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把佛法当成一种学问来研究,这样你看一看,听一听就可以了,但是只能增长知识,不能得到智慧。有的人只想求世间的福报,那你种一点善根,做一般的善事,积一点福报就可以了。还有一种人想解脱,想成佛,那么就要靠实修实证,按传承,按仪轨,按次第,按上师善知识的要求学修,最后才能达到目的,否则是不可能的,解脱成佛没有那么容易。
佛法的真实意义就是依靠它能解脱成佛。所谓解脱,是在任何情况下,永远不起烦恼,没有痛苦。所谓成佛,是福慧圆满——福报圆满,智慧圆满。生活圆满,心灵圆满,在解脱的基础上,不但没有烦恼痛苦,还一切圆满,这是成佛。
修行强调次第,强调基础。我们现在修净土也强调基础。没有前行的基础,是不可能成就的。修净土也要先修出离心,先发菩提心。有出离心的基础,有菩提心的摄持,再念佛号,才能成就。《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都讲“发菩提心,一心念佛”。发菩提心是前提条件,然后再专心念佛。你没有放下贪念,没有放下自我,心怎么能静下来呢?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你能做到吗?没有前行的基础想做到这些是不可能的。
有人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身体状况而学佛,有人认识到做人苦,因为在六道轮回中苦而求往生。请问,带着这些想法学佛是不是还没有脱离“有所求”?是不是还没有离开贪嗔痴?
答:刚开始修行时可以这样,这不叫贪,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刚开始修行,做不到一点也不执着。比如善,不执着善也就做不到善,执着善也是修行。我们首先要执着,执着出离心、菩提心,经过执着的修法最后达到不执着的境界。等你真正能达到放下、不执着的境界了,那时怎么做都行。其实这都不矛盾。那时我们可以不执着地去忏悔,可以不执着地求往生,可以不执着地做家务,可以不执着地成家,可以不执着地抚育孩子,都是可以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来都是一体的。
哪里都有佛菩萨,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有真正有修行、有成就的人。执着安静的地方,执着出家人的生活,这也是执着。如果执着了,出家也是造业;如果不执着,在家修行也有功德。为了了缘、了债、了生死,为了救度这些有缘的众生,需要与他们接触,否则你怎么救度他们呢?各有各的缘,各了各的缘。对修行人来说,各有各的责任与义务,各尽各的责任与义务。这就是修行,不是非要强求出家或在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