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悉檀落实在四摄法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四悉檀的落实,我们讲善巧方便,方便里面就是四摄,四摄才真正把四悉落实。四摄法第一个“布施”,供养,我们今天讲跟人结缘。你光口说,口说有什么用?你要真的做到。你说帮助,我现在有困难,你真的帮助我。口说说得再多,谁相信你?真的要做。第一个要布施,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我们要随顺机缘,他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助他什么,尽心尽力功德就圆满,这里面完全是智能的应用,智能的落实。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与人交往都要准备一份礼物,礼尚往来。古时候,一般家庭收受别人的礼物都要记下来,准备一个簿子记下来。为什么?到还礼的时候,看看人家送多少,我们再稍微加一点。如果不记下来,人家送我们这个礼厚,我们如果回礼的时候礼薄,这个人情就欠缺了;最低限度要对等,加一点就更好。中国人从前一般应酬也是,跟现在人不一样。外国人对这个,确实是不如中国人,外国人在表面上做得很好,见面跟你点头笑笑。中国人见面现在好像很没有礼貌,但是遇到困难,中国人还真能帮助人,还真有实惠。外国人逢年过节寄一张贺卡,送你一朵鲜花,这就是他们的礼节。实在讲,中国文化还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发扬光大。布施才结真正的恩惠,交情深厚。
第二个,这都是讲方法手段,“爱语”。你真正爱他,真正关怀他,真正想帮助他。爱语是言语,爱护他的言语,诸位要知道,不是讲好听的话,是真正对他有利益,爱护他的话,所以打他、骂他都是爱护。但是这种交情要够,不够交情的话,对方不容易接受。前面四摄里面,特别是布施,这是接结情挚,情意之厚,然后见到人家的过失,才能够规劝。而劝善规过,劝善没有问题,大庭广众之下可以,规过就不行了。你要说人家的过失,劝导他改过自新,不可以有第三者在座,为什么?要顾全他面子,现在讲不可以伤他的自尊心。那什么时候?没有第三者在的时候,这是说你的过失,这是真的朋友,真正善知识。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教训学生,一定是把学生叫到他房间里,绝对不会有第三个人看到,这个时候认真教训你。李老师教训学生,那个学生必定肯接受,会改过的。如果观察这个学生不能接受,或者教训他,表面接受不会改过的,李老师绝对不教他。为什么?这样就结冤仇。这种学生有,我们看到有些学生确实阳奉阴违,而李老师对于这些学生很客气,从来不说他的缺点。我们有的时候也问:这个同学,老师为什么不说他?老师笑笑:结个善缘,别结恶缘,这种人只喜欢听好听的,听人家恭惟他,决定不能忍受别人说他的过失。所以教学要观机,你要了解那个人是什么根性,要用长时间来诱导;到什么时候他真的觉悟了,真的明白了,有意思回头,这才教他;还没有意思回头的时候,善知识他很有耐心,这个时候不说。像这些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懂,这是真正的学问。
所以你看一个善知识,善人对他很好,恶人对他也很好,这是他做人成功。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人、恶人,他都能处得很好,我们一般人讲他做人做到家了,他做人成功了,这是智慧的落实、智慧的显示。善知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他有智慧、他有耐心、他有方法,他会帮助一个恶人变成善人,帮助一个坏人变成好人,这种人叫善知识。帮助一个迷人变成觉悟的人,帮助凡人变成圣人,这大善知识。所以爱语,我们不要误会爱语是甜言蜜语,你这么看就错了,是真正爱护对方的言语。
第三“利行”。行是指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决定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无论众生对佛菩萨怎么看法、怎么想法,佛菩萨的作法决定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也不论对方接不接受,一定是真实利益,无私的布施,无条件的奉献。我们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这个经前面一开端就讲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我们讲的一个生命共同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佛法里面讲“无缘大慈”,慈是爱、大爱,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同体大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体。体是什么?一念自性,这是真的,绝不虚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给我们说出,佛亲证这个境界。
