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讲世间,世间无量无边;佛法讲法界,说的十法界是大别略举,何况十代表无尽。法界就是十界,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法界,诸位要晓得,都是从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一念自性它确实有,但是它没有迹相、它没有痕迹,我们的六根都缘不到。眼见不到,它不是色法;耳也听不到,它不是声法;心里也想不到,佛说这一桩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果然心行处灭,这个境界你就亲证。大乘经佛常讲“唯证自知”,你证得了,你也没有办法跟别人说,所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喝的水,你问:水怎么样?热不热?热。到底热到什么程度,你怎么会知道?这水凉,凉到什么程度,你也不知道。必须你自己亲尝一口你才晓得,哪里能说得出来?所以说,这个境界叫不思议境界,不可思量,不可议论。不可议论就是“言语道断”,不可思量就是“心行处灭”,这是说能现的一念自性。
一念自性,非空非有,非常非断,非生非灭,非来非去,《中观》里面讲的八不,形容这个事实真相。能现的理体如是,所现的法相又何尝不如是,哪有例外?诸位如果能在法相上,就是一切现相上,一切众生法上,能够见到这一切法相,也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垢不净,你就见性,你在相上就见性。相上见性,就破了相,你决定不会再被这些现相迷惑,知道这个现相即空即假即中。这一切众生的体性是空,能所皆空,所有这些法相是假相,《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佛一再嘱咐我们“应作如是观”,所有一切法相,世间法相、出世间法相都是梦幻泡影。
我们面对这事实真相,要懂得用中。中是讲作用,我们的受用,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教化一切众生,就是用中。中这个意思深,中这个意思广,中是包容一切,没有一丝毫的偏差。再跟诸位说得明白、说得具体一点,用中就是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中用错了,用了有偏差,错在哪里?差误在哪里?如果这里头夹杂一点自私,夹杂一点我见就偏差,就错误,很容易发生错误。那就是自己名利心没有放下,自己贪图享受的念头没有放下,一差就一切都差错了。为什么?真诚心,好像是真诚,其实真诚被破坏了,你有私欲在里头,把真诚破坏了,清净也破坏了,平等也破坏了,连慈悲都破坏了,那就不是中道。真正要做到中道,我们用《金刚经》上的话,一定是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去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萨心、菩萨行。表现在外面,看破是智慧,充满了智慧;放下是禅定,自性本定。你生活的仪态,表现在外面的是自在,得大自在。对一切众生随缘而不攀缘,这就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的仪表风范,你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你就成佛,你就成菩萨,这是要真正去做才行。
佛家的修行,最重要的是“修观”。修观两个字不好懂,现代的话说,修正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我们过去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错误了,“宇宙人生”要用“宇宙众生”,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对于宇宙一切众生的看法。往年我们在初学,在李老师的会下,李老师教导我们,对于这一些众生,要从八个方面去观察,我们才不至于迷惑。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人、事、物,把它分为这三大类。我们要看它的体,观察它的体,体是一念自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就是一念自性。观它的相,相是众缘和合而现的,《般若经》上常讲“缘起性空”,缘起是讲相,性空是讲它的体。这个相是众缘和合而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这几句话是教我们观察现相,所有一切现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怎么能当真?实在讲,你当真也当不了,你当真是打妄想,还是虚妄,哪儿来的真?你以为真的有个“当真”?错了!打妄想而已,你怎么会晓得事实真相?所以相是假相、是幻相,而且告诉你,这个相根本就不存在。说根本不存在,你就不懂了。我们在《华严》前面讲过,《华严经》后面还要重复很多遍,说明幻相之不实,所有一切现相剎那生灭。佛跟我们讲,因为生灭同时,所以它不存在。我们今天感觉这些幻相会存在,是什么原因?是它的转变,是它的相续,使我们在这里面产生一个幻觉,好像它存在。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有几十年,有一些东西存在的时间好像更长久,我们看到一棵树,好像它有一千多年、两千年这么久,那是什么?那是它转变、相续的幻相。而实际上,依旧是剎那生灭,没有一样是实在的,所以相是假的。
用,你会用中,你就成就真实功德,功德是真实的,其它都不是真实的。你要用偏差了,你就造作业障,就造业了。换句话说,不会用中,哪一个不造业?业里面有分净业、染业;染业里面有分善业、恶业,还有一个所谓无记业,你必定在造业。善业、恶业最低的标准是五戒十善,最低的标准。与五戒十善相应的,你造的是善业;相违背的,你造的是恶业。你变现,就是转变、相续这个现相,随你所造作的变现在你的眼前,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是真理,是事实真相。我们的身体从心想生,我们的容貌从心想生,我们身体健康状况从心想生,我们生活周边所有一切环境也是从心想生。佛才说“境随心转”,这是一句真话,这是个事实。我们心里想什么,它就变现什么境界。
诸佛菩萨安住在正念,前面讲他住在定慧,“善巧安心止观”,止观是定慧,是正念,所现的境界是正常的;正常的生活环境,就叫做一真法界。我们的观念有错误、有偏差,看你错误偏差的幅度,浅深大小不一样,所现的境界千差万别。佛跟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怎么来的?是我们的想法看法偏差程度上不同,偏差程度愈小,在十法界里头层次愈高;我们想法看法,与自性、事实真相,偏差的幅度愈大,这就变成六道三途,是这么一回事情。十法界也是虚幻不实,梦幻泡影。这都是在用上,在作用上,变现这些境界相。不了解这些事实真相,这些现相来源的,迷在里头,以为这是真实的。迷在这里头麻烦大了,迷失的时候心做不了主,心随境转。可以说六道凡夫,没有一个不是心随境转。楞严会上佛讲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那是什么?你真正懂得境随心转,你也能够真正做到了境随心转,你就是佛菩萨,你觉悟了。换句话说,心随境转的是凡夫,境随心转的是佛菩萨、是圣人。但是你要晓得,境随心转是事实真相,心随境转是迷惑的现象,不是真的。你心随境转,你的心愈迷愈深,那个境是愈变愈坏,这叫迷惑颠倒。
在三止三观里面,我们这才了解,它的核心是在用“中”,在空假中三观里头,核心是要懂得用中。中是什么?中是真诚心。什么是真诚心?没有一个妄念才是真诚。曾国藩先生解释“诚”的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诚是什么?诚是我们的真心,诚是我们的本性。很可惜我们不会用,你会用当下就成佛,成佛哪里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众生跟佛是一念之间,你会用真诚你就是佛,当下就成佛了。佛的心是什么?佛的心一念不生。我们如果能做到一念不生,岂不当下成佛吗?我们的念头太多了,很想一念不生,偏偏妄念那么多。这是什么原因?无始以来的妄想习气,你想压压不住,想断断不了。我们才发现这是自己真正的灾难,修行不能证果,在人间不能过好日子,根源就在此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