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殡葬文化
- 生命感悟
失独者——一群需要真爱的老人们
来源: 发表人: 2023-12-27 浏览量:245
失独者——一群需要真爱的老人们
又要到春节了,又要到他们“过劫”的日子。今天,国家卫计委发了一个通知,一位阿姨看后和我联系时哭了,她看不到希望;晚上回来,群里一位叔叔发了一封他妻子写给他亡故的孩子的信,看得我泪流满面……走进这群老人们,三年多了,一直在悄悄进行着,只有极少数好友知晓。本来想一直默默继续下去,可是有些话我不说,我觉得没有多少人能了解实情了,最主要的一点,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有限,这个群体需要更多真正有爱心的人帮助。
前不久,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单独二胎”的政策,举国上下无人不知,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条决议的背后有多少辛酸故事和汗水与泪水的推动;今天,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失独者“加大经济扶助”的对象是“女方年满49周岁”,且提高后金额的标准是:“城镇每人每月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70元”,通知中对老人们一直诉求的医疗特扶和养老特扶没怎么提及,这些都没有多少人关注。
对于经济扶助,不是失独人员的主要但也是重要问题,虽然通知让人无语,还是想简单说几句。对于江浙地区的失独老人来说,大部分不存在太大经济问题,但不是代表没有,就像金华一位阿姨没了孩子老公也离去自己却患绝症一直都是群体内人员经济资助,只是,这个问题没有中西部及华北地区突出。但一旦有困难时,这个群体是空前团结,就像前不久刚离世的湖南的“诚诚妈”生病及离世,一直都是全国各地群体内的人帮扶,虽然素不相识。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中央官员对通知经济扶助标准的解释大致意思是,城市培养小孩比农村花费多。我不知道制定这个标准的人有没有想过:农村的失独人员大部分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农村思想通常是养儿防老,而孩子是一家经济的顶梁柱,孩子没了,经济来源也就没了,他们几乎都没有养老保险,医保政策也不像城镇那么优惠。。。
他们需要更多的,是精神慰藉和大家的理解尊重,并非怜悯。
在我接触的这三年多时间里,社会上有很多人想帮助他们,有个人也有公益组织,却没有多少能长期坚持下来的。最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爱心人士目的不纯,有些是做课题有些是想借这个群体出名等等,没有纯正爱心和耐心的人士和组织在这个群体帮扶中是不被大家认可接受也不能长存的;二是群体人员情绪波动太大,这个群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受到创伤后的刺激及心理适应能力不一,有部分人员情绪波动太大时会有偏激言行需要大家的爱心包容开导;三是这个群体抱团取暖有很大一部分人员是为了维权,这触及部分爱心人士及组织的忌讳。
关于维权,据我所知,全国各地,无论哪个级别的维权,老人们提出的第一条永远是“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他们不想他们的血泪史在其他家庭重演。正是这几年来他们一次次严寒酷暑忍饥挨饿的维权行动,尤其是今年夏天他们直接中央上访要求当面答复时,上面回答“年底会出政策”,推动了“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我认识的一个阿姨,老公去世两年左右,儿子意外去世。没多久,她走进了维权的队伍,她的理由很简单:“我不想我的悲剧在更多家庭上演,我更不想这么多兄弟姐妹的就医养老等那么凄惨。”她是一位坚强的阿姨,更是一位理智的阿姨。她的维权道路,不是无理取闹,也不是影响公共秩序,她一直在依法理性地和政府沟通着……
这个群体的队伍,每天都在扩大,每个人的故事说出来都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却刺痛人心,我不想一一例举。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却因害怕触碰伤痛而隐藏着自己的身份;他们中农村的没有多少经济来源和精神帮扶,对未来一片茫然;他们中城市的可能有医保和劳保,也有些公立养老院的优惠政策,可是他们担心的是紧急情况下家属签字,尤其是最普通常见的别人问候一句:“你家孩子……”。他们是一个孤独的群体,更是一个受过伤害无法痊愈的群体;他们期待着社会群体的融入,却又害怕着这个过程中受到伤害;不了解他们的心理、不会换位思考,那么一不小心说出的简单平常言辞,有可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伤害。但是,他们更是一个坚强的群体,他们也一直在自我成长。记得有几个叔叔阿姨在其他群里有着偏激的言行之后,悄悄和我说:“我知道我那样的情绪不对,可是我就是心理难受无法控制,下次我会找个合适的发泄方式。”除了少数长期坚持下来的志愿者,他们主要靠“过来人带新人”,相互帮扶走过那些黑暗的日子,擦拭着伤痛的泪水。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让我们给身边的失独老人们一份真诚的关爱和融合,下次碰到一些中老年人情绪激动时,多些爱心和忍耐……
杭州失独父母家园群主、志愿者 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