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唯识事观

来源: 发表人: 2023-09-15 浏览量:441

唯识事观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下面两句,我们要记住。前面这三种是“实相理观”,末后这一种是“唯识事观”,这是古大德这种判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决定不能够执着,他的判法提供我们做参考,到底是属于理观、是属于事观,其实没有一定,完全在人。人要不入理,修般舟三昧、修一行三昧,也是事观,也不是理观。甚至于你那个“观”都达不到,只有事,没有观,这是真的;我们也曾经遇到不少,事相是照着事,没有入观。入观,他功夫就得力,真有功夫,那就说是他的观念改变、思想改变,这才入观。一个是从唯识事里面入观。

  观,功夫有三层:最浅的“观照”,再深一层的“照住”,最高的“照见”,这是观照三个层次。跟我们念佛里面讲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我们名称不一样,事实境界是相同的。观照就是我们净宗讲的功夫成片,照住就是我们讲的事一心不乱,照见就是理一心不乱。无论从理、无论从事,都能够成就这个功夫,所以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有理念、有事念,你看莲池、蕅益《弥陀经》批注里面讲得很详细,并不是说理念才能得理一心,事念就得事一心,不是的。理念里面有功夫成片、有事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不乱;事念里面也是一样,也有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理事是两个门路、两种方式,两种方式都一样,都可以契入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照见,《般若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那是观里面最高的成就。

  所以无论是理、无论是事,如果不入观,就谈不上功夫。这个话我再说得浅一点、白一点,不论是事、不论是理,你在这里面修学,如果不能把你的观念转变过来,你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转变什么观念?再说得粗一点,说得明显一点,转变自私自利的观念,将自私自利转变过来利益一切众生,这个修行你就得到好处,你真的在修。修是修正,自私自利是错误的观念,利益众生是正确的观念,把错误的观念修成正确的观念,这叫修观,这是佛法修行的一个总原则、总纲领。所以无论是从理、无论是从事,理事是个人遇缘不同,理里头有事,事里头有理,并不是说唯识事观里面就没有理,唯识事观里头讲实相理,实相理里头也讲唯识事。因此,祖师虽有这几种说法,刚才我跟大家说过,可以提供我们做参考,决定不可以固执,如果固执,那就错误了,那就所谓是“死在句下”。这是讲四种三昧,就简单的跟诸位介绍到此地。说明修行方法虽然很多,在形式上总不外乎这四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