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逝世周年祭
不知不觉,奶奶逝世已一周年。因为工作较忙,又远在娄底,自从奶奶下葬后,我一直没有去祭奠过她老人家。但一到5月12日,我就在心里想,再过两天就是奶奶的祭日了。因而在心里默念,奶奶,您在九泉之下安息吧!我们一切都好,希望您在天之灵保佑全家健康幸福平安!为了弥补心头的遗憾,我就建了一个网墓,供自己和亲人祭奠和忆念之用。但奶奶的很多子孙目前还不知道网墓的地址,今后要设法告诉他们。
对奶奶的评价,在我们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我想,仿用后人评价毛泽东的“三七开”,就是“七分功劳,三分过失”。从功劳来说,奶奶年轻丧夫,但一直没有改嫁,将我父亲和两个姑姑拉扯大,在古塘这个贫穷而势利的环境中,承受的苦楚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奶奶牺牲了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维持了我们身修家族的相对完整,功莫大焉。从过失来说,她老人家一生孤苦,没有文化,视野狭窄,性格难免有点怪异,在处理婆婆媳妇和小姑子的关系上肯定是不够理智的,对媳妇的伤害肯定是存在的并比较大的,而且带我们三个孙子孙女也带得少。但是,几十年来,她一个人居住在古塘,基本上自食其力,可以说已经受到了时光老人的“惩罚”(也许这么说对逝者大不敬,但我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如果后人对她有点儿腹诽,也应该排解了。陆游说,死去元知万事休。原谅别人,也是原谅自己,何况对于一个逝世的长者。我们对屠杀中国同胞的日本鬼子都能“摒弃前嫌,以和为贵,携手言欢”,何况对于一个自家的长者呢?不是一家人,不是一家人;既进一家门,就是一家人。正因为是一家人,所以不必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老是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翻出来炒来炒去。有位思想家说,之所以大部分人成不了哲学家,都是因为记忆力太好。一个聪明的人,忘记该忘记的,做好该做好的。放下了个人恩怨,才能轻装上路,更快前行。我始终认为,以德报德固然可贵,而以德报怨,才能更加体现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毛主席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宜将放眼量。这些道理,每一位后人都应当牢记在心。
奶奶安息于依山傍水、风景清胜的新化县科头乡鼎溪村财源山(系曾氏坟山)。明年我一定要跟父亲去扫墓。但凡杨老孺人子孙后代,应不忘根本,勤于祭奠打扫,永远怀念。并要团结一心,爱国守法,勤俭持家,好学上进,奋发图强,兴旺宗族,以慰奶奶及所有曾氏祖先的在天之灵!我想,这是对奶奶最好的纪念!