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台湾佛教启示录:僧伽教育的现状与反思1

来源: 发表人: 2023-08-27 浏览量:4709

台湾蓬勃发展的佛教团体为佛教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空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台湾的僧伽教育(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教育之于佛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佛陀作为大觉者也是教育家而被尊称为“人天导师”。

在台湾,由于佛教团体的勃兴,从而产生了许多佛教团体兴办教育的现象,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这种现象被称为“佛教兴学”。台湾佛教团体所办教育体中有综合性大学,比如佛光大学、华梵大学等,这些大学都设有宗教系所,培养佛学研究人才,在佛教教育之外,其专业门类也十分广泛,并且文理兼顾;还有专门的佛教学院,如法鼓佛教学院。这些大学和学院具备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的设置和课程安排,并不强调其宗教背景,可以看做是台湾的宗教性财团法人所创立的民办或者私立大学,即以佛教的资源投入世间法的教育,以兴学的渠道参与社会、深入人间。

除了高等教育外,台湾佛教兴学还有多种形式,慈济在2000年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全化教育”设计,同时还开展广泛的社区教育。中台禅寺也建立了中小学,并且推广社会教育,这些教育机构和组织以佛法精神为指导,以广泛的社会大众为教育对象,都是佛教团体弘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情况的概述是就广义而言的佛教教育,包括了佛教对社会的教育,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对僧团内部出家众的教育,亦即僧伽教育,才是佛教教育的根本。其培养目标是通常所说的“僧才”,有别于佛教团体的兴学和佛教研究系所的研究人才的培养,更有别于佛教的大众化教育。因为僧人是住持正法的根本,缺乏僧才就无法支持佛教团体的发展,其他形式的佛教教育也难以为继。

就僧团教育而言,如何培养合格的僧才?是延续传统的丛林教育,还是开展学院式的教育,又或者是两者相结合?这已经成为了现代僧伽教育思索的方向,也是两岸佛教团体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台湾访学期间,通过对台湾几大宗教团体负责人、相关工作人员的走访和与学界专家座谈,对于台湾僧伽教育发展的情况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反思。

一、 台湾僧伽教育的模式

目前台湾僧伽教育仍以佛学院的影响最为广泛,但不同的僧团对于此方式做出了相应的改进和补充,还有些僧团依然保持着相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归纳起来看,台湾当前僧伽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系统化的佛学院教育

台湾很多佛教团体都建立了佛学院来进行僧团的系统化教育,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福严佛学院、圆光佛学院、中台佛学院、香光尼众佛学院、佛光山丛林学院等。这些叫做佛学院的机构,有些是道场为了自身的僧团教育而组织成立的内部教育组织,有些是佛教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为开展僧伽教育而专门成立的教育机构。与传统意义上的丛林教育存在区别的是,这些佛学院设有固定的课程,根据僧团建立者或者导师的教育理念不同而有各自的规划。

比如福严佛学院始于印顺法师在台湾建立“福严精舍”之后,有许多法师追随印顺法师研习佛学义理,发展到1961年3月成立了“福严学舍”,是当时台湾唯一的男众僧教育机构。依照印顺法师在《论僧才之培养》一文中所说:“佛教的弘法人才,不单是对于佛教知识有所认识,因为弘法不是知识的灌输。尤其是身为宗师的出家众,要想真正能够摄受广大信众,给予佛教的真利益,除教知识外,必须要有高尚的德行和精勤的修持。”福严佛学院的办学理念为“教导佛法的正知正见、陶冶高尚的宗教情操、指导如法的修学方法、力行和合的僧团生活”,在课程设置上最初按照印顺法师的规划,以经律论佛典研读为主,其中僧伽戒学的熏修成为教育的重点,还有禅修、任事能力、宗教情操和弘化技巧的培训。起初分为初级部、高中部、研究部三级,后改为“大学四年,研究所三年”,并从1993年起复归为一所纯粹的男众佛学院,学员大都是来自各个道场的比丘。

与福严佛学院不同的是,中台佛学院是一所以中台禅寺僧团为培养对象的佛学院,并不对外招生,其课程体系的理念被称为三环一体,即“教理、福德、禅定”相结合。中台佛学院目前有男众佛教学院和女众佛教学院,都设有研究所和大学部,学院课程包括佛学和世学,佛学方面兼备戒定慧三学,世学部分有国学、美术、资讯、外语、书法、武术等课程。除了上课之外,僧众还有早晚静坐、定期的禅修等行门功课。

此外最突出的例子是佛光山,在佛光大学、南华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之外,佛光山建立了丛林学院来进行专门的僧伽教育。佛光山丛林学院也就是佛光山系统的佛学院,建立于1973年,其前身是寿山佛学院,起初的培养对象都是出家众,但后来成为不附属于寺院的独立教育机构,教育对象也演变为兼顾僧俗二众,并且不仅限于佛光山僧团。佛光山丛林学院其建构和组织系统都比较庞大,分为国际学部和专修学部,仅专修学部就包括佛光山男众佛学院、佛光山女众佛学院和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佛学院,属于大学教育级,佛光山丛林学院学制四年,学员完全按照钟板作息,每日早晚课、出坡劳动、大寮轮值,作息和规范都是以出家众的标准要求,并且注重学生的生活教育,从日常来进行僧格的养成,旨在培养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专业佛教人才。

这些佛学院,无论是只针对僧团内部开展教育还是对外进行招生,都已经具有了和以往的丛林中僧伽教育不同的现代化特征,逐渐建立为系统化、学制化的教育模式。在台湾佛教界,很多僧人都会选择进入这类佛学院来进行学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