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吴先恩-精彩人生

红军第三次过草地,听说部队有一批伤病员住在兵站,兵站负责人对怎么把这批伤病员安全带过草地非常发愁。朱总司令对此非常关心,把兵站负责人吴先恩找来询问:   你们兵站有多少伤病员?600多。有多少担架、骡马?有100多担架,200多骡马。朱总司令关切地问:有没有能坚持走的伤病员?绝大多数都不能走。你们打算怎么办?朱德望着吴先恩。吴先恩沉默了。朱德踱了几步,突然问:200匹牲口驮的是什么?全部...

吴先恩-生平简介

  吴先恩(1907-1987),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6年任本村农民协会宣传委员、农民自卫队小队长。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大革命时期,担任箭厂河村农协委员、农民自卫队小队长,参加了镇压土豪劣绅的农民运动和反击地主武装进攻农会的自卫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黄麻起义和开辟柴山保根据地的斗争。1929...

程世才故居

程世才的故居位于湖北省宣化店东北约10公里处,与河南省苏河镇接壤,周边环抱有分属河南、湖北、旅游景点二十余处:九女潭、老鹰崖、天窝潭、油盐罐、大女潭、鲤鱼跃龙门、钓鱼潭、钓鱼台、九里十八寨等景点。奇石怪峰,山青水秀,是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旅游胜地。

程世才-人物评价

在战场上,程世才气势夺人,身先士卒,一往无前,就像出山的猛虎。李先念 程世才对于战争,好像有一种天生的悟性。17岁初上战场,勇闯敌阵被抓,他就机智地一枪打死敌人,拔步而返。在红军时期,他带出了攻如猛虎团、夜老虎等让敌人听了都胆战心寒的部队。他还多次成功指挥渡江作战和夜战,每次带兵作战,都是将勇猛强悍与细致缜密完美结合起来。战前精心准备,周密部署,不留下任何漏洞。他往往能天才般地找到最佳战机...

程世才-人物性格

程世才有着军人特有的意志,能于绝处逢生,于没有希望处找到希望。有好多次战役,红军明显处于劣势,但他硬是凭着不服输、不退缩的劲头组织队伍顽强抵抗,反败为胜,当西路军陷于困境,不得不分散打游击时,程世才带领左支队转战于冰雪皑皑的祁连山中,经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生与死的考验,最后终于坚持了下来,成为惟一的、最后一支没有被打垮的西路军。程世才性格倔强刚直,敢怒敢言,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容不得丝毫的阴谋和背叛...

程世才-革命生涯

程世才,1912年8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程世才不甘忍受地主的压迫,对于社会的黑暗、阶级的压迫有着切齿的痛恨,内心蕴藏着一股强烈的抗争意识。   1930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忙于中原大战,无暇顾及红军,鄂豫皖根据地得以发展,吸收了许多新的革命力量。17岁的程世才就是在这一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1932年10月,蒋介石在红四方面军...

程世才简介

程世才,1912年8月8日生于湖北省大悟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11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1师党委书记、第33团政治委员、红30军第8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入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抗大分校校长、延安中央党校四部...

人物荣誉

僧一行,本名张遂。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

刘昌毅轶事

刘昌毅将军,湖北红安人,人称军中猛张飞。将军身经千余仗,历险百余次,头、脸、手、腿、腰、背、胯、臀,无一处无战创弹痕。将军晚年居广州,逢阴雨天,常旧疾复发,疼痛难忍,则毅然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军人风度在康健者之上。人若搀扶,必遭痛骂。   刘昌毅将军原名刘昌义。1945年,将军率部与国民党暂编第十五军作战,俘敌一军官。将军亲审之,问:你们军长叫什么?答:刘昌义。将军怒曰:胡说,我是刘昌...

刘昌毅-生平

刘昌毅,原名刘昌义,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典明乡马鞍石村。兄弟姊妹九个,全靠佃田为生。他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因家贫而辍学,其后学裁缝以糊口。1929年,听说家乡要扩大红军,从麻城宋埠跑回家来约本村十几个穷弟兄去报名参军。他们中间有一个癞痢和一个麻子,招兵处不收,刘昌毅反问道:癞痢麻子就不革命?还真把人家问得没话答应。 土地革命时期   刘昌毅自幼就颇有胆量,好打抱不平,参加红军后更...

晚年活动

大业三年(607)六至八月,宇文恺跟随隋炀帝北巡。在此期间,他奉命修筑长城,创制了三项活动性的建筑物。   关于宇文恺修筑长城事,有的论著仅引述《隋书》本传的记载:及长城之役,诏恺规度之。未指明修长城时间,所修是哪段长城。查史籍记载,隋炀帝在位时修长城有两次。第一次修长城在大业三年七月,发丁男百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二旬而罢。榆林郡系大业三年所置,其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及黄...

