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愿为先导,以行践愿

来源: 发表人: 2023-09-14 浏览量:587

愿为先导,以行践愿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故知行愿二法,乃一经之宗要。】

  这是说出为什么他要立行愿为宗,说出在明宗里面他立这个题目的由来,然后再跟我们解释。行跟愿是有密切的关联,古大德在解释这桩事情的时候,常常跟我们讲,愿为先导,以行践愿,愿在前面是领导我们,我们的行实践我们的愿望,这个愿就圆满、就成就。在中国人不讲愿,叫志,中国古人讲立志,人要没有志,你这一生生活努力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你一生一定是空过,你一无所成。你这一生要想有成就,决定在你的志向,在佛家叫愿行。世间人我们看,从年轻观察他,他在读书、在求学,选读的科系就显示他的愿望。有许多人想读医科,他的愿望是将来做个医生;想去读法律,将来做个律师;去读会计,将来做个会计师;现在在美国,这三种行业是最赚钱的。他为什么选择这个?目的是在利,利在那里诱惑他。所以这个愿不是本愿,这个愿是外头的利在那里诱惑,他产生了这个愿望。凡是利益在诱惑的愿望,没有不造罪,作律师替人家辩护昧着良心,只要人家拿钱来,想尽方法给他说好话,造罪业;作医生没有医德,本来这个病一次、两次就可以把它看好,一定要拖它二十次、三十次,为什么?慢慢叫他送钱来。现在这个小的利益得到,往后果报怎么办?苦不堪言。

  古人读书立志,的确跟现在不一样。古时候没有这么多科系,大概读书人只选择一个行业——从政,所谓是“学而优则仕”,古时候讲仕就是从政,就是作官。作官要做个好官,为人民、为地方服务。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提倡的是读书志在圣贤;现在读书志在名利,名利就会有冲突,就会有斗争;古人读书志在圣贤,圣贤没有斗争,圣贤互相礼让,所以社会是和睦,世界是大同,那怎么会一样?我们今天接受佛教育,要来学佛,学佛的志是什么?志在作佛、作菩萨,佛菩萨是大圣大贤,比世间志在圣贤又要提升一级。问问我们学佛是不是真的做了菩萨、做了佛?真正学菩萨、学佛,怎么可以与一切众生去搞斗争,决定不可以。众生迷惑,他争,我们会让,决定不会跟他起争执;他要什么,我们都让他,我们都给他。给他,我们是不是没有了?不会。为什么?命里头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头没有的,是一文都强求不来;他不知道,我知道。你要,我给你;你命里头有,我给你的你保得住;命里头没有,我给你的没几天你都丢光,你保不住。我命里头有的统统给他,过几天那个就又来了。

  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敢布施,布施得很痛快、布施得很欢喜,知道什么?施不尽,愈施愈多,财施财多,法施智慧多,无畏布施是健康长寿。谁肯干?明白的人肯干。哪里说是施掉之后什么就没有,没这个道理,这是不合理的。佛给我们讲六道众生所得的富贵,都是过去生中修的,这一生当中修积的。所谓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前生修的什么因,这一生所受的果报就是。你这一生得富贵,前世修富贵之因,你才能得到。这一生我们物质生活很艰难、很困苦,前生少修财布施,没有种这个因。命里头没有,得到不是福,祸害,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