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也谈人生

来源: 发表人: 2023-08-27 浏览量:560

                                                也谈人生

  人啊---从出生到西去,从学步开始,到满头银丝,学了一辈子,拼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劳作了一生,追求了一生,节俭一生---可是最后的结果是连一根草都带不走,更别说什么金钱和物质---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又赤裸裸地的离开这个世界,又来一个轮回---人这一生最宝贵的是抓住你在世的每一分每一秒,做点有益的事,在你活着的时候,在你有感知有思想的时候,是你在人世正度过的时光,多做点好事,善事,享受人生,不要游戏人生。---这才是生命的内涵和意义,是最该珍重的---

  我们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兄弟姐妹的关系就象是天上飘下来的丝丝细雨,在飘洒的过程里,偶尔相聚在一起,最终却各奔东西,归于尘土,或许老死不再往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兄弟本是同根生,若及若离两离分。夫妻感情缠缠绵绵,有爱有恨,有好有坏,难以评说、、、

  也就是一辈子离不开钱---钱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钱也是可以救命,钱也可以害命----钱是世界上最有争议的东西---最救人最毁人最没良心的东西----是人最爱也最离不开的东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它牵着众生的鼻子走,直到人生最后一幕,还是纸钱晚风吹送。去西天极乐世界去也。

  世事无常,富贵如烟,繁华易逝。人生如梦,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则希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都是希望自己的情怀能传诸后世。

  古人说“老”实则言“死”,用“老”字代“死”字而矣。中国人向来就忌讳说“死”字,比如。王阳明在一篇给人写的墓志铭中发感慨说:“若汉之萧、曹,使不遇高祖,乘风云之会,固将老终其身于刀笔。”意思就是,到死也不过是个刀笔小吏罢了!

  人生在世,创商海,捞世界,风风火火,喜怒哀乐,不甘寂寞,斗来斗去,不知不觉老之将至矣。不管你承不承认,这都是事实。

  思想界理论界争论得如此激烈,也是不甘寂寞,希望将自己的思想传于后人罢了。希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生死悠关,谁也躲不过去。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我们谁也不知自己何时离去,也许在网络看不到江城身影,江城就已经绝尘而去。

  如何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走好,善始善终,是我辈当思考的问题了。这个话题过于沉重,许多人不愿意触及。无人愿意点破。

  “人生易老天难老,”“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撕杀搏击,一争高下。

  人生在世,应人淡如菊,应当彻彻底底地在心内、在身外、将自己完全放逐才对。人生要玩好两个球“一个是发现自然,顺应和运用自然;一个是发现社会,顺应和运用社会。”但要玩好这两个球并不容易。有时甚至于是痛苦的。只能追求负责任之苦与尽责任之乐的交替与统一。

  珍惜光阴,做点有利于社会的事。希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 江城学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