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的是断恶行戒、行善法戒,接下来是饶益有情戒,这是菩萨的戒律。作为菩萨,作为大乘修行者,要利他,要饶益众生。佛讲了四种方法:布施、爱语、同行、共事。我们现在都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如果你发菩提心、受菩萨戒都是真的,那你就是大乘修行者,你要负这个责任,要受持这个戒律!
布施就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恼害众生,还要利益众生。在家里、在单位、在外边没有要求,不求回报,无私地付出。在家里多干家务,无怨无悔;在单位给你安排工作,心甘情愿地做;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就帮同事做,任劳任怨……这都是布施。你不是要受饶益众生这条戒吗?所以就要布施、付出。他人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一般的情况下就要随顺他人。在家里、在单位、在外边都这样做。
爱语就是说悦耳语,说好听的话。不要总跟人吵,不要总说是非,不要总评价别人:我单位领导如何不好,我同事如何没有能力,反倒升官了……心里总不平衡。他升官是他的命,是他自己的福报;你一直认为自己比他强,但是却没有升官,这是你的命,是自己福报不够,因缘不具足。如果福报够了,因缘具足了,你也会升官。同样你升官以后他们也会这样想。
人都特别自以为是,都觉得自己好,他人都不如自己。人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凡夫就是这种个性,就有这样的习气,看自己的时候就看优点;看别人的时候就看缺点。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己就感觉不出来。
既然他升官了,肯定是比你好,比你强,你就得承认。但是自己不承认,心里还不平衡,烦恼不已。众生得到安乐,得到好处了,我们应该随喜才对。作为大乘修行者,不应该嫉妒他人,不应该说他人的是非。我们经常说:“我要为众生,我要给予众生安乐!”现在不用你给予,他自己得到了,你心里为什么不舒服啊?因为你说的那些都是假的么!如果你真心这么想,没有通过你的帮助,他自己升官了;没有通过你的力量,他自己发财了;没有通过你的付出,他自己生活好了……你应该随喜,应该发自内心的高兴才对啊!
我们现在随喜也是表面上的。他人做功德了,修福报,积善根了,都会说“随喜!随喜!”说得都很好。你心里真的随喜了吗?心里真的替他高兴了吗?你要好好问问自己的良心,你是不是表里如一?随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他人有功德了,积善根了;得到好处了,有进步了,有成就了,你能发自内心地随着他欢喜、开心,这叫随喜。随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之心,不是一种行为,不是一句话!
回向同样要发自内心。我有功德、有善根、有福德了,然后将这一切全部给他人,让他人也有同样的功德、善根、福德、成就……心里这样想,这叫回向。回向不是一种行为,不是一种言语,而是一种心态。你有没有真心地这样想?如果有,才是回向!虽然随喜回向好,但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才有功德、才有力量!
如果你不贪着、不执着,真能发自内心地将功德、善根、福德施舍给众生,这个功德不得了啊!有智慧的人,不会贪着世间的财富、名誉等,而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功德、善根、福德,这才是真正的如意宝啊!会让你得到很多很多的利益。
在家里不跟他吵,不跟他争。吵什么、争什么呀?要说爱语!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也想把家人度进来,我也想把同事度进来,但是为什么不行呢?”因为你没有用四种方法摄受众生。布施你没有做到,没有为他们付出,没有好好表法。爱语你也没有做到,没有和他们说悦耳语。
同行就是做利益他人的行为,做对他人有利益的事情,帮助他,替他做事,让他高兴。
共事就是和他做同样的事情。比如在家里,跟家人一起生活,平时要跟他做同样的事情。
只有大乘行者,真正的菩萨,才有摄受众生的四种方便,才有这个能力!这样你才能把他领入佛门,才能帮助、救度他。
在家里、在单位、在外边,对那些众生,你能做到这四种善巧方便,就一定能把他拽回来,一定能把他领入佛门,然后学佛修行就没有问题了。
为什么父母儿女、亲戚朋友都没和你一起学,因为你没有表好法。好好表法,这也是一种传法,这叫现身说法!这个力量不可思议!让他们亲身感受,亲身体会,亲眼所见你的变化与进步。你学佛修行以后,所得到的这些好处和利益,使他们不得不学。谁不追求这些?谁不渴望这样?是你没有展现,是你没有好好表法,所以他们没有跟你学。这都很重要!这是简单地讲,详细地讲还有很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