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末法时期“幸遇真乘”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法师在此地叙说,他生在末法,我们也生在末法,虽然都生在末法,我们的时代相去将近三百年。三百年前的社会,跟今天的社会不一样,那个时候是太平盛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值得赞叹。清朝最盛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朝代总共一百多年,真的是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人民安乐,贤人很多。换句话说,他们受教育的机会比我们殊胜,高僧大德时时处处都能遇到。我们今天生在乱世,不但是乱世,可以说是大乱之世,伦理道德没有人讲,偶尔我们讲讲,还受到许多批评指责,说我们落伍赶不上时代。我们想想这个话也没错,我们是落伍,时代往哪里走?往毁灭的边缘上走,往疯狂境界里面去走。再想想我们这个落伍未尝不是好事,如果像经上讲往“胜地”上走,我们落伍,那我们就错了!所以在现在我们幸亏落伍,要不落伍就跟他们歌舞厅里疯狂跳舞,日夜不休息,就干这些事情,狂欢之后果报在恶道,所以幸亏落伍,我们自己也肯定自己落伍。可是在另一方面我们是在精进,在智慧、在德行上我们没有落伍;在自私自利、争权夺利、贪瞋痴慢,在这上面我们真的是落伍,落伍有什么不好?我们所精进的那一面,他们也落伍了;他们精进的那一面,我们落伍了。两个比较比较,我们的心也能得到一点安慰。
在末法时期我们“幸遇真乘”,我们的幸比他还要难得,在这个时代,我们也遇到这部经典。难得的遇到他的批注,说实在话,他要不这样详详细细给我们注出来,我们《地藏经》念不懂,哪里懂得经文里头含的有这么多意思在里头?青莲法师又何尝不是佛菩萨化身应现的?《地藏经》流传这么久,从来没有人做过批注,也许有人作批注,批注失传了,没传下来。现在在《大藏经》里面,古人的批注就这么一种,没看到第二种。我们从这上来看,从批注内容来看,他要不是诸佛如来再来,也是观音、地藏菩萨之流,哪里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会说得出来?这一段序文里头言简意赅,文字不多,说得多么透彻,层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我们今天遇的真乘,是这个批注——《科注》。后面他说的几句客气话:
【聿崇随喜之心,用作津梁之地。聊申管见,略释题名。】
这是他的客气话。“聿崇随喜之心”,随顺诸佛菩萨应化随缘度众这个心,随顺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心愿。“用作津梁之地”,这是讲他写这个批注,帮助我们开辟一条路径,架一座桥梁,让我们这些薄地凡夫,由他这个桥梁、由他这个路径趣向大乘。“聊申管见”,“管见”是古时候的成语,“以蠡测海”;管子很细,从管子里面看东西,那个范围看得很小。这是谦虚,自己对于佛法大海只略知道一点点,这客气话、谦虚话。为我们批注这部大经,这个批注就是他体会到精义之处,为我们说出来,给我们做向导,现在的话说,帮助我们做导游,游历地藏法门的境界,我们在经里头看不出来,他给我们讲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