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亡的理解基于以下5个要点:
1) 永久性。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死了,就不能再活过来。
2) 必然性。所有有生命的东西最终都要死亡。
3) 终止性。所有的生命功能,包括移动、机体过程、思想和情感,都会因死亡而停止。
4) 适用性。死亡只适用于有生命的东西。
5) 因果性。死亡的原因是机体功能的破坏。
要理解死亡,儿童必须掌握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动物拥有的身体部位(脑、心脏、胃)对于维持生命来说是最基本的。他们还必须把他们关于“不是活的东西”的大范畴分解为死的、无生命的、不真实的、不存在的等标准。等儿童懂得了这些意思,他们在解释死亡时,就能根据他们熟悉的经验,把死亡看作行为的一种变化。这样一来,他们可能相信,他们导致了一个亲人或宠物的死亡;肚子痛会使一个人死;死人能吃东西,去卫生间,能看见东西,会想;死亡和睡觉一样。
永久性是死亡概念中最先被理解的成分。幼儿能很快地接受这一事实,可能因为他们在其他情境中见过这种事情。例如,他们偶然捡到死蝴蝶和甲壳虫,同时又看到外面正在飞的蝴蝶和活的甲壳虫。对必然性的理解紧随其后。起先,儿童认为有些人是不会死的,比如他们自己,像他们自己的人(其他儿童),以及跟他们有亲密情感联系的人。终止性、适用性和因果性是较难理解的概念。一些幼儿园大班儿童意识到,死亡会丧失机体过程和知觉能力。但是多数10~12岁儿童仍然认为,死了以后还能想,能感觉。甚至一些成人也相信,死亡之后还存在某些形式的个人意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