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萨埵:菩萨、大道心众生、觉有情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具足应云菩提萨埵。】
这是梵语音译,也是属于尊重不翻。这个意思是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尊重它,所以尊重不翻。中国人喜欢简单,“菩提萨埵”把尾音省略掉,我们称“菩萨”。这个意思古今两个翻译都翻得好,古今两种翻译是以玄奘大师为一个界限,玄奘大师以前我们习惯称为古译,玄奘大师以后叫今译,今古是以这个为标准。古时候的翻译,就是玄奘大师以前都翻作“大道心众生”,菩萨是众生,实在讲跟我们没有两样,但是人家有道心。小乘人也有道心,所以拣别为大道心,大乘道心,这称为菩萨。玄奘大师把它译作“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这是拣别我们一般凡夫是迷惑的有情众生,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两种解释都好,真正觉悟的有情众生就是菩萨。
觉悟的程度浅深不一样,所以菩萨阶级高下就不相同,在大乘圆教从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总共有五十一个位次,这是真正觉悟了。觉悟的标准是什么?前面讲的法身、般若、解脱,以这个为标准。初信位的菩萨,天台、贤首两家都是这个说法,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证得初信位的菩萨,这是菩萨地位最低的。好像你上学,小学一年级,你上一年级。地位虽然最低,为什么称为觉者?他不会退,他所证得叫位不退,三不退里头他证得位不退,也就是说他绝对不会再退转作凡夫,这就非常非常难得了。我们晓得八十八品见惑里面,头一条是“身见”,可见得他们这些人觉悟了什么?不再把这个身看作是自己。圆初信位的菩萨把什么看作自己?尽虚空、遍法界看作自己,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他真觉悟了。所以他跟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秘藏有一分相应,相应虽然不多、不够深,一分相应。他观念正确、见解正确而没有错误,一切众生是自己、虚空法界是自己,他有这个认知,这就是智慧,认知是智慧。他在这里面得自在,把我、我所放下,用现在人的话说,得失放下了;凡夫患得患失,他得失的念头放下了,在这一生当中不再有得失的念头,得到他也没有欢喜,失掉他也没有忧虑,得失不关心,这是圆教的初信菩萨。
凡是契入这个境界都是菩萨,不论什么身分,也不论什么宗教。我们在《华严》上看到,有许多婆罗门、外道,他契入这个境界那都是菩萨,我们都称他作菩萨。这些人也都是佛的学生,也都是佛的弟子,可见得佛教是多元文化的教学,没有排斥宗教,佛弟子当中婆罗门、外道很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就看到胜热婆罗门、遍行外道,这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宗教领袖。他们觉悟了,有机缘听佛说法,他的心行,他的思想、见解、行持与三德秘藏相应,菩萨!菩萨婆罗门、菩萨外道。我们今天跟其它宗教接触,特别是我在澳洲,澳洲比这边殊胜,我称他们都称菩萨,我们在一堂聚会、在一堂讨论。我称他们菩萨,他们也很欢喜,问我菩萨什么意思?菩萨是个有智慧、觉悟的人,“你们都是有智慧觉悟的人”,他们就笑起来了。你们是宗教领袖,天主教叫他神父菩萨,基督教是牧师菩萨,我们不就打成一片了?多元文化马上就融和了。异中有同,同不碍异,你还是你的神父身分、牧师身分。《华严》上讲事事无碍,这个世界多采多姿才显示出美,不是清一色的,清一色的错了,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