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灵岩, 乃天造地设之圣道场地, 吴王夫差不德, 不依乃祖太王, 泰伯, 仲雍, 正心诚意, 勤政爱民之道, 唯以淫乐是务, 遂于此筑馆娃之宫, 其获罪于天地祖宗也大矣。宫成数年, 国亡身死, 可不哀哉。至晋, 司空陆玩, 筑室其上, 后闻佛法, 遂捨宅为寺, 此灵岩最初开山之缘起也。至梁, 而宝志公祈武帝又为重兴。智积菩萨, 屡以现身画像, 显示道妙, 引导迷俗。至唐, 宰相陆象先(苏州人)之弟, 病于京师, 国医无效。一僧求见云能治, 令取净水一盏, 向之念咒几句, 含水噀之, 立即全愈。谢以诸物皆不受, 曰, 我名智积, 汝后回苏, 当往灵岩山会我。后其人至山问之, 无有名智积者, 心甚惆怅。遍观各殿堂, 见壁间画像, 乃为己治病之僧也, 因特建智积殿, 而寺复中兴。自晋至唐, 所有住持, 皆不可考。至宋, 而凡为此山住持者, 皆宗门出格大老, 灵岩道场, 遂为江苏之冠, 以地灵故人杰, 以人杰故地灵也。明末清初, 又复大兴, 圣祖高宗两朝, 数次南巡, 皆驻跸山上行宫。洪杨之乱, 焚毁殆尽。后念诚大师, 住塔洞中, 适彭宫保玉麟公游山相见, 因为查出田地六百多亩, 盖十余间殿堂房舍。至宣统三年, 住持道明, 系军人出家, 性粗暴。因失衣打来人过甚, 山下人起哄, 道明逃走, 寺中什物均被搬空, 成一无人之寺, 此即灵岩道场复兴之机。否则, 纵能恪守清规, 亦决不能成此全国仅有之净业道场。祸福互相倚伏, 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嗣由木渎绅士严良灿公, 命宝藏僧明煦, 请其师真达和尚接管。真师派人往接, 并命明煦暂为料理, 意欲有合宜人, 当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民十五年, 戒尘法师来, 遂交彼住持。住僧以二十人为额, 除租金数百圆外, 不足, 则真师津贴。不募缘, 不做会, 不传法, 不收徒, 不讲经, 不传戒, 不应酬经忏。专一念佛, 每日与普通打七功课同。住持无论台贤济洞均可, 只论次数, 不论代数。但取戒行精严, 教理明白, 深信净土者即可。若其他皆优, 而不专注净土者, 则决不可请。自后住人日多, 房屋不足, 于二十一年, 首先建念佛堂, 四五年来, 相继建筑。今大雄殿已落成, 只欠天王殿未建, 然亦不关要紧。光于十九年二月来此, 四月即入关, 已六年多矣。以老而无能, 拟老死关中。因佛教会诸公之请, 祈于护国息灾会中, 每日说一次开示, 发挥三世因果, 六道轮回之理, 提倡信愿念佛, 即生了脱之法, 以挽救世道人心。固辞不获, 遂于本月初六日出关往沪, 以尽我护国之义务。十五日圆满, 十六日为说三归五戒。今晨由沪径来此间, 而苏垣季圣一等诸居士皆先来。至山, 见其殿宇巍峨, 僧众清穆, 不禁欢喜之至。兹由监院妙真大师, 请来堂中, 为诸位演说净土法要。若但说法要, 不叙来历, 及现在各因缘, 则住者来者, 均莫知其所以然, 或致于此道场与他道场一目视之。在大通家则无所不可, 在愚钝如光, 又欲即生出此三界, 登彼九莲者, 则莫知趣向, 故先为叙述缘起焉。(此段记者未录, 乃老人补记, 故全用文言。)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 是最殊胜超绝的, 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 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 无非是观机而说, 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 和这个法门不相应, 修起来, 是很难得益的。一切法门, 皆仗自力修戒定慧, 断贪瞋痴, 必须惑业净尽, 方能了生脱死。或者烦恼尚有一毫未断尽的, 生死还是不能免, 况全未断者乎。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干到彻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 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 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无论上中下根, 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 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 亦可蒙佛接引, 带业往生。一得往生, 生死就可了脱了, 所以说是最超胜的。
佛在世的时候, 十个人修行, 就有九个可以成道。因为那时的人, 天性淳厚, 根机是很猛利的。到了后来, 众生的业障逐渐增加, 根机也就渐渐的陋劣下来, 再要和从前一样, 是不可得了。然在晋唐时候, 还有这种仗自力可以了脱生死的人, 但已是逐渐减少, 越后越少的。到了现在, 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如此看来, 就晓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断烦恼了生死, 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此时如仍不自量力, 要说大话, 轻视这个念佛横超法门, 而去别修其他法门, 那恐怕要了生死, 就比登天还要更难了。
我并非说其他的法门不好, 实在是因为法门有契理不契机的, 有契机不契理的。唯有这个念佛法门, 三根普被, 利钝全收, 理机双契, 不可思议。尤其是在末法世中, 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经云, 末法亿亿人修行, 罕一得道, 唯依念佛, 得度生死。
