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闻法方式二(2)

来源: 发表人: 2023-12-27 浏览量:303
闻法期间,不管是听开示,还是看书,我们一定要反复地听、反复地看,用心听、用心看,把听过的、看过的内容在结束之前做个总结,思维、观想时就容易了。很多人都听了,也看了,但是没有做总结,一旦要思维、观修的时候,脑子里、心里什么也没有,这个时候再去翻书就来不及了。

  你们都不会听闻,也不会看书。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状态,不用心,结果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明白。不能这样,闻法的时候,一定要恭敬谛听,一定要用心、用心、再用心!

  (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虽然也听了看了,但是没有记住,就像往漏的容器里灌东西一样,存不住、装不住,都淌出去了。我们闻法时不能这样,应该都铭记在心。当然,若是想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偈颂都记住是不可能的,应该抓重点,做总结,这样就容易记住了。记住了,再去思维、观修就容易了。

  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思维,不愿意观修。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记住,脑子里没有东西,根本无法思维。今天大家都进禅房上座了,但还有极少数人在外面东逛西逛,因为他们脑子里没有东西,没法思维、观修。能做到如理如法地听闻,实修就容易了。没有足够的闻思,怎么观修、实修?我经常强调次第,次第很重要,闻思修也有次第。每天讲解的内容都要闻思修。听闻、思维、观修,这是有程序、有次第的。先要如理如法地听闻,然后再如理如法地思维,最后再如理如法地观修。如果没有基础,怎么修都会很困难。

  现在很多人都想修般若空性智慧,但始终都生不起智慧;想修愿行菩提心,但始终都发不出菩提心。这都是因为没有出离心做基础。很多人都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我们每天要打坐、观修,很多人坐不住,静不下心来,不能很好地观修,都是因为没有基础,听闻和思维都不如法,次数也不够。虽然身在闻法的行列中,但是心不在闻法的行列中,这样心不在焉地闻法是不如法的。没有听闻,哪来的思维?没有思维,哪来的修行?

  (三)杂烦恼(掺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法、修法的时候,以及做其他善事的时候,掺杂着贪心、嗔恨、嫉妒、傲慢等烦恼。

  有些人总想:“我要学习很多内容,将来要讲经说法,要有名气,要得到很多很多钱财!”闻法、修法的目的不纯正,贪名声,贪财物,我们闻法、学法不能为了这些。还有的人,同修对你的态度不太好了,看你不顺眼了,不小心碰到你的东西了,坐你的位置了,就心存怨恨。

  具德的上师都会直接指出你的不足、毛病和缺点。这是一种调伏的方法,也是最佳的修行窍诀,但是你智慧不够时悟不到。其实我们的敌人、仇人才是真正帮助我们、利益我们的人,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善知识!因为这些敌人、仇人,包括这些鬼神恶魔,他们能看出来我们的毛病和缺点,而且他们只会看我们的毛病和缺点,不会看我们的优点和功德。他们不仅能看出来,而且肯说、敢说。他们不顾我们的感情,不顾我们的心态,会说我们的缺点,会抓我们的弱点,甚至会伤害我们!他们能指出我们的毛病,让我们消除业障,只可惜我们接受不了。

  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就不会这样了。第一、他们很难看出来我们的缺点和毛病;第二、即使看出来了,他们也不敢说。他们舍不得说我们,因为他们太喜欢我们、太爱我们了,说了怕得罪我们、伤害我们,让我们伤心。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只会看我们的优点和功德,不会看我们的缺点和毛病。

  能直接指出我们的不足、毛病和缺点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善知识:第一、他能看出来你的毛病和缺点;第二、他能指出你的毛病和缺点。他既不是你的敌人和仇人,也不是你的亲人和朋友,他是你的善知识。如果他看不出来你的毛病,觉察不到你的缺点,那他就不适合当你的善知识;若是他和你的朋友、亲属一样,不肯说、不敢说,不舍得说你,那他就不是合格的善知识。该说的时候必须要说,来对治你的缺点、毛病,让你消除业障,这才是合格的上师善知识。

  以前很多具德的上师是怎样摄受弟子的?很多皈依弟子是怎样依止上师的?你们都学学、看看。但现在我们的修行不够、智慧不够,都是颠倒的,都愿意看装模作样,都愿意听花言巧语,就是不愿意接受上师的这种教育,不愿意接受上师的这种摄受。在闻法、修法的时候,上师善知识有时候说重了,心里就不高兴甚至记恨了。这种嗔恨的态度,也是掺杂烦恼的。

  我们在依止上师善知识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放在最低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才有提升的机会,才会有出息。无论上师的学问和智慧是高是低,自己都不能有贡高傲慢之心,傲慢的铁球沾不上功德水。取得修行的成就,不是靠学问、权力和势力,而是靠信心。你们看看那若巴依止帝洛巴时,是怎么开悟的?华智仁波切依止钦哲益西多吉仁波切时,是怎么开悟的?

  那若巴是个非常听话的弟子,有一天,他并没有犯错误,但是上师帝洛巴却无故地发火,还跑过来要打那若巴,由于没有找到别的东西,于是就用鞋底使劲打那若巴的额头,那若巴就昏过去了。当他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就开悟了,跟上师无二无别了。

  华智仁波切的根本上师是无畏如来芽,后来他又依止了钦则益西多吉仁波切。华智仁波切依止钦则益西多吉仁波切的时候,也是经常被上师骂,被上师打。有一次他的上师在门外面喊他:“有胆子出来!”华智仁波切出来了以后,上师拽着他的头发准备打他。这时他闻到一股酒味,暗想,“怎么喝酒呢?还喝得醉醺醺的,难道不知道饮酒违背佛陀的教言吗?”正在这样起分别念时,上师将他打倒在地,一边朝他脸上唾口水,一边用小手指指着他骂道:“你们这些寻思者,竟生起如此恶劣的分别念,真像老狗一样。”他立即醒悟过来,于是将自心安住,顿时一切不清净的分别念全部断尽,在如来芽上师前获得的像黎明般的证悟,此时因“老狗”的名字而变得像日出一般清澈了然。华智仁波切后来说过,“老狗”是钦则上师赐予自己的密名。所以他的许多著作都以“老狗”署名。

  可见,在这样的状态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开悟。但是很多人相续还没有成熟,还不明白这些。上师说了几句,心里就不高兴了,甚至生嗔恨心了。如果你贡高傲慢,什么也听不进去,什么也接受不了,那就不是法器。这种人,实际上什么功德都没有。

  傲慢心有两个特点:第一,觉察不出自己的缺点和毛病;第二,看不出他人的优点和功德。觉察不出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就永远也改正不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就永远学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这样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一个人想要进步,想要提高素质、修养、境界,就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就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功德,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发展,才能提高。作为修行人,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放在最低处,多看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多看他人的优点和功德,这样很快能圆满。

  傲慢和嫉妒是掺杂的烦恼,是毒。有时上师表扬了学修好的人,赞叹了一些管理人员,有的人心里就嫉妒了;看别人有的法器用得好,有的手印打得好,有的考试考得好,有的修法修得好,就又心生嫉妒了。这些烦恼本身就是愚痴,这样的人永远处在愚痴的状态中。虽然你听懂了,也记住了,但掺杂了烦恼,就像一个有毒的容器,即使里面装满了好吃的食品,也不能食用,否则就会丧失自己的性命。

  同样,修行的时候表面上再精进、再精通佛理,若是里面掺杂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就等于在佛法里面掺杂了烦恼的毒,会断送自己的慧命,会丧失自己的解脱之命。刚才不小心喝毒药了,生命无法挽救了,这个对我们的危害不是很大。你喝毒药了,也就是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痛苦,只会失去一条生命。而我们闻法的时候掺杂烦恼会断送慧命,会丧失自己的解脱之命,这样我们要永远在六道中轮回,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要失去不计其数的生命。后果很严重!所以心态很重要啊!

  我们闻思和修行的时间短或次数少都可以,但是不要掺杂烦恼,否则危害会非常大。一定要端正身心,调整心态。现在我们还没有生起真正的智慧,做不到彻底断掉烦恼,但是要尽量做到不掺杂烦恼。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个缺点,降伏烦恼,最起码闻法、修法的时候,不要让它生起来,不要让它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今天讲的这些行为,也是和“心”有关系的,主要还是“心”。覆器之过、漏器之过和毒器之过都是过患。尤其这个“毒器之过”更为严重,大家要注意。

  今天我们讲闻法、修法的方式,包括我们做任何善事的时候,都要有清净的发心,清净的行为,才会产生清净的结果,才会取得好的成就。否则,表面上再精进,形式上再如法,实际上都是造业。塔波仁波切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现在很多人说:“佛、上师善知识们都这样讲,念佛、念金刚萨垛百字明就可以消业。业消了就好了,多积功德、多做善事,一切就顺利了。”都肤浅地理解字面的意思,也不去挖掘其背后的深义,然后就盲目地、猛厉地念。还想:“我念金刚萨垛百字明,把业统统地消掉,病要好起来,家要平安起来,工作要顺利起来,孩子的学业要有成就。”还跑到庙里花了几千块钱上高香。然后祈求发财、中奖,又去做生意,买彩票。过了三四天、半个月,却没有改变,一切都是老样子。病也没好,家也没平安,工作也不太顺利,买了很多彩票也没中奖,就开始怀疑、埋怨了:“不是说念佛就好了吗?不是说念百字明业障就消了吗?不是说上香拜佛就都好了吗?业障没有消啊!”自己不明理,反而去埋怨佛,埋怨上师善知识。

  没有明白佛理,心不到位,只是在表面上、形式上做就是这种结果。修金刚萨垛除障法、念百字明要如理如法,上香、拜佛也要如理如法,念阿弥陀佛要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地念,这样才能受益。你做到了没有?你身口意清净了吗?平等了吗?是自在、随缘地念佛吗?如果你心里不清净,还存有贪心;如果你没有随缘,还在攀缘,那你就是不如法地念佛。不如法地念,虽然嘴上念的是佛,但心里念的是魔,你着魔了!

  修金刚萨垛除障法,最起码要具足四种对治力;烧香拜佛,最好要有三轮体空的见解,起码也应该诚心诚意、一心一意,不能有妄想、分别。但是你做得都不如法,“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这句话正好符合你了,这种果报正好落在你身上了,还想病好呢!没恶化就不错了。

  如理如法地做善事才能受益,没有受益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法的问题。大家都要明白,无论闻法或修法,还是去做其他善事的时候,都一定要调整心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