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人类最美好的思想与情感
现在来看,在这一重大文化工程上,转型期的中国还需要下决心补很多课,以慢慢拉近与世界的距离,避免在21世纪成长起来的中国儿童,成为新的、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东亚病夫”。这不仅需要中国儿童电影人做卧薪尝胆式的艰辛努力,也需要中国儿童作家们能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超越“金钱制造”式的制造虚假、浅薄、拙劣的所谓“轻松百分百”,转而追求“价值创造”式的创造真实、深刻、永恒的“厚重百分百”。同时,当代中国的所有思想者与行动者,也都应联起手来,一起呐喊,一起发力,自觉创造与传播人类最美好的思想与情感,自觉抵制、反抗所有与此相背的意识形态操控,自觉对思想文化专制的粗暴、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说“不”,真正做到对假恶丑的“公民不服从”。
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很常识,那就是:中国儿童电影之所以离世界经典还有遥远的距离,核心原因并非制作的技术水准,也非制作的成本差异,而是通过电影呈现出的价值观念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既表现在价值观念自我设限的保守与落后上,也表现在基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彻底惟利是图的价值虚无上。
近年来,两部“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的儿童动画作品《虹猫蓝兔七侠传》、《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典型代表。尽管它们都并非儿童电影,但从它们身上,却可以清楚地看到:是野蛮、邪恶、暴力、仇恨、狭隘、对抗,而不是文明、正义、法治、爱、宽容、和解,成为作品呈现的核心价值观念。《喜羊羊与灰太狼》儿童动画作品系列的电影《牛气冲天》、《虎虎生威》,依然野蛮依旧,邪恶依旧,暴力依旧,但据说前者收获票房九千万,后来已经冲进亿元票房俱乐部。
然而,我要说,它们在中国儿童影视剧市场上的商业成功,不是中国儿童电影的荣誉,而是中国儿童电影的耻辱;不是中国儿童的幸运,而是中国儿童的悲哀;不是中国儿童走向幸福的跳台,而是中国儿童走进不幸的陷阱;不是因此和世界经典拉近了距离,而是距离世界经典越来越远。更重要的是,由于它们今天极为恶劣的示范效应,它们将成为明天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跳蚤”,结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恶之果,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地伤害中国儿童;而不是像世界经典那样,是净化儿童心灵、高贵儿童精神的“龙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