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中国文化老师布置了一篇“你眼中的中国文化或中国文化对你的影响”,发现大家都在写分支:佛教、孝道、民俗……左想右想,还是写最熟悉的音乐,于是疯狂码字,历时5个小时32分钟,终于得出一篇看得过去的。虽然写的不好,但由于作者比较得意,故不怕大家笑话,在此一贴:
淮北生橘淮南韵
我喜欢音乐,但以前很少听中国音乐。
并非是我不爱国,只是中国音乐确实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流行歌曲的歌词大都没有什么内涵,有内涵的不好听,好听的又被学校的广播天天放着,早就听腻了;传统的民族音乐要么阳春白雪,自己水平太低听不了,要么下里巴人,听着觉得耳朵郁闷。
高一,我有了一个随身听,但手头只有两盘英文歌磁带,听烦了只能到处去借,后来偶然借到两盘新世纪音乐(New Age)的磁带,就这样,我第一次知道了恩雅、雅尼和英格玛。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恩雅时脑子里蹦出来的想法。恩雅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而深邃,超凡脱俗,神秘圣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她的声音,只有用“天籁”才能形容。你可以随她的歌声,逡游于广袤深洋,崇山峻岭,阔邃林间,无际平畴,万里苍穹,甚至紧紧包裹着你的大气当中。雅尼、英格玛等新世纪音乐家给人的感觉虽不尽相同,但都是能令人觉得听他们的音乐是一种无上的享受。
从那时起我开始到处找新世纪音乐来听,Era、Karunesh等西方新世纪音乐家慢慢被我了解,直到有一天,在Karunesh的作品《Earth Song》中听到一段极富中国韵味的绝美的笛声,我才猛然发现,一直以来,中国与新世纪音乐在我的脑海中似乎是不相干的。既然西方的新世纪音乐家能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找到素材,那么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新世纪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