投身义师

黄巢长大以后,曾与同乡人王仙芝以贩卖私盐为业。在同官府缉私的 斗争中,他练就了一身武功,善于骑射,并负气仗义,好抱打不平。后来,他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其诗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时,唐朝统治腐败,内有宦官专权,外有强藩割据,纲纪隳紊,政治危机日渐加深。翰林学士刘允章曾上书直谏,说国有九破和民有...

我所知道的郭宝钧先生

在社科院考古所的前辈中,我和郭宝钧先生朝夕相处达十多年之久。刚到考古所时,我们比邻而居,他全家住在西南屋,我和王仲殊在东屋,朝夕见面,十分洽乐。在50年代,学习运动,相沿不断。在学习会上一起学习讨论,思想见面,什么都说。而且考古所的特点,中老年科学家之间,老爱幼、中尊老的传统,延续不断。在学习会上总请老先生先发言,而且屡屡总是郭先生先发言,他一开口就是长篇大论,滔滔不绝。习之日久,我们也了解到老先...

考古学家郭宝钧

郭宝钧(1893~1971),字子衡,河南省南阳市人,考古学家。192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在河南省立南阳中学任教,后到省教育厅工作,多次参加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 1945年12月,被聘为河大文史系考古专业教授。他在我校任教三年间,仍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考古和史学,发表多篇论文,引起中外考古界重视。新中国成立后,调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首届中国史学会理事,兼任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 ...

求学者

阿倍仲麻吕,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朝晁衡。公元698年(日本文武天皇2年)生于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 唐代,我国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邻国名人学士纷纷来唐学习。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他们不顾当时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和巨大牺牲,不断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学生...

爸爸,您生前未坐过飞机

爸爸,过两天我公公就要和我哥去三亚旅游了。公公是第一次坐飞机。看到他那个高兴劲。我却突然很难过。爸爸,怪儿女们无能。生前没能让您坐上飞机。 爸爸,想想您在人间的一生真的有太多的遗憾。虽然您儿孙满堂。精神上很满足。可您却从未在物质享受到什么。您总是忙忙碌碌的。炎然的夏天人家都在屋里避暑不愿出门。您却在高温下挥汗如雨的干着您的工作。寒冷的冬天。人人都守在炉火旁。您却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干着您的工作...

玄宗开元时期

其后太子李隆基讨平太平公主的叛乱,即位为唐玄宗,宋璟被调为广州都督。这时宋璟仍专注改善民生,并没有因为外调而灰心,他教晓百姓以砖瓦盖屋取代简陋的茅屋及草屋,以减少火灾出现的可能。开元716年,他被调返京师,任刑部尚书,后来姚崇因事退隐,他获姚崇推荐,再度为相。这时,宋璟再度提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准则。他为防针奸佞小人私下在皇帝耳边进谗言,提出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谏官、史官在旁的规定。而玄宗亦...

香港知名DJ陈任出殡妻儿悲痛 谢贤笑脸送别

陈任长子陈冠源捧着父亲的遗照,一脸不舍。 陈任先走一步,太太伍丽明(中)哭成泪人,十分哀伤。 谢贤到来送老友最后一程。 (左起)何定钧、张文新、区瑞强等负责扶灵。 香港殿堂级唱片骑师陈任于月初因肺癌病逝,遗体昨日早上假红磡世界殡仪馆出殡,以基督教仪式进行,11时大殓,12时出殡,由何定钧、张文新和区瑞强等人扶灵,而陈任长子陈冠源则捧着父亲的遗照步出灵堂,...

好弄权术 为人权谲

作为救时宰相,姚崇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坚忍不拔,政绩可观,是很值得称道的;但在涉及到他的为人品德方面,就不那么始终如一、那么厚道了。所以史书批评他权谲,就是好弄权术,滑头,耍小动作的意思。   开元元年(713年),姚崇从同州到新丰见玄宗,玄宗打算任命他为宰相。现任宰相张说知道此事,出于嫉妒,指使别人对他进行弹劾,玄宗不听。张说又指使人向玄宗建议,派姚崇去当河东总管,又被玄宗...

梁芷媚:追忆香港“食坛教母”梁玳宁

背景资料 惊闻香港食坛教母梁玳宁昨晚因病去世,忍不住眼泪直流,真的不可以接受一个多月前还是快人快语的她竟然会离世。 放下手头的事情,打开电脑,想写写她,回忆起与她交往的点滴,不可思议地,我竟忍不住笑起来。 看着与她的合照,就这样哭哭笑笑,敲打着电脑,百般滋味,无计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慈善公益热心人士、跨媒体界别专家 不知道怎样介绍梁玳宁,光辉业绩太多了。 从社会的角度,她突出的...
  共1346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