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跑作祟的虚荣心,返璞归真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这段话,实在是给了我们很多智慧,是非常值得深究细嚼的。我想用散漫的方式来谈这个话题,以慢慢使我们的谈话与虚荣心作祟联系起来,与返璞归真联系起来。
圣人、善人在前面曾经的一段时代里,是被我们这个社会鄙夷甚至遗弃的,据说正是由于他们的圣德贤善和他们的思想的毒瘤到处影响国人而导致八国联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不知道到底是不是那个样子,于是不敢苟同,当然也无从发出反对的声音。听说后来,我们说他们代表着迂腐没落,代表着死板教条,代表着不懂风情,代表着……反正是他们有很多很深刻的问题,反正是必须被推翻了的。
看一些历史题材的书,好像那个时候开始,到现今,都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你骂他们,尤其是发出特殊的不同的声音骂的话,你就可以扬名立万,就可以收到你很想收到的关注率、传播率、收视率、点击率之类的效果,别小看这些东西,他会让你一夜之间成为名流,而名流的结果就是利益。这个规律与时代没有任何关系,任何时代,只要你敢,你就行!百姓认这个!
而最近这两年,圣人、善人又成了所有人振臂高呼向之看齐的人生目标,似乎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又重新承认,认可历史上的所有先贤圣德,而且史无前例的大家都觉得我们人人皆可为尧舜,也人人皆本就必须是尧舜了。
但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声音,也有文字和视频在批判这现象,认为实在是令人谛笑皆非的事儿;当然更有文字鼓吹这股潮流,认为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光荣使命,每个人都应该大力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使之发扬光大,使之在我们的手上复兴,仿佛我们读几句经典,就是拯救了华夏文明似的。也并不怀疑仅仅靠着读了很少的几句经典就是否真的可以担当拯救华夏文明的重任……甚至还有人也许就没有读什么,只是把读书的环境搞得很复古罢了……
前面说了不少不怎么顺耳的话,算是为了这篇文字要表达的观点做了一些铺垫,并不是我耿耿于怀着什么,并不是我看不惯社会曾经和正在发生着的一切,“一切发生都是最好的”,在骨子里,我深信不疑。只是,写文字的时候习惯了这种犀利一点的口气罢了,深受鲁迅的害,少年时代,曾疯狂喜欢着他的文字。
我想我是不想也不愿去评价任何一种做法的好赖的。而且,任何历史,也都实在是我们后人无法给它下一个标准定义的。前面我说过我不曾经历,事实上的确我们谁也回不去当时,谁也无法真切体会曾经的那一切……就便是当时的人们,恐怕也未见得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全面充分地理解那时候的发生——如同今天的我们一样不能够全面充分地理解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一样。
这时就可回到了我的主题,“赶跑作祟的虚荣心,返璞归真”。我想圣贤们,善人们,是不管不顾我们在他们身后对他们所说所做的一切的,他们一旦真的天上有感应或者泉下有知的话,恐怕会如同西方的上帝是一样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他们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理念,那就是,你们这是干嘛呢?折腾来折腾去?次次折腾中,人人都要扣着一个大大帽子,都是为了社会的什么什么,而把他们从历史里翻腾出来……虚伪!圣贤们是不喜欢虚伪,这是有很多证据的,文字开头摘录孔夫子的这段话就是其中之一力证。人,能够有恒,能够脚踏实地得有恒,在孔老夫子看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修为甚高的君子啦!难得的是,这样的君子太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习惯性的“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为什么要这个样子呢?没有的偏要装作有,虚空的偏要撑着充实,贫瘠空乏的偏要看起来华泰,为什么要这个样子呢?
盖是虚荣心作祟罢了吧?不这样子怎么可以“显得”富有?“显得”优雅?“显得”充实?“显得”文明?“显得”贵气?“显得”怎么怎么呢?我们有很多很多,多得我们自己根本就驾驭不了的,想要“显得”好的欲望……于是,最后力不从心,便只好人人穿了皇帝的新装——装呗!反正你们智慧不够,根本就看不见我得丑陋和寒碜!看不见我的大腹便便里的毫无价值的便便……
是什么导致的呢?约是贪得无厌的高目标,人人以为自己可以活到最高境界,并且可以突破最高境界。这个最高境界就是精神与物质双丰收的天堂,甚至是寄希望于今生与累生累世都这么丰收着!
多么可怕!一个个小人人而已,却想要得到所有一切美好,繁华……我们以为科技已经发达到了连人的组织架构也浓缩了天地所有精华,我们的胸襟里足以装得下一切我们想要的……哇,越想越美啊!
贪婪的我们于是在确立了目标之后,便开始按着这个路子就这么走了,结果,多少的人半生有余后发现社会不公平,竟然没有发现我是条龙啊!甚至对我的待遇还不如对一颗葱啊!命运不济,命运不济,命运不济啊……人们有眼无珠,有眼无珠,有眼无珠啊……我们恨不能成了祥林嫂,但是祥林嫂多么没品,那绝对不如,就穿起皇帝的新装,好歹是个皇帝啊!于是,孔老夫子说的“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现象到处都是:文艺界、商界、政jie、甚至教育界、学术界,到处都有这样的情形……不装,就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样子,于是,装!果断地装!
累么?累!
何苦呢?改吧!
容易改吗?不易,也易。
我们好好琢磨琢磨那些看着我们折腾就会发笑的古圣先贤,不过你放心,我们的圣贤一定不会发出诡异的笑,他们宽厚仁慈着呢。他们会说,“这孩子可怜的,安心吧!别折腾了!”
那么再来探讨怎么改的问题,其实,办法非常简单,就是放下、赶跑作祟的那颗虚荣心,返璞归真。
我们想要什么其实并不是人生首要的关键,人生的关键是先看清楚我们是什么,搞清楚了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就会发现,我们曾经那么累是因为我们做了神才该去做的事儿,我们尽想着去神才待着的地方待着,怎么能不累呢?一个个力不从心啊!今天中午我就力不从心了一回,明明瞌睡了,还撑着,最后还是不得不趴下了。
那么,从今往后,我们只需要关注目标的确实可行,只需要脚踏实地,只需要按部就班,只需要持之以恒,至于当前流行的追逐圣人、追逐善人的境界,我想,我们是不应该自认为可以达成那么高的——当然有人天生真的可以那么高,谁说现今世界就不会有圣贤诞生呢?但是,决不会人人皆成为的。所以,至少,我自己就要求自己按部就班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即可,我也就这样活着而已。只不过在这个固定套路里活了近十年之后,突然遇见了这场时代风暴,就想罗嗦几句罢了。
然而,实话说,不要虚荣,返璞归真,按部就班在自己的节奏里安分着,实在是让人很是很是怡然的呢……水平有限,我从孔夫子“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这段话里所读到的智慧,所意识到的意境,也就这么点油水啦……分享与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