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指使地震小英雄索恩?
他们并不相识,但面临了同一场灾难。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个残酷春天里,李林松和小文一样大,都是18岁。
他们都是好孩子。5月12日,在都江堰摇晃的楼房中,李林松放弃逃生,分别从一楼和三楼背扶出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第二天,远在汶川县的同龄少年小文,“将自己的牛奶给了一位来学校避难的受灾群众”,感动得对方下跪。
李林松拒绝说出自己的名字,获救的老人在电视台和报纸上苦苦搜寻未果。小文也没有说太多,他的事迹,只是通过他的爸爸向人传递。
之后,灾难正在慢慢过去。两个孩子的故事,也变成千万个故事中的一些片段,他们会被人忘记,而那些闪光的品质,将帮助他们过完此后的人生。在这一段长长的人生中,他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有许多关口要过。
凑巧的是,他们马上来到了其中一个很紧要的关口。这个夏天,因为地震而延期的高考终于举行。李林松和小文,各自面临这场决定人生的考试。
故事就这样拐了个弯。
李林松考砸了,他离本科线差了几十分。父母显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普通的大学、普通的工作和很可能平庸的一生。这是这个社会目前所能提供给他们的最可能发生的图景。
他们抓起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父母的苦苦规劝下,一直沉默的李林松站了出来,尽管不情愿,他还是找到自己帮助过的老人,请他们证明自己的“见义勇为”。
这个少年涨红了脸,嗫嚅着公布自己的善行。在这之前,除了向父母提起几句,他从来没把这件事放在心里。他一定没想到,从前认为“莫得事”的事,如今变成一个筹码。
“家人对我抱了很大的希望,我不想伤他们的心。”他有些软弱地辩解着,不知道是为了说服别人,还是为了说服自己。
被救的老人流着眼泪见到了自己的恩人。几个月中,他们牵挂着这个孩子为救他们留下的淤青和伤痕。而如今,与那些肌肤损伤相比,这个孩子面临着更大的难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