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 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 拿来解释, 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 比做一条虫, 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 这根竹子, 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 只有两个法子, 一个是竖出的, 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 是自下至上, 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 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了, 才能够出来。这是比修别的法门, 定要断尽见思烦恼, 才能出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使, 思惑有八十一品, 这许多的品数, 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 就叫做竖出。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 要经过七生天上, 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 才能证阿罗汉, 了生死。二果, 亦要一生天上, 一反人间, 才能证四果。三果, 欲界思惑已尽, 还要在五不还天, 渐次修习, 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 还要生到四空天, 从空无边处天, 以至非非想处天, 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 是如此艰难久远的。横超的, 就是这条虫子, 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 只向旁边横咬一孔, 便能出来。这样的法子, 比那竖出的, 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 亦复如是。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 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 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 见思烦恼, 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 以净土境胜缘强, 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 一直到破尘沙无明, 成就无上菩提, 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 余门学道, 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 似风帆扬于顺水。今且拿一段故事来证明这个竖出艰难的道理, 大家且静听听。
唐朝代宗大历间, 有个隐士, 叫做李源, 捨宅为慧林寺, 请圆泽禅师为住持。后李源想要去四川朝峨眉山, 因约圆泽同去。圆泽欲由长安经斜谷, 陆道去, 李源要自荆州入峡, 由水道去。两人意见不同, 各有所以。李源不知圆泽之事, 圆泽了知李源之心, 恐到长安, 人或疑伊想做官, 便由荆州去。一天乘船到了南浦地方, 因滩河危险, 天未暮即停舟。那时有一妇人, 身穿锦背心, 负罂而汲。圆泽一见了他, 便俛首两眼流泪。李源问道, 自荆州以上, 像这样的妇人, 不知有多少, 为什么生此悲感。圆泽道, 我不欲从此路来者, 就是怕逢此妇人, 因为他怀孕三年, 还未分娩, 就是候我来投胎。现在见了, 已是无法可避了。请君少住几日, 助我速生, 及葬吾山谷。三天之后, 请来看我, 我就对君一笑, 以为凭信。十二年后, 中秋月夜, 到杭州天竺寺外会我。说完了, 就更衣沐浴, 坐脱去了。李源后悔无及, 只得把圆泽葬了。三天之后, 就到那家去看, 果然妇生男孩。因把详情告诉他, 并要求和小孩见面, 果然一笑为信。李源因兹无意往川, 便回洛京。及回到慧林寺, 才晓得圆泽在未行之先, 已经把后事都嘱付好了, 因此越晓得他不是平常人。过了十二年, 李源就如约去杭州, 到中秋月夜, 就在天竺寺外等候。果然月光之下, 忽闻葛洪井畔, 有牧童骑牛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就晓得是圆泽的后身, 就上前问道, 泽公健否。牧童答曰, 李公真信士也。便略叙数语。又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 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如是看来, 能晓得过去未来, 和有坐脱立亡本领的圆泽, 还不能了脱生死, 逃避胞胎。何况我们具缚凡夫, 一点本事也没有, 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 要想了生死, 是做梦亦做不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