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沉:
我是前几天听陈征老师告诉我有这个展览的,因为我喜欢陈老师的画,我觉得他的推荐肯定错不了。看了这个展览,我觉得画得是挺不错的。没想到妙虚法师这么年轻,但他有比较高的艺术追求和目标,我觉得很可贵。他的起点是比较高的,不同于一般社会上流行的东西。中国的书画跟佛教都有紧密的联系,许多开宗立派的人物,对后世深有影响的都身居佛门。我觉得从事艺术就应该这样,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不带杂念,不急功近利。佛门中人就是这样。现在对社会上很多从事艺术的人来说,技巧很重要,天赋也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心态。从事艺术的心态怎么样,决定了这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在艺术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我认为正是在这一点上,妙虚法师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古人讲“画如其人”,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画家,急功近利者甚至把画当作谋生赚钱的一种手段,这样的画作自然会流露一种商业的气息,这个画一看就是想卖给人家,想讨人喜欢,想让画商看重。画得非常工细,花了很多力气,精细刻画。就像董其昌所反对的那种,或者就是故弄玄虚,或者媚俗,投其所好。我觉得这样的画风,格调是不高的。妙虚法师的心态是相当好的,他不急功近利,随心所欲,没有负担。我觉得这种没有负担,随心所欲的心态才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心态。只有具备了这样心态的人,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所以我喜欢他的画。我深感到现在的艺术界,确实有一个最根本的,在心态上自我修炼的问题。在世俗社会呆久了,他的心态自然就要跟着世俗走。妙虚法师进入佛门,他是找到了一个修身的好地方。我不知道他的初衷是不是因为画画进入佛门,还是有一些思想上的转变,而遁入空门?不管出于哪种目的,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地方来从事艺术,对艺术是有益的。刚才有的先生谈到,现在的僧人文化和历史上的僧人文化有什么不一样?我认为时代变了肯定会不一样,但是再不一样,僧人是超脱的,画出画来自然是比较超脱,不太着眼于世俗的感情的表达。寻找一个很合适自己理想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特点我想是不会变的。不能让僧人画一些描写世俗的画,不能像一般画家来这么要求。当然这种清静,净化灵魂,并不是说跟社会毫无联系。但基本上是说,出世的一种思想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他这种思想不改变,在艺术上必然也是这样一种流露。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当然妙虚法师还很年轻,前途还很远大,作为艺术的追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来看,他受前人的影响比较大,当然也有自己的特殊追求,但可以看出学谁的东西,受谁的影响。要进一步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向可染先生说的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然后还要跳出来。学习前人的艺术,吸收他们成功的经验,树立自己的一种风格,这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过程。这种要求是非常高的,真能达到这个要求就是大师了。妙虚法师对艺术是非常赤诚的,在追求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一定会在现在的基础上有一个更高的目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