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来源: 发表人: 2023-08-19 浏览量:4380
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可是最近几十年孝道却出现了断层,孝道观念也淡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化的“改造”,已经成为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消极作用极为突出,集中表现在愚民性、不平等性、封建性和保守性等方面。
  第二,“五四运动”以来,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没有进行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和探讨,出现良莠不分、矫枉过正的问题。
  第三,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左”的思想对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禁锢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十年浩劫,对孝道文化进行了全面批判和全盘否定,使人们难以正确对待孝道文化的合理运用。
  尽管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断层,但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现在社会已步入老龄社会,这就需要赋于新的理念了。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在老龄社会的条件下,如何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孝道文化新理念,发扬优良传统,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根据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赋予新内容;要坚持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培育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要坚持体现老龄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报本思源,爱重生命,维护权益,使孝道文化的新理念成为老龄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