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牢记父亲的教诲

来源:<a title="" href="#">花祭故人GYZ</a></span> 发表人: 2023-12-24 浏览量:2636

爸爸离开我们将近3年了,我几乎每天都会想念他,想念他的音容笑貌,想念他给予我们的言传身教,想念他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一直想写,但无法写下去,只要一写就泪如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想开了,爸爸去世时77岁,人老了都会去世,关键是我们要牢记他的教诲,好好做人,努力工作,快乐生活。今天,我写下对父亲的思念,作为献给爸爸去世3周年的礼物,他若在天有灵,一定会特别高兴的。

我出生于60年代中期,我们小时候,整个国家还很贫穷,我家又在农村,更是贫困,那时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吃完晚饭,我们姐妹几个就经常缠着爸爸讲故事,爸爸脾气很好,特别喜欢我们,我们坐在炕上,把爸爸围在中间,爸爸就绘声绘色地讲那些我们百听不厌的故事,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如《哥仨分家》,讲的是哥仨的父母都去世了,老大已结婚,老二和小三儿未婚,分财产时,老大特别自私,从来不懂得照顾小弟,还总是欺负他,他们伐倒家里的一棵大树来分割,老大自己要树干,给老二树杈,分给小三儿树枝;分动物时,老大要马,给老二毛驴,分给小三儿猫和狗,总是特别不公平。但是小三儿很善良,又聪明、会想办法,结果他反而过得越来越好;而老大由于自私自利、令人讨厌,总是没有好结果。故事特别有意思,由于受篇幅限制,不能把故事写得那么详细,只是写出大概意思。通过爸爸讲的这个故事,我们姐妹从小就懂得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定要做好人,不做恶人,做人不能自私自利,当哥哥姐姐要懂得照顾弟弟妹妹,要靠自己的勤劳聪明过上好日子等许多道理。印象特别深的还有《一个破碗》的故事,说的是一对儿50岁左右的夫妻,上有70多岁的老妈妈。下有刚结婚的儿子媳妇,中年男人很窝囊,中年妇女很厉害,虐待婆婆,给婆婆用一个又脏又破的碗吃饭,吃得很差,平时总用“老不死的”称呼老人,老人生病也不给治疗,新结婚的媳妇看不过去,又不太好意思直接说婆婆,她当着全家说:“等奶奶死后我要留下她的碗”。婆婆问:“留那个破碗干什么?”。媳妇答:“以后给你用”。中年妇女听后无言以对,非常尴尬,马上叫儿子去请大夫给奶奶看病,又扔掉破碗换了好碗,从此对婆婆很孝敬,一家人开始快快乐乐地生活。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孝敬老人、善待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行孝为先,要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要懂得上行下效,给孩子做出表率等许多道理。爸爸能给我们讲很多故事,每次讲完,都让我们说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那些故事有教育我们孝敬老人的,有教育我们勤俭节约的,有教育我们乐于助人的,有教育我们勤劳勇敢的,等等。每次爸爸讲完,我就说,我也会讲了,爸爸就让我讲一遍,我几乎一字不差地、也绘声绘色地重复一遍,爸爸就夸我记性好,聪明,会讲故事。上小学后,每当老师讲课,我都认真听讲,老师讲完我就能记住,就能给同学们讲,老师说我从小就是个“小老师”,我小时候的理想也是当老师。高考后,我报的志愿都是师范院校。我真的如愿以偿,被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学的是政治教育专业,我现在是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的政治教师,我教大一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上课总是先讲故事或案例,再让学生分析道理,或鼓励学生上台讲故事,大家一起分析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讨论应该如何做,学生都特别喜欢上这样的政治课。他们认为不死板、不枯燥,不是严肃地说教大道理,而是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道理,提高了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虽然贫穷,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比较丰富多彩,其中爸爸讲的故事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爸爸通过故事教育我们做好人,他自己也是那样做的,爸爸孝敬老人,对家人负责,善良淳朴,助人为乐,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聪明智慧,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能有今天,一切都感谢爸爸,我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的学习,我的理想,我的职业,我的性格,我的为人,追根溯源,我的整个人生都深深地受到父亲的良好影响,写不尽对父亲的思念,永远牢记父亲的教诲!

                                          郭银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