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点钱贴补家用
李红旗心里美滋滋的,确认了这些物件的真实性。他没搭理媳妇的话,掏出2500元,把5张抗美援朝烈属证和作战记录带回了家。他盘算着,过阵子再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挣点钱贴补家用。
回到家,他把烈属证给老父亲看。老爷子盘腿坐在床上,把这些东西对着光线看了很久,冒出一句:“这是烈士的东西,咱应该还给人家。”
“还?这是我花钱买的,还指着这个挣钱呢。”李红旗收起烈属证,嘀咕几句,觉得父亲是年纪大了,“脑子有问题”。
几个月过去了,老父亲不时会对李红旗提起这些烈属证。“你说,你出个门我多担心啊。这些烈士,他们都是英雄啊,他们的父母家人,一定也很想念他们。咱还是把东西送回去吧。”
“千年字儿会说话。把烈属证送回去,不就等于送烈士回家?”
李红旗空闲时,翻看买回来的那本记录,知道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苦。冬天里,很多战士连双鞋都没有,光脚在雪地上行军打仗。物资奇缺,一些指挥员呼吁上级“给配给些照明的煤油”。他没怎么读过历史书,不知道这些烈士所在的部队,是朝鲜战场上打得最艰苦的一支部队,也不知道志愿军最高统帅彭德怀,曾在祝捷电报中破例为这支部队使用了“万岁”这一至高无上的赞美词。
他越来越朴素地觉得,不能拿这些烈属证去挣钱。
这一找,就是10年时间
“开始想的忒简单,不就是把东西给人邮回去吗?最近的一个烈属证,地址就在我们河北。多近啊。肯定最好找。”
李红旗翻出陈玉山的烈属证。上面的地址是河北 河县二区铁佛堂村。他信心满满,没想到,这一找,就是10年时间。
他最先能想到求助的地方,是河北省地名办。打电话过去,对方说没有(石+唐)河县。
“你帮我好好找找呗。”“找过了,没有。”对方挂掉电话。
李红旗接着再打过去:“你给我找找你们领导呗。”
“找领导干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