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玄义”是指讲经人的心得报告

来源: 发表人: 2023-09-13 浏览量:490

“玄义”是指讲经人的心得报告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五重玄义”是天台大师,隋末唐初智者大师,解释一切经论的一个规矩,他有他特别的方式。在没有讲经之前,先把全经的大意用五个科目来介绍,这是称为五重玄义,玄妙的义理。第一个此地在第四行,诸位看到第二个字:

  【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

  智者就用这五种方式,介绍全经的义趣。没有讲经之前,先介绍全经大意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对初学人来说,经文很长,讲解需要时日,要很长的时间,他不了解经典的义趣,很难产生兴趣。尤其是大经很长要讲很久,他就没有耐心,不愿意来听。先把全经大意介绍,他一听经上有这么多好处,这样殊胜,引起他发心,把这个经听圆满、学习圆满,有这个意思在,这是先讲大意。第二个意思是对老修的人,老修的人不要听经,经他听过多少遍了,听这个干什么,专心修他自己的法门,他喜欢听玄义。“玄义”是什么?讲经人他的心得报告。可以从这一次讲演当中,知道他对于佛法深入的程度,很值得老修行人做参考;他修持的功夫、他的见解、他的智慧,都在这一段里面表达了。所以老修喜欢听玄义,不喜欢听讲经,讲经照着经文,你会讲,他也会讲,他要听听你的心得。

  古代讲经的法师,在讲经文之前都有这种说法,可是方式各个人不相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大概有十几种方式,各人自己可以搞自己的方式。天台用这五个纲目来解释,贤首就多了,贤首用十条,十个纲目,华严这一家“十门开启”。也有用简单的,也有用复杂的,古代的法师都不相同。但是到了后来,大概到了唐朝中叶以后,其它法师那种形式、方法都被淘汰,没有人采取了,唯独贤首跟天台留下来。这是经过历史的淘汰,证实这两家的方式好,所以被后人采取,无论是注经、讲经都循着这个规矩。尤其是天台家,在晚近比贤首更受欢迎,为什么?贤首太麻烦,天台这五条简单,那个太麻烦。

  到现代这个时代,再给诸位同修说,五重玄义也不吃香,为什么?现代人看到五条已经是太多、太麻烦了。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当年开班教学,教导我们讲经,告诉我们五重玄义、十门开启,我们自己不能不懂,你不懂你不能算是一个讲经的人,你要懂;但是用得上用不上?用不上,现代人你讲这五条会把人都讲跑掉了,没人听你的。怎么办?现在讲经最好是讲一个讲经的因缘,说明我们为什么讲这部经,然后就直接讲经题,经题讲完了,就“如是我闻”,直截了当,现代人最欢喜。进入到工业时代,大家工作繁忙,分秒必争,哪有时间来听你讲闲话?所以我们要懂得现代人的根机。佛法着重在“契机契理”,你虽然是如法来演绎,但是你不懂得现代人的根性,结果还是失败,所以一定要懂得现代人他需要什么。因此古大德的批注,只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决定不能搬出来,你要把古人批注全盘搬出来,你决定行不通,你讲经决定失败,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原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