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坐三昧、一行三昧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第二种三昧,就是修行的方式,“常坐”。常坐也叫做“一行三昧”,在中国禅宗里面用的是这个。《文殊问般若经》,这里头说明也是以“九十日为期,专缘法界”,用这个方法开悟的。虽然是常坐,也要有调身的方法,如果每天坐的时间太久,没有活动,我们知道生理受不了,会坐出病来。所以有些用功不如法的,坐到最后这两个腿血脉不通,出了问题,腿要锯掉,我们看到的。那是什么?打坐不如法、不懂法,一定勉强撑持,到最后身体变成残废。所以禅堂里面堂主,那都是过来人,他懂得,他能够观察每一个人修行的状况,遇到这些障难,他有方法来给你解决、来帮助你。
禅跟密,如果没有真正善知识在旁边看着,指导你,出毛病的机会太多太多了。我们今天看到许多神经分裂的,轻一点的这些病人,不发作的时候好像很正常,一发作马上就不正常了。好好的一个人,我在国外看到很多,都是大学生、留学生,有些拿到硕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没有学佛的时候很好、很正常,学佛学个半年、一年,听说他得神经分裂,住到精神病院去了,我们听到多难过!什么原因?修学不如法。所以,修行要如理如法,才能得受用。不如理不如法,没有善知识在旁边指导,自己盲修瞎练,很少有不出毛病。出了毛病之后没救,有不少出毛病来找我,他的家亲眷属带着来找我,我没有能力,没法子救他。他所亲近的道场,亲近的善知识,也不能救他。实在讲,他的那些老师要负责任,你把一个好好的人搞成这个样子,你怎么对得起人?
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念佛法门是比较最为妥善,不容易出差错,没有善知识在旁边指导也行,只要你老老实实依照往生经里面所说的去做。往生经就是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在中国,自古以来,依《阿弥陀经》修学的人最多。最近这十年来,我们提倡《无量寿经》。为什么要提倡这部经,不再提倡《阿弥陀经》?有很多人疑惑,不了解这个道理。在过去提倡《阿弥陀经》,决定有利益,决定有好处,为什么?民国以前、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环境教育还不普及,接受教育的人不多,风俗还相当淳朴,人很老实。跟诸位说明白,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老百姓,好教,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实实念佛,《弥陀经》足够用了。可是在现前就不行,现前学校多了,受教育的机会普遍;换句话说,人不老实了,他天天胡思乱想,这一部《弥陀经》他看,这是神话故事。其实《弥陀经》的经义很深,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那一看,他就看不懂了,好像批注比经还要深。他要不了解一点道理,他怎么能接受?所以《无量寿经》最契合现在众生的根机。特别是在一个民主开放这种社会,他要明理,他要懂得道理,他要知道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不给他讲清楚、不给他讲明白,他不能接受。
而且《无量寿经》的译本太多,每一个译本诸位仔细去看,里面都有很多艰涩的文句,不好懂、不好理解,读起来也不顺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有会集本的出现。第一次会集是宋朝王龙舒居士,这个会集本流通很广,而且收在《龙藏》里面。如果会集没有价值,怎么可能收在《大藏经》里面?莲池大师批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几乎一半是引用王龙舒的会集本,可见得他这个本子被祖师们肯定。这个本子有没有问题?当然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后人何必会集?没有重新会集的必要。会集确实不够圆满,所以前清有彭际清的节校本,这是乾隆年间的事情;有魏默深第二次的会集本,那是咸丰年间的事。魏默深所会集的本子,确实比王龙舒的本子要好,可是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到民国年间,夏莲居老居士重新再做一次会集。我们从传记里面看到,他老人家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个定本,我们现在所读到的。
这个本子,诸位细细去跟五种原译本对照来看、比较来看,我们不能不佩服。当时的高僧大德们,对他这个本子赞叹。民国初年,在中国持戒精严的慈舟法师,给《无量寿经》会集本,就是夏老的会集本,做了一个科判。所以,最初给这个经做科判的是慈舟法师,我们做科判,是依慈舟法师这个做基础。慈舟法师这个科判,是我到北京去看黄念祖老居士,他送给我的。慈舟法师讲过这个本子,黄念祖老居士在跋文里面有记载,所以这是非常希有宝贵的一个本子。这个本子,决定会流通在末法九千年之中,广度众生。果然,这个本子我们流通出去之后,非常受欢迎,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我们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众生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第二个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我们才看到这个现象。我们自己不过是做一点增上缘而已,决定没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来自众生善根福德成熟,来自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威神加被。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弘扬这个本子,道理在此地。
宗门:禅坐、调身、跑香,坐一段时间要起来运动,决定不是一味苦坐,那会把身体坐坏了;身体是个机器,这个机器需要运动。前面常行是运动,就是我们讲的经行,经行是最好的运动,所以念佛堂决定要以经行为主,时间要占得长。我们念佛堂,现在有几位法师在带,悟永师告诉我,他们经行一小时,止静五十分钟,我听了之后吓一跳。我告诉他,止静的时间太长了,止静的时间决定不可以超过半个小时,最理想的二十分钟,你经行一个小时,坐下来休息二十分钟,够了。休息的时候,觉得自己体力恢复,再经行,这样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