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行不深
我们经常会看见一种现象:许多人手持佛珠,一边与人攀谈,一边手拨佛珠。在我看来这是功夫成片人的境界,对于我们这些还是散心位的菩萨们还是必须专一深入的好。要不然:口念弥陀心散乱,念破喉咙也枉然。
有人会说:“既然临命终时,乃至十念,既得往生。那现在我们又何必着急着念佛呢,”这种想法,是太轻视念佛的行门了。所谓“临命终时,乃至十念,既得往生”这是绝对不会错的。但是我们不可忽略一点,《阿弥陀经》上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如果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能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来念十念佛号,别说十念乃至一念阿弥陀佛圣号,既得往生。然而谁又能保证自己到了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呢?平时都不用功,到了临命终时四大解体,八苦交煎。哪里还记得念十念阿弥陀佛呢?恐怕连一念都想不起来吧!所以要想临命终时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得在平时多下苦功夫。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那我们又该如何来念这个佛号,使得我们的这一念心跟阿弥陀佛相应呢?印光大师说:“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这当中有三个步骤:第一是“念从心起”。就是这个佛号要从内心生起。念佛最怕的就是佛号只从嘴巴生起,而心中还在打妄想,所以我们念的这个佛号,要从内心深处那一念至诚皈依的心生起来。第二“声从口出”就是将内心当中忆持的这个佛号,靠着嘴巴的震动,将这个佛号的声音给创造出来。第三“音从耳入”也就是要将嘴巴念诵出来的“南无阿弥陀佛”的音声,再用耳朵把它听回去。要听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听自己念诵的声音,不能去听别人的声音。我们听自己的声音那是反闻闻自性。如此相续不断,产生一种专注力达到一心不乱,就能於阿弥陀佛相应了。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众生的心,忆着佛、念着佛,现前和将来,决定可以见到佛,也就离成佛不远了。其实我们不用假借其它的方便来帮助,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自自然然就能得大智慧,心开意解,见性成佛。
世尊在《阿弥陀经》中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许多人说:“念佛求往生,那是消极的厌世。或是贪心的想去极乐世界享受。”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其实我们厌离娑婆并不是消极的厌世,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我们未来的人生;我们欣求极乐也不是贪心的想去极乐世界享受,而是往生极乐世界可以永不退。不退转有四不退转:第一个、位不退。第二个、行不退。第三个、念不退。第四个、毕竟不退,它是蕅益大师提出的,它是特显念佛的不可思议。
可能有人会问:“在娑婆世界修行,即使是阿罗汉都尚有隔胎之迷。那极乐世界为何具有这不退转的功德呢?”那是因为:一、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摄持,所以不退。二、因为常常见到佛的缘故,念念求成佛道,所以不退。三、因为极乐世界的水、鸟、树林悉演妙法,增长我们的正念,所以不退。四、常於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外无魔障,内无烦恼,所以不退。
世尊在《阿弥陀经》中再三劝愿说:“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可见世尊说此《阿弥陀经》的本怀,就是为了让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都能够求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