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三德秘藏: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来源: 发表人: 2023-09-13 浏览量:2007

三德秘藏: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地藏是别,菩萨是通,是通称,地藏是别称。前面跟诸位同修提到过,实在讲地藏还是通名,因为凡是修学地藏法门的人,依地藏本愿自行化他,这个人都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很多,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将地藏简单做一个解释,批注诸位自己可以去看,我讲不一定是批注里面的意思。“地”是大地,大地是能生能育,能够生育万物,我们知道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一切矿物都不能够离开大地,大地里面含藏着无尽的宝物,这个宝物能够供养一切众生。佛用这个来作比喻,比喻我们的心地;前面序文里头已经说过,宇宙的缘起、生命的由来,都是从一念心性里面生出来的,佛将心性比作大地。心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尽的德能,将这个比喻作宝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心地里面含藏无尽智慧、德能宝藏。而且这是一切众生都有的,并不是诸佛如来才有,菩萨有,我们凡夫就没有了,凡夫也有。不但我们凡夫有,连恶道众生、阿鼻地狱众生,也没有一丝毫的欠缺。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从心地宝藏来看,确实是生佛平等。在佛的果位上并没有增加一点,在我们凡夫的地位上也没有减少一点,都是圆满具足。但是生佛迷悟不同,觉悟的人这个宝藏自在受用,落实在受用当中,佛法称为三德秘藏。这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在觉悟的人他有这三种受用。而且这三德每一种里面,都含着有常、乐、我、净这四种德,这四德叫四净德,清净之德。我们凡夫很不幸迷失了自性,所以这三样东西,我们虽有不能现前,虽有常乐我净,得不到受用,我们跟诸佛菩萨差别在此地。所以从性具上来说我们没有差别,从作用上来讲我们有差别,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觉悟,教我们回头,教我们恢复德用,也跟诸佛菩萨一样。

  ……

  【三德秘藏,蕴在一切众生身心之内。】

  “蕴”是蕴藏,藏在众生,我们自己是众生。我们身心确实具足三德秘藏,藏在这里面。

  【诸佛悟之而证得。】

  “证得”就是落实,落实在他生活上,它起作用了。

  【众生迷之而流转。】

  众生是迷了自性,流转六道轮回,过这些苦日子,苦不堪言。

  【然此秘藏,初无改移。】

  但是三德:般若、法身、解脱,它没有迷悟,所以在佛没有增加一点点,在我们凡夫迷位也没有减少一点点,它是如如不动。地藏菩萨从最初发心,

  【从发僧那之初。】

  就是最初发心,一直到他修学圆满。

  【及住等觉之后,自行化他,总不离此心秘藏也。】

  这就是地藏菩萨自己修学跟教化众生的依据,他凭什么修行成功、凭什么教化众生?就凭自性本具的三德秘藏。地藏如是,每一尊诸佛菩萨亦如是,这是给我们说出佛法教学理论的依据。不是随便说的,不是一个人创造发明,不是,是自性本具的。底下这两句话也很要紧:

  【此心秘藏,即是涅盘。】

  “涅盘”这个名字,学佛的同修们都很熟悉,但是涅盘真正的意义,能说得清楚的人不多。此地也有个解释,给我们解释涅盘的意义。在第七行的下半段:

  【梵名摩诃般涅盘那。】

  我们中国就把它翻作涅盘,意思是大灭度。这是译经法师翻涅盘,把涅盘翻作大灭度。大就是法身;灭就是解脱,灭烦恼、灭生死,我们今天讲所有一切意见,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灭了;度就是般若。

  【此三法中。一一皆具常乐我净,故名为德。】

  为什么叫三德秘藏?三是说法身、般若、解脱,德是说“常乐我净”。法身有常乐我净,般若有常乐我净,解脱有常乐我净;“常”永恒不变,“乐”永远没有苦,像世尊讲极乐世界一样;“我”是自在、大自在,“净”是清净不染;与世出世间法毫不沾染,所以称它作德。底下又说:

  【此之四德,不离我心。】

  是自心本来具足的。这当中解释比喻大家自己看,我们接着看第五面,第五面第一行最后一句,我把这个连到这个地方来看:

  【虽在迷时,隐而不失。】

  只是“隐”,就是不能现前,并没有失掉,我们的三德秘藏没失掉。

  【正当悟处,证而不着。】

  如果着了就没有证得,决定不能着相,决定不能起分别执着,一起分别执着你就迷了。

  【故知心藏。】

  这是自性的三德秘藏。

  【具足众宝。】

  “具足众宝”是比喻无量智慧德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