所以,佛法的殊胜,佛法的好处,佛说了一定要我们自己去证明、去证实,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一念心性变现出来的。《华严》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是共同的,十法界一切众生共同的,所以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说到法身那就是共同体,所有一切诸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这个体生出来的,所以叫共同一法身。不但一切人,一切有情众生是从法身里面变现出来的,无情众生也是这个法身变现出来的,虚空世界还是这个理体变现出来的,所以《华严》上才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跟无情如果不是同一个体变现出来,怎么能够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怎么同得起来?所以真正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情与无情就是虚空世界,我们今天讲动物、植物、矿物,共同一个生命体。他真正明了,彻底觉悟,爱心才是清净平等,遍及虚空法界,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生活在智慧之中,他生活在大爱之中。这个人就叫佛、就叫菩萨,他的行为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于众生没有利益的事情,他决定不会做的,于众生没有利益的事情,他决定不会想的,他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这叫利行。
最后一条“同事”。这是摄受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最殊胜的方法,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愿的落实。众生喜欢什么,佛菩萨随顺,可以陪他。譬如说他喜欢打牌,菩萨天天陪他打牌,他喜欢跳舞,菩萨天天陪他跳舞,跟他同一个嗜好,同一个嗜好里面就度他。他迷在五欲六尘里面,菩萨也装着跟他一样,跟他两个气味相投,这才成为好朋友;他迷,菩萨觉,菩萨用这个方法帮助他破迷开悟。菩萨有智慧,打麻将一定天天赢钱,一定比他高明,他才佩服得五体投地,到最后一定会请教他:你打牌很好,高明,你有什么方法能够打得那么好?他就告诉他,念阿弥陀佛就打好了;就把他度过来了。他不相信,我天天念阿弥陀佛,所以有这么高明,这是善巧方便。
可是“同事”,我们能不能学?很难,你要没有真正的定功,没有真正的智慧,你一同就被他度跑了。你度不了他,被人度跑掉,真正堕落了,那就错了。所以四摄法里面,布施、爱语、利行我们应当要学习,同事那要看自己的定功,看自己的智慧,如果自己定功、智慧不够,你要想学,没有一个不堕落的。我们在此地看,四摄法同事谁去做?法身大士。所以在大乘经上我们所看到,这个标准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四条才可以圆满,这四种手段你都可以用。如果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你只能用前面三条,第四条不能用,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在大乘显教里面,这些祖师大德给我们限制得很严,真的在四摄法里头,到第三条就画一道界线,要我们严守戒律,我们的定功、智慧不够,守住这个范围对我们决定有利益。可是在密教里面,这四个都有,诸位要晓得,密教是佛法里面最高级的佛法,什么人有资格学密?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八地菩萨;那不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差不多快破尽,法身差不多圆满了。由此可知,真正跟一切众生同事是八地菩萨,如果把标准降低一点,也是圆教初住菩萨。由此可知,三贤菩萨,七地以前的菩萨,虽然与众生同事,还有忌讳;也就是说要看自己的能力,哪些事情可以同事,哪些地方不能同事,他自己清楚。到八地菩萨,才没有这个忌讳,他的定慧成就了;换句话说,与一切众生同事,决定不会受一切众生的影响,真正达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才行。
而且与一切众生同事,决定是利行,决定是帮助这个众生、成就这个众生。成就,前面讲过三个意思,“化转三义”,就在这个经文前面,第十四面后面最后的一句,“转恶为善,转迷成解,转凡成圣”,决定是这三个目标。如果不是这三个目标,与一切众生同事,没有不堕地狱的。我跟章嘉大师三年,章嘉大师是真善知识,他没有传给我密法。为什么?不够程度。但是对密教的教义,跟我讲得很多,我了解密法是佛法里面的研究班,像我们念书一样博士班。博士班的学生是什么程度?刚才讲八地菩萨。如果不是八地菩萨,凡夫要想学这个法门,统统入阿鼻地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