾日非常重视教育。四岁时,父亲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8][16]。原因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17]。   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暨讲究又开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

英国政府对鸦片贸易的态度

关于鸦片贸易,英国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它在巴麦尊给义律的训令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达,一八三八年六月十五日,巴麦尊写道:   关于构成您一八三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十九日和十二月七日来信主题的鸦片走私贸易,我必须说,女王陛下政府不能够为了使英国臣民能够破坏他们前去贸易的那个国家的法律的目的而进行干预。因此,这些人由于更有效的执行中国关于此问题的法律而可能遭受的损失,必须由那些因他们自己的行动造成该...

林则徐广州禁烟

林则徐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

林则徐-硝烟经过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

林则徐-辉煌的岁月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

林则徐-生平简介

林则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籍贯福建侯官。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
  共1346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