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境中把握自己难度很大,但是成就也快。没有对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对境修一刹那。在对境中很难把握,可一旦胜利了,就是真正的胜利。你们现在作为在家居士,没有到山上修行的机缘,但是尽量把握人身,在生活中、工作中去学修,这样修行成就特别快,做到了这些叫智慧。
远离一切散乱境,依止殊胜寂静处
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要尽量远离散乱的境相。这些境相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外在的境相主要指环境,修行的环境也很重要。我们现在没有太大的力量,很难改变环境。很多时候,我们不仅没有改变环境,反而被环境改变了。其实,如果我们有一定的修行,有一定的定力,有一定的智慧,就可以改变环境。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力量,就要选择一些比较清净,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
环境与周围的人都很重要。我们没有开悟证悟,没有登地之前,会被环境、恶友转变和影响。所以你们到山上来,到寺院来学修是对的。我们现在需要这样的所依与助缘,否则很难进步,很难突破。我们这个地方和一般的寺院不一样,这里有正法,每天都可以修持正法。现在很多道场、寺院都没有正法,也学不到正法。去那样的地方,对我们的修行不但没有多大帮助,反而还会有障碍。
很多人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跑过很多寺院,也去过很多道场。现在很多寺院、道场都变成使人相续散乱的场所了。跑来跑去,走来走去,相续容易受到严重的染污,这样瞎跑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殊胜的道场,然后在那里学修。现在交通方便,能住几天住几天,不是要长住。这个也要靠缘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缘,都有这样的福报。修行不能勉强,一切随缘。若是自己有这样的机会或机缘,也不能错过。
我经常跟大家讲:“任何时候都要把握适度,不紧不松。”包括到寺院、坛城修行也一样。有的人特别执着,勉强自己,没有这个机缘,还非要强求,这是错误的;有的人有这样的机缘,但是还不珍惜,不重视,这也是错误的。
其实依止寂静处是对的。我们的历代祖师都是依止寂静处而最终成就的。不依止寂静处怎么成就呢?修行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和修行很难把握自心。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尽量依止寂静处,依止善友,尽量远离散乱的环境、场所和恶友,这点很重要。
朗措玛寺是个实修的道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寂静处。这里只有正法,只有实修,没有别的。这里的人,和其他道场的人不同,他们都受过教育,都有一定的修行。所以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他们都是善友。若是有这个机缘和福报,希望大家都能到这里来修行。你到这里来,只会有收获,不会有损失;只会有进步,不会有退步。
朗措玛寺的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通过大家的帮助,这里的条件也好多了,所以我希望并且欢迎大家到这里来学修,这样对你们今生的解脱有极大的帮助。也可以说能在这里认真学修的人,今生绝对能解脱,能即身成就。
在山上修行肯定轻松、容易、方便。但是如果暂时没有这个福报与机缘也没有事,你就努力做。有人说:“我有家,有工作,离不开怎么办啊?”那没办法,你只能先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把家人变为善友,尽量在生活、工作中修行。如果你暂时不能到山上,到寺院修行,也不要着急。做功课也不是很重要,你可以先不学不修,先去除家里的障碍。把家庭内部的关系处理好,把家人照顾好,感化他们,让他们高兴、感动。不然有很多障碍,修行也难。
我们这些同修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表法表得好,在家里现身说法,让家人非常感动。家人特别支持,到时候就会提醒:“哎,快要上课了,快要修法了。”家里人高兴,不但不阻碍自己,甚至还帮助自己,提醒自己,支持自己学修。这种人上山也没问题,家人支持——老公拿钱,儿女拿钱,不但有路费,还能做一些功德。我们也应该这样,先别执着修行,先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把自己的家人变成善友,这样不用离开家也能修行了。
学佛修行的条件、助缘具备了,处处都可以成为寂静处。现在科技发达了,在家里通过互联网,随时都可以亲近上师,听上师开示,和同修们共修。不用设佛堂,设坛城,迎请上师三宝,也不用和同修道友联系。把电脑打开,里面应有尽有,上师父亲有了,坛城母亲有了,同修道友、兄弟姐妹也有了,全家欢聚,开心、快乐啊!应该这样修行。依止寂静处,依止善友很重要;远离散乱,远离恶友也很重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