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日常法师:详解皈依离苦得乐第一步(1)

来源: 发表人: 2023-12-13 浏览量:153

日常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今天一方面恭喜、随喜你们,一方面欢迎你们到这里来参加皈依法会。这是本寺每年所举办的最重要法会之一。各位要皈依就应该了解它的内涵,皈依的内涵总共分五点。第一,皈依的意义。第二,为什么要皈依。第三,皈依的方法。第四,皈依以后如何去学。第五,学修的过程当中如何防治出岔,以及皈依的结果。各位学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知道这本论详细说明了皈依的内容。只是皈依必须到寺院来受,因此参加皈依法会时,最重要的是了解第三点——皈依的方法。为了使皈依达到应有的效果,皈依的意义、为什么要皈依,今天也合并在一起重新说明。

皈依的意义

皈依,就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为什么要去皈投依靠呢?因为我们要去皈依的人能够救护我们,所以说∶“皈依,救护意。”“救”是把我们救出来,“护”是保护。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他来“救”?为什么要他来“护”?

为什么要皈依

佛告诉我们的,总结起来不妨列为四点:第一,苦,我们应该知道。第二,苦的原因,如果不希望苦,就要找到苦的原因。第三,断掉苦的原因。第四,怎么断法?那就要修道。有了正确的方法,最后就证得我们希望的境界,而得到究竟的离苦得乐。

佛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是苦呢?难道我们还不知道苦吗?表面上看起来人人知道苦,给你一点黄莲,你一吃,知道这是苦的,给你一点苦瓜,你一吃,晓得这是苦的。但这就是苦吗?知道这种苦就是知道佛所说的苦吗?当然是不一定知道,既然不一定知道,苦的原因就更难知道了。举一个喻来说明,譬如看小孩子玩一项游戏,也许我们感觉这个游戏毫无意思,可是小孩却玩得不亦乐乎。同样的,大人深深的被一项东西迷住,而觉得很欢喜时,小孩也无法理解。所以苦乐的内涵是很难了解的。虽然,我们不一定了解苦,但是,人人都希望离苦得乐,如果,不知道苦的真相,苦的原因,如何能离苦得乐呢?离苦得乐,从浅的意义来说,每个人所用的方法的确千差万别,但从最殊胜的意义来说,只有究竟圆满成佛这条路。世间一般人认识的苦乐,标准不一样。但是,真正学佛以后,会了解“佛佛道同”,没有一个佛例外,对苦乐都有共同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依佛指出来的方法去搞,苦的去除、乐的得到,才能究竟圆满。

唯有三宝堪能救护

佛陀所说的真正的苦是生死轮回之苦。死这条路,也许有人觉得生不如死,宁愿寻求自杀而死。但这种死不是快乐的、是痛苦的,因为这种人是受不了“生”的苦,为了逃避它而去死的,绝对不是因为死是快乐而去死。而且这种死也不是究竟的,因为死了以后问题并没有解决,死后的问题,一般凡夫看不见,但不能因为看不见,就否定事情的存在,如同不能因为没有看过已逝的祖宗,就说没有祖宗一样。我们深入去学佛,就可以透过种种的理论肯定死后并没有结束。最近科学也证实这件事。所以人是一个无限的生命。既然生命是无限,死后去哪里就很重要了。假定去的地方,我们能预先知道,而且是我们所向往的地方,那就会很快乐,如果对于去的地方,一无所知,那就会很恐惧。生死轮回中,下一世会到哪里,真正了解的只有佛陀。既然我们不了解,如何准备呢?当然无从准备起。佛陀告诉我们,去的地方是绝端的痛苦,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够把我们从那个地方救护出来。

世间人忙忙碌碌的,到头来会怎样呢?我曾经看见过一首诗:“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人生再长也只有一百年,死的时候,世间一切事情如同三更梦一样。大家忙著打天下,就算把天下打下来了,但是万里江山就像一局棋一样,就是现在胜了,将来还不知道会怎样呢?全世界的人都在忙碌当中,在忙碌中老了、死了。到那个时候,哪一个人愿意忙毫无意义的事情呢?大家看看,中国的秦始皇、西方的亚历山大、印度的阿育王,他们都曾叱吒风云,征服好几个洲,可是当死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如同梦幻一样,能带走什么呢?这是让我们觉得不安全的地方,所以要找可以救护我们的地方。皈依的原因就是如此。

救护者的条件

了解世间一无是处,相信三宝有能力救护,所以我们就去皈依。广论上告诉我们,救我们的人必定具足四个条件,第一:他已经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自顾不暇,怎么来救我们呢?第二:他懂得怎么来救我们。有很多人自己解决了,但不懂如何去救别人,即使你去求他,他也没辙儿可想。第三:他不但懂得如何救,而且有悲心来救我们。如果他没有悲心,虽然懂得救的方法,但是他会说:“对不起,我今天不想救你。”第四:佛菩萨真正能救的是肯照他的方法去搞的人。所以只要肯搞的人,他一定救,不会分亲疏彼此,你对他好,他救你;你对他不好,他依然救你,这是非常殊胜